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随笔:碧水青山说德化
――天下第一牛(石牛山主峰海拔1782米)
当你感到忧愁的时候,就去大树林,去遥望大自然……
――电影《希茜公主》
在泉州版图上的西北部,崇山峻岭中分布着安溪、永春和德化三个曾经贫困的山区县。安溪除了魁斗镇是出了名的坑蒙拐骗的“黑三角”外,“铁观音”乌龙茶才是该县的“主打歌”;永春给人的感觉,惟有永春老醋,是泉州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近年来永春芦柑、永春织画、佛手茶也风弥了起来,当然这些跟台湾诗人余光中是永春籍的,以及时兴的生物医药落户永春是两码事。比起邻县安溪打出的“安南永德苏区旧址”的红色旅游热潮更有资深资源的朱德“红四军革命遗迹”,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倒是前县长潘燕燕在视察县情时,把一处原先废弃的老矿场,发展成为牛姆林森林旅游的景区。不但把一个原本“鸟不拉粪”的地方一下子转变为泉州“十八景”之一,现在还被冠以了“闽南西双版纳”的美誉;
相对而言,地处泉州正北面的德化县,则偏离州府,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自然是“天高皇帝远”了。相传曾有一位道长,由德化步行到当时的州郡丰州城,用了足足的九天(一说,丰州九日山的由来就源自于此)。可想而知,偏僻之地的民风自古就是质朴和彪悍的。于是历朝历代,只能“以德化之”。说来也怪,这么一个地方,竟然以德化瓷器名扬天下,其代表作是“瓷圣”何朝宗的青白瓷滴水观音。最近几年,德化县还打出了“中国瓷都”(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合称“三大瓷都”)、“中国陶瓷之乡”的名号。
瓷字,在闽南读音为“肥”或“匪”。虽然这里与有史以来的匪患不断风马牛不相及,却也有某些内在的关连,或许就是地理位置使然。不过,我前几年踏进深山老林,探寻的则是“赤匪”、“共匪”曾经活动的遗迹,暨现在时髦的“红色之旅”――德化水口坂里“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实际上,德化县水口镇与福州永泰县是相毗邻的。去年单位组织的永泰青云山之旅,大家在青龙瀑布前“发现”的“红军洞”就是“中共福建省委”从石牛山地区转移到永泰县落脚、露宿的所在。
今年做为首个法定节日的中秋,单位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花好月圆式的“博饼”联欢晚会。当下“首长”问我,德化石牛山的景致何如?
牛!实在是牛!――有号称“天下第一牛”的主峰,有“闽中第一漂”美誉的桃仙溪,有“华东第一瀑”之称的岱仙瀑布(也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何况还有传说中张公法主的神奇故事的闽台两岸的道教圣地石壶名观(又称石壶祖殿)。
“首长”牛气冲天的“心动”――好兆头!就石牛山啦。便拍板了一场仲秋之后的进山大“行动”。不知情的同事还以为,“首长”对我是“言听计从”。
低调,低调……,窃喜之余我家“大、小领导”的告诫,言犹在耳!
一、桃仙溪上荡舟影
实际上,有着“三山二水一窑址”的德化县,虽然在行政区划上是属于闽南,也确实讲的是闽南土话,只是尾音总带着“得”字。但是在地理位置上,确切地说是闽中地区。福建省的第二大山脉戴云山横贯其内,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主峰(海拔1856米)就坐落于县城北部的上涌镇和赤水镇南北交界处。海拔1644米的九仙山是其支脉,由大铭乡和上涌、赤水两镇包裹着的。而戴云山余脉的石牛山则位于德化县东部的水口镇,很多人都误认为福建省的水口核电站就在这里。顾名思义,水口正是处在尤溪(三明地区)、永泰(福州)水系大樟溪的溪口,境内的浔水(又称“氵产”溪)、涌溪均是该水系的上游支流。“氵产”溪由县城所在的浔中镇往东流经了龙门滩镇、南埕镇,最终于水口镇汇入大樟溪。在南埕与水口这一段的溪水,全程约16公里,沿溪之间坐落着一个桃花岛,有好事者探索后,随即声名远播。于是也就有了“桃仙溪漂流”项目,最近南埕镇又开辟了相临的“石垄溪橡皮艇漂浮冲浪。据说“氵产”溪支流的石垄溪沿途森林茂密,溪流湍急,有许多的野生动、植物、急流险滩。旅行社的导游和地陪,均以老年人不适应这需历时三个多小时的“惊涛骇浪”为由,带着大家去相对舒缓的桃仙溪,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轻轻地……
除了有“美髯翁”之称的老谋子外,白发点点的我也光荣地上榜了。老谋子豪气并不减当年,这位曾戴着“四人帮”爪牙帽子下放的老头,每年在毛泽东畅游长江之日,还坚持横渡晋江。不过,坐着竹筏荡舟,倒也有种岁月悠然的“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曾经的“惊涛骇浪”在老人眼里,已经如同溪水中小小的波澜,起伏间,滔滔东去……
在一个半小时约七公里的漂荡里,身旁双眼微闭的老谋子,倾听着天籁般哗哗流水;手脚并用,嬉闹戏水的小乐;有点深沉状的小何,抽起了思考的香烟;领队导游,脱起鞋子,捋起衣袖,帮着筏工掌舵;食堂的小莲,不知哪听来的,说这溪水洗脚能消炎除菌,洗菜般地忙碌着;我也没闲着,不时地跟艄公聊起了高甲戏《桃花搭渡》“打情骂俏”的经典,惹得他禁不住引吭高歌,婉转柔肠的曲调荡漾于青山两畔。小年轻们还以为是什么德化山歌,再来一个的呼声,此起彼伏。
老谋子冒出了一句,村野深山雅音也。
沿途的调丁潭、五仙听雷、石狮潭、天平城古城寨址、桃花岛、湖内宫反倒一晃而过,上了岸后“首长”问我们,有没有给艄公小费?
