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舟国旅
神舟国旅 > 安徽旅游 > 安徽旅游游记 > 未能抛得西湖去

未能抛得西湖去

发表于 2014-01-17 20:10

  题记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欲借大诗人此句,略改【见本文标题】。

  题记二杭州,美在西湖;西湖,则美在三潭印月。

  题记三三潭印月,你是一部小说,读第一遍,只能认识几张面孔,知道一条梗概;三潭印月,你是一杯清茶,喝第一口,只能咂出些许茶味,品出一点浅香。

  欲看此次杭州游精彩照片,请去博客http://blog.sina.com.cn/rgmao181898踩踩。谢光临!

  退休卸磨,每次到杭,必去“三潭印月”。以岛心的“花鸟厅”茶室为“据点”,在岛上泡上半日,或一整日。

  今年2月和4月两次到杭州小住,皆未去三潭印月,缘由起于一张告示。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对西湖申遗的统一部署,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管理处将于 2009年2月5日至4月25日止,对三潭印月(边施工边开放)、湖心亭(暂停对外开放)实施整治改造。施工期间,三潭印月门票原20元/人打7.5折(15元/人)……大概很少有游客会贪五元钱的便宜,去上一个“边施工边开放”的岛。

  月22日,又到杭州,去了趟整治完毕的三潭印月。

  弃舟登其东岸,南行,湖中三塔,便映入眼帘。“我心相印亭”是观赏三塔的最佳地点。驻足亭内亭外,面对湖光山色,总能让我想起一句古文佳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西湖南面一线,青山逶迤。远处,雷峰塔的魁梧身影,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近处,三石塔,西湖的标志,不,也是杭州的标识,秀气盈盈,呼应在波光粼粼之间;扁舟三五,漂浮于波澜不惊的水面,演绎着“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

  “山光静对烟波际,塔影清涵水月间”(程立甫撰,周而复书) -- “我心相印亭”左右亭柱上的楹联,成了眼前的山水的最佳旁衬。

  北京,千年古都,有一条中轴线,行走在中轴线上,你能体味皇城根的皇皇气势和不尽风流;三潭印月,也有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行走其上,你能领略西子的千娇百媚,万种风情。

  “中轴线”,贯通南北,由七分曲桥、三分陆地构成,从南到北,串联起了“我心相印”亭、“三潭印月”碑亭、“花鸟厅”茶室、康有为题字“竹径通幽”的圆洞门(通“闲放台”和“一寄楼”)、“卍字亭”、“亭亭亭”、“开网亭”、九狮石大假山、先贤祠和毛泽东手书康有为楹联字碑,等等。

  “中轴线”浓缩了三潭印月的菁华,建筑的、文化的、景观的。信步走去,不消20分钟就能走完。若是心存一份闲心,走走停停,看看想想,那么,花上一两个小时,未必能走完“中轴线”哩。

  疾走“中轴线”,宛如狼吞虎咽,三扒两口,吃完一顿“满汉全席”,惜哉!

  漫游“中轴线”,人在画中,能细细体味到三潭印月的一个个创意。

  吴越时,这里原是一个小岛,岛有“水心保宁寺”。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钱塘县令聂心汤用疏浚西湖的湖泥,又在小岛外筑起了一条环堤,目的是围成一个“放生池”,以便善男信女们行善放生。于是,形成了“岛外有堤”的地形格局。环堤既筑,船儿就到不了不“水心保宁寺”,小岛不可能成为孤岛,在小岛与环堤之间筑起一条堤埂,供寺主和香客出入。又过了116年,到了清雍正五年(1727),小岛与环堤之间不再以一条堤埂便道相连,其“交通”得以改善。-- 南北之间,连以曲桥,东西之间,则系以柳堤。摇身一变,小岛变大岛。以环堤计算面积,其总面积达7公顷。若从空中俯视此大岛,曲桥和柳堤构成一个“十”字,大岛则呈“田”字形状。

  “湖中有岛,岛中有湖”,西湖的一粒璀璨明珠,从此精彩亮相!

  小岛变大岛,野鸭变天鹅,折射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意!

  走“中轴线”,来到“花鸟厅”(茶室),便来到了岛上最大的一块陆地,环顾四周,轻扇想象的翅膀,从“水心保宁寺”到今天的三潭印月一步步走过来的历史沿革,就会展现你的眼前。屈指算来,其间跨越了1000多年;再轻扇想象的翅膀,你便能猜度出当年“水心保宁寺”位置,以及当年由“寺”通往环堤的“出路”在何方。

  到了北宋,岛南的湖面筑起三塔,锦上添花。据传,筑塔第一人正是苏东坡。而现在所见到的三个石塔并非苏东坡的作品,而是重修于清康熙年间,三塔婷婷于水面,便有了“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

  月到中秋分外明。泛舟西湖,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船工在三个石塔里点上灯烛,在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互为映衬,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图画,令游人顿生几分醉意。

  “三潭映月”,一个新名词,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在民间叫响。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到处吟诗题字。他自然不会放过“三潭映月”。乾隆在此饮酒作乐,赏月看灯,静度良宵,甚至在岛上过夜。他一时兴起,挥笔题写了“三潭印月”四个大字。于是,渐渐地,“三潭印月”取代了“三潭映月”。

  在碑亭,笔者听一位导游说:“乾隆皇帝因晚上饮酒过度,提笔想写‘三潭映月’,结果,写错了一个字,把‘映’字成了‘印’字。”

  真乃以讹传讹!一个“印”字,清新脱俗,创意闪烁!

