北京神舟国旅
神舟国旅 > 泉州旅游 > 泉州旅游游记 > 骑行记:趟过“罗马河”――河市篇

骑行记:趟过“罗马河”――河市篇

发表于 2008-03-11 00:35
题记:

没办法,玩户外的就是有点拽!

――摘自古古新语

很久很久以前,听过这么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见当年罗马帝国是如何的强盛,虽然罗马军团的铁骑最终没能踏进神州大地的泱泱之国,但是马可・波罗的脚步还是来了,透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刺桐港上岸,见识了蒙古铁蹄下兴盛的大元中国……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赞不绝口的“东方第一大港”(位于洛阳江畔的的泉州后渚港,古称刺桐港),曾经的“涨海声中万国商”景象,随着大明王朝“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浩浩荡荡的舰队之后,开始跌落了“万劫不复”的历史低谷,徒留一处沉浮于潮汐之间的港口码头,让人捧卷兴叹。

处在洛阳江源头的河市和马甲、罗溪一起,也在历史变迁中沦落成贫困、落后代名词的泉郊三镇,世人戏称之“罗马河”,是许多年前大学毕业生们谈之色变的地方。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随着城市格局的“东拓南下”,“罗马河”也辟为了洛江新区,到处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开花”热土。以前无人问津的俞大猷故居和默默无闻的仙公山,一个个遂即成了热门的旅游胜地。仙公山还以“仙公观日”入选泉州十八景。惟独罗溪的虹山名不经传,据说那里山高林密,曾经是声势浩大的“土匪窝”。也往往就是这些人迹罕至、“养在深闺”的地方,才能孕育出最美的风景的……

认识河市是许多年前的事啦,当年班上的“四小龙”之一的阿胖,他爸就分配在那里的医药站。我父亲也从福州争取调到了离水头镇近了很多的泉州,起码能一星期回家一趟。再后来,阿胖全家去了河市。阿癸也随他爹调到官桥供销社(他也就此走上了从商之路)。本土的阿昭,也去厦门同安林业局投奔他父亲。不久,我们全家进城啦。从此中学的“死党”们各奔前程

在一年的元宵节阿癸、阿昭来泉州观灯,在我的撺掇下三人骑单车去河市寻阿胖,“四小龙”才好不容易会齐。一路上的跋山涉水、高山陡坡,在青春激扬的年月,并不在话下。最终,河市照相馆的那张合影,见证了我们意气风发的结拜金兰。

现在,官桥粮食城的阿癸、水头石材城的阿昭都是时代精英。阿胖在河市、马甲也拥有了两座驾校,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黄埔校长”。他们都说身为老大的我,在那“爱拚才会赢”的年月里,没将“卖药进行到底”实属“晚节不保”。其实此等的雄(熊)心虎胆非我所欲耳,我就喜欢像鱼儿一样到处游动,走村闯寨,骗吃混喝。每当聚会,我常戏谑道――“少小齐努力,老大徒伤悲”哟。

见识多了,吃得也不少,据说喝地瓜烧曾练到“上将军(斤)”级,惟独未见“将军风肚”,这应该得感谢我那些“宝马”们多年来的劳顿。在如今的购房、买车的热潮中,我还是不能免俗,狠心地把那辆跟随多年的、老弱病残的“小白龙”,换成了新颖气派的山地“宝马”。

有一回,阿胖校长说,“练车去。”

“就你!”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起来,阿胖小时候并不胖,主要是他爷爷比较文雅,不像我奶奶这么有“预见性”地给我起了个什么“笨猪”之类的这么娇贵的名号。可是这几年,他的“身价”却是看涨,可能是“黄埔”校长嘛,自己虽然不能像蒋公当个大元帅什么的,将军级别的风度也应该要有的吧。于是乎,什么“三高” 呀(非如今白领们的高学历、高工资、高消费)就随身附影,前年还去上海做了次手术,才开始真正懂得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革命真理。

练就练呗,他的“吉安特”有个车队组织(那可是长途越野的高手,每天来回七八十公里的崇武古城,不在话下),我也有“单打独练”的癖好。谁让是自家兄弟呢。

“要不,咱们走趟河市故地,顺便参观一下你和王牌的‘黄埔军校’。”王牌是当年我们换贴的见证人。

他说,“那驾校都快到马甲镇,路途好长哟――五十多公里哩!?”

