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印度那烂陀寺,那烂陀寺(Nālandā Vihāra ),据史料记载,那烂陀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
那烂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施无厌寺。
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 Baragaon)。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日王(梵S/akra^ditya )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比丘(梵Ra^javam!s/a )建立本寺,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西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本寺亦顿告衰微,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然据传元朝泰定(1324~1327)初年尚有依止那烂陀寺僧人律贤(梵Vinaya-bhadra )出家之提纳薄陀(即指空)比丘来华,可知本寺于十四世纪时尚存。一九一五年,印度考古部门着手对本寺作有系统之发掘工作,从遗迹中陆续出土许多石制及金属制(青铜)之雕刻品,现保存于印度那烂陀博物馆。[宋高僧传卷一、卷二、卷三唐寂默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慧轮传、卷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卷五、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开元释教录卷八、卷九,关于印度那烂陀寺就介绍到这里了!
莲花,在尘埃中静静绽放---北印度的行走7,中,印度,尘埃,绽放,花,莲花,行,行走,
[穿行在北印度的足迹] 二、克久拉霍的性爱雕像,印度,性爱,穿行,行,足迹,
影像印度之:泰姬陵,无法言说的美丽,印度,影像,无,无法,泰姬陵,美丽,言说,
莲花,在尘埃中静静绽放---北印度的行走8,9,10,中,印度,尘埃,绽放,花,莲花,行,行走,
印度、印度!!-- D2 新德里―阿格拉,心情和体力恢复的一天,一天,体力,印度,德,德里,心情,恢,恢复,新德里,格拉,
独行印度 25 走进克久拉霍,印度,独行,行,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