……
老谋子又摇起了头来。
二、石牛山中觅仙踪
我们这次的地陪小妹,说起国语来实在不敢恭维,但是闽南话也不见咋地。这也难怪!现在的孩子都一样,我家“小领导”也常常“鸡母屎半土白”(闽南俚语)。不过,她解说词里概括石牛山景观的,我则记住了一段――春天满山杜鹃红遍,夏天悬崖仙瀑飘飞,秋天山峦红叶凝霜,冬天苍松冰雪娇艳。
当下我还在想,这套说辞用在哪座山上似乎都能说得过去的。然而,如此的字眼还是把我的思绪早早地带入了如烟如幻的仙境际遇里。听听!层山尽染中,赫赫的天下第一神牛呀!被“熊瞎子”吓破了胆的人(呵呵,道长!你知道的,并没有影射的意思),谁不天天祈祷着神牛降世呀!这不,导游也顺口粘上了,我们这石牛山呀!是保佑求财的,特别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的岱仙瀑布呀,谁要是被淋得越湿润,明年(且是牛年耶)谁的财运就会越旺。结果下得山来,还真有不少“落汤鸡”们在车上狂打喷嚏哪。像我这“熊掌”吾所欲,“牛气”亦吾所欲的,即使被浇得通心彻凉,也只会大呼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是谁曾说过,深山密林之中,没有神仙必有妖孽的。随着台阶的一级级延伸,郁郁葱葱间仙气氤氲了起来,峭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相传有一百八十多米,轰隆隆的咆哮声,盖过了起初悦耳的泉水叮咚,连哗啦啦的溪涧也仿佛停止了跃动。原来是仙女踩着七色彩炼驾临啦,可惜当年苦苦等待的那位樵夫小伙,却不知转世去了哪里?后来的士人才俊们,觉得这个故事太够老土,且亵渎了神仙姐姐,遂改“待”为“岱”。
争先恐后的人们,欢呼地扑进了她的怀抱,飘逸长发甩出的水珠悄悄地打湿了我,仰望着渊源不断的泉眼,我真想攀上去一探究竟。
导游说,登顶的另一条道在山的那边。从石壶祖殿,经九座石洞、飞凤石、船帆石到一天门、二天门、石壶洞天(三天门),由天梯或观牛台、诵经洞、仙梯,直上天池、仙井达到演法台顶。
看来,我们必须原路返回,老谋子还在神鹰展翅处等着啦。刚才经过龙潭虎穴时,他依然轻呼,何险哉?到神鹰展翅处则不敢小觑了。他说于此悬崖峭壁处,倒也逍遥!你们去吧!待我转到对岸回望,脑海里忽然跃出了一句名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起下山的时候,他问我:刚才上来的时候,你发现了吗?
什么呀?
喏,你瞧!
嘿!一朵妖艳的鲜花,竟然在牛粪上茁壮地成长着(以图为证)
……
――铁证如山。
三、屈斗宫里访窑址
在德化县城的东南角有处叫宝美的村子,屈斗宫古窑址就是在这里发现的。一九八八年一月,这座有着十七间窑室,出土了八百多件瓷器作业工具,六千多件宋元时代的陶瓷器物的古窑床窑址,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颠簸了二个多小时,才从水口镇来到了县城边上的这个小村庄。大家都说,好不容易跑趟德化,肯定要看一看德化瓷器的。扎堆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一下车,依然朝气蓬勃地纷纷嚷道:逛窑子去
编号: 5799 满意度: 97% 出团日期: 每周日 每周一 每周二 每周三 每周五 每周六
福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和台湾隔海相望。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福建山明水秀,人文荟萃。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丝路名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湄
¥3780 |
查看详情 |
泉州原本是中国南方伊斯兰教传播的一个重要基地,原因当然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东南亚、中东一带的穆斯林商人。以宗教地位而言,最重
10月7日下午两点离开福州,乘坐高速大巴2.5个小时就到达泉州。不得不说福建的大巴票子还是很贵的,这2.5小时的票价是73/人含保险,估计
闽地三记之泉州(二)――释道共处清源山,三,共处,山,清源,清源山,
天宫成仙记,天宫,成仙,
泉州华侨大厦蒙难记!,华侨,大厦,蒙难,
走街串巷街拍泉州古城(一),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