“骑吧,到哪算哪!大不了借宿过夜。好过瘾的哦!”我喜欢像当年红军一样,随地宿营。当然在老乡家里借宿几乎是不会落空,如我这般的笨猪让我睡猪圈也不懂得挑剔。

“要不买个帐篷、冲锋衣什么的”

我晕……

其实行走要的就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像老毛岳麓山上雨奔的狂放、像小汐记忆里雪的回味、像古古雨中漫步的率性、像商君在翻云腾浪中寻觅美味的执着、像猪头于旅行生活里随性的简单、像道长云游般的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空灵、像五月爱在舌尖的温暖、像偶合那般午后明媚的阳光、像冬冬九爷府内的遐想、像洋钱身在曹营的思念、像舟翁荡情山水的低吟、像云娘……

行头倒在其次,除了防护实用之外,多少也有点炫耀和吸引眼球的成份。在我看来,到一处地方旅行最好是越自然越好,最忌正装革履或标新立异,才能算是融入其中,普通得有如邻家小妹或隔壁大叔。因为被人羡慕和容易让人惦记总不是件好事,在众目睽睽中,人的阴暗面里包含了“仇富”和“嫉妒”两把利剑――这就是我的字典里的所谓“随遇而安”的阐释。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如约来到阿胖位于少林寺边的东岳新居,他却和牌友正擂起了麻将“长城”,把练车抛到了九宵云外。下次吧!这一次我自个来到了晋江磁灶镇的宅内村南仓,寻到了“闽浙赣游击纵队”的遗迹(详见《红色情结:磁灶本色》。

又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双休日,他还是“托辞”。我自己骑往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再访风雨飘摇中的安平五里桥(对安平桥有兴趣的请看《闽南随笔:“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直到第三回,我们才在一个明媚阳光的早晨扬帆开拔。

可以看得出来,阿胖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身着匹克运动衣裤,头戴防护头盔,脚穿安踏登山鞋,手绑擦汗毛巾。再瞧宝骑“吉安特”,三角杠上架着一壶参茶水杯,座上安了个水瓤软垫。我就是笨,难怪前一阵子“脚撑”(闽南语的屁股,起码比普通话文雅多啦)极其难受,硬是撑了过来。就连补充水分,也是到了口渴才想起路边买水。

河市位于泉郡的正北,中间隔着一条清源山脉,是以往古人翻山越岭北上省城的必经之地。自从宋太守蔡襄修筑了洛阳桥以来,这条古驿道才日见人烟罕至。一般去往“罗马河”的途径也是从城东绕道,只有少数山民进城赶集,还从朋山岭过界。上世纪末,为了繁荣洛江区,就在这朋山岭打通了一眼隧道,虽然有的专家学者出于对清源山风景区的保护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现在第二眼单向隧洞又在紧锣密鼓地开挖中。

隧道通了,山民们进城就方便多啦,城市化的愿景就不再是空中楼阁啦。我们的“罗马河”骑行,也就不用再绕行近十公里。直接从阿胖家拐少林路至泉山路,经清源风景区西行,由朋山岭隧道通过,就是洛江区的双阳。双阳就是河市的地界,也是双乳山的所在(我在《闽南随笔:月饼、中秋与苏东坡》里有述及双乳山倒映笋江月色的奇观,就不再赘言)。这里曾经是印尼“排华”归侨的安置点――双阳农场,自然汇集了许多印尼习惯的风情风味,是现在人们品尝别样美食的“新大陆”。后来又加入了越南“排华”华侨、菲律宾“排华”的“番客”(实在容纳不下,政府又在江南的树兜建了个华侨塑料厂)。

也许是一路的连续缓坡和上坡,我们又太想重复年少时的那场酣畅淋漓,就没变速和歇息,一口气到了隧道口,才气喘吁吁地苦笑道――岁月不饶人喽!引来一群年轻骑手们的嘘寒问暖,望着他们阳光的身影,时光似乎一瞬间又倒流了回去……

顺坡直下,凉风习习,一种久违了的感动充沛了心灵。眼前曾经的一马平川,却耸立起了座座高楼,过去破旧的民房也都焕然一新。面对是推进文明进程,还是保留古朴风貌的争论,我一直是矛盾的。

由此过双阳,我们的道路几乎是“一马平川”,好像不用费什么气力似的,大有闲庭漫步的感觉。校长说,其实并没有相像的艰难。平时开车惯了,走点路反而畏途了起来。看来,人是不能娇惯的。

是啊!你看走过两万五千里的人,不但胜过百万雄师的国军。而且坚持到底的人,不也个个“万寿无疆”嘛。

说话间,阿胖用手一指,前方就是河市啦!我却是一脸的陌生。现在繁华的街道取代了昔日以“水上街市”风情著称的山中小镇,以前古老的房屋也不见踪影。走着走着,恍若隔世。莫名地生起了感慨。

随后,在是先去参观驾校,休息吃饭?或是就去参访只剩一座堂皇纪念馆的俞大猷故里?我与阿胖发生了分歧。王牌一听说我们大老远地来到河市,立马从山上驾车来“迎驾”,据说山路陡峭,单骑上下都不容易,让我们车子寄在街上,随他的车子上山。我还是坚持独自前去寻访两公里外的俞大猷故里,王牌、阿胖只好敲定,过会儿在“山寨”上接风洗尘。

离开镇区,没多久工夫只见右侧路旁,矗立着一座新式的简易牌坊――俞大猷公园,尤其醒目的是一条红色横幅――热烈祝贺洛江区河市镇市田村生态旅游区隆重开业。过牌坊直行,远远就能望见一座仿古城门。跨门而入,一尊身披盔甲,手按宝剑,神采奕奕的威武将军,站立子城墙头。我知道,那就是我要寻觅的明代抵抗倭寇的“俞龙戚虎”之一的俞大猷。穿过子城城门时,一条凶恶的狼犬狂吠了起来,似乎对我这不速生客有了戒备一样,也让这座宁静安祥的村庄有了些该有的生气。一开始我也像老叫花一般,顺手捡了根“打狗”棒,以备不需之用。后来,这只看门狗或许是嗅出了我的人品和棍棒,抑或是禁不住狗伴们的“色戒”召唤,乖乖地跑去继续属于它的“花天酒地”。

放下“后顾之忧”,我沿着“川流不息”的牌坊之林(要是这些能原物保存下来该多好呀),一步步地走近了富丽堂皇的纪念馆,踏入了那段“抵抗袭扰、保家卫国”的烽火岁月。匾额上那金色大字,在晌午的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民族英雄俞大猷纪念馆。

俞大猷(公元1504~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河市人。世袭百户,娴韬略,负奇节,戎马五十载,四为参将,六任总兵,二职都督。一生平倭患、御俺答,转战江浙、闽赣,开发琼桂。创兵车楼船,精通嵩山少林棍术剑技,著有《正气堂集》、《洗海近事》、《剑经》等。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 举武试,授千户,守御金门。二十八年(1549年)朱纨巡视福建,荐为备倭都指挥。因参与“交黎”之役,以功进爵参将。三十一(1552年)移师浙东,抗倭于此(今之嘉兴北部),围歼徐海、陈东,以功加都督佥事。四十年(1561年),镇守南赣,平定广东张铤叛乱。随后调任福建总兵,四十二年(1563年)破倭寇于福建兴化,刻石于水流坑(现清源山景区内,相传他的外婆家就在水流坑)。次年赴任广东总兵,获海丰抗倭大捷。不久又改任福建总兵。屡建奇功,与同时代的戚继光齐名,史称“俞龙戚虎”。万历年间被削职,一度复出,继任都督佥事,后告老还乡,卒于家中,墓葬晋江苏


本篇文章来源于神舟国旅泉州旅游频道(http://www.shenzhouguolv.com/quanzhou/)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guolv.com/quanzhou/youji/50233.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关键字: 泉州 游记

上一篇:玩转福建(11)――7.26   下一篇:暂无
邮轮旅游

泉州线路推荐

泉州游记


常见问题
独立成团的定义
合同单房差是指
纯玩.购物的意思
双飞.双卧是什么
付款与发票
可以刷卡吗
对公转账可以吗
发票如何开
支票公户转账
签署旅游合同
签约流程
可以不签合同吗
传真签合同
旅游合同范本
旅游其他事项
旅游保险事项
签证问题解答
退团.退款解答
参团其他事项

010-64410618(长途免费)

来电将统一显示为 010-6441061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22:00 周六、日10:00-18:0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打款账号  |   诚聘英才  |   发展历程    |   免责声明  |   预定须知  |   申请链接

Copyright©2011-2025 京ICP备2024098069号-1 shenzhouguolv.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产品提供商为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110000001137204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BJ-CJ00080

  • 神舟国旅 500强企业
  • 北京工商网上亮照
  • 中国互联网协会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网络110报警服务

关注我们的微信

微信账号Vjiangliheng

扫一扫,添加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