  乾隆大笔一挥,岛上便忙于建亭树碑。“三潭印月”的碑亭的树立,名正言顺地确立了此岛在“西湖十景”中的位置,杭城百姓,各地游客,也无不喜闻乐“游”。

  “三潭印月”,丰姿绰约,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 -- 令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古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海中“瀛洲”。于是,创意沛然的文人雅士,又给了这个岛屿起了个雅致别名 – 小瀛洲。

  历史,走过了1000多年,多少志士能人的创意、多少能工巧匠的辛劳,造就了今天的“三潭印月”。

  在碑亭里,我曾经听到过一位导游和一群游客之间的对话:

  如果称这岛是“三潭印月”,并把它比作一条龙,那么,龙眼就在这个碑亭里;如果称这岛是“小瀛洲”,并把它比作一条龙,那么,龙眼在哪儿?(导游问)也是这块石碑吧?(几位游客异口同声)不是!再想一想呀。(导游含笑)龙眼,就在湖中三塔吧?(一位十来岁的男孩答)对!真聪明!

  一阵掌声!

  旁观的我,向导游投去一瞥。精彩!创意!

  漫游“中轴线”,神思遄飞,能细细回忆三潭印月的悠悠往事。

  戊戍变法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国外,晚年曾卜居杭州,1920年4月游西湖时,兴之所至,写下一副楹联: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人折画桥,览沿湖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业烟销,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阳,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也许,毛泽东有一个爱好,闲时,爱手书古人的写景佳句。现在毛泽东手书的佳句被镌刻在石碑上,成了各地景点的一大亮点。

  扬州二十四桥畔,站着汉白玉碑,碑上题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南昌黄鹤楼的楼柱上,挂着毛泽东手书的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潭印月“先贤祠”的东侧,站着“毛泽东手书康有为旧联”的石碑。

  行云流水般的草书,与周围美景相融,为三潭印月增姿添色不少。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业销烟,禅心止水,历尽千年陈迹,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欲何之。

  仔细比读,发现毛泽东对康有为的这副楹联略有改动。

  “阅”改“历”,“更”改成“欲”,且删除了“览沿堤老树、十顷荷花”和“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两句。对比读来,对毛泽东油然而生敬意。你看,改过的楹联,不仅仍为一副完整的佳联,而且,文字更精当,音律更铿锵!

  毛泽东爱称杭州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自1949年建国以来,他曾来过杭州40多次。每次到杭,毛主席总是说:“到家了!”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北京,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杭州,让毛主席去那么多次,住那么长久。

  岁月悠悠。

  不知道毛泽东来杭州那么多次,是否登上过三潭印月?是否走过绝美的“中轴线”?手书康有为的楹联,有没有激起他游览三潭印月的欲望?老人家是否为“三潭印月”留下传世的诗作?-- 好像没有。此乃西湖一憾!

  从毛泽东居住的刘庄东眺,苏堤苍茫如线,目光越过苏堤,影影绰绰,一个大岛,那就是三潭印月呀。

  往事悠悠。

  年2月26日。-- 对于三潭印月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江南的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万木萧疏。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一行游览三潭印月,他们漫步在九曲桥上的一张照片,曾经刊发于次日全国报刊头版,上了年纪人,至今看了觉得眼熟。

  年后的今天,再览历史旧照,会造成怎样一种视觉冲击,不,或者说,心理冲击哦!

  同样的御碑亭,同样的树木,同样的湖面,同样的曲桥,甚至,同样的曲桥栏杆。

  且不说,周恩来的面庞何等清癯削瘦;且不说,大树留下瑟瑟的稀疏的树干,且不说,堤外堤内的湖面上寒波粼粼;且不说,碑亭内不见碑立也不见楹联;年! -- 只消提一提那个年代,便足以令今人神情肃然,内心瑟索!

  年,举国上下,万物萧杀,国哀民怨。

  凝视这幅照片,谁曾预想到,当时成为世界焦点的两位巨人,在离开三潭印月之后的命运变化。

  其一,1976年1月8日,在久病且坚持工作之后,人民的总理,溘然长逝于解放军305医院,举国哀之,且在当年的清明节,天安门涌动了悼念总理的人潮……;其二,1972年6月17日,“水门事件”发生,当时此时并未引起人们太多注意。但两年之后,“水门事件”掀起的政治风浪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总统辞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首》【头四句】

  人事之“代谢”,快于人们的预料,而江山之“胜迹”,却是永留人间!

  在这个世界上,大人物的往事,属于历史层面的往事,人们不会忘怀,然而,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往事,属于老百姓个人的私事,深藏心底,更不会忘怀。

  年元旦,也就是在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来三潭印月之前的第57天。-- 同样的严寒,同样的萧杀。

  我和热恋中的Y(如今“白头到老”的夫人)来到三潭印月,走进“花鸟厅”(当时就叫“茶室”,无名。)避寒。那时还没有“空调”,也没有生火炉,但是,室内毕竟是室内,略有暖意。搓搓手,跺跺脚,我们围桌而坐。

  服务员朝我们看了看,此眼神告诉我 -- 这里不能白坐。

  来一碗桂花藕粉。

  两毛钱一碗,一人来一碗呀。(服务员噘了噘嘴)……【无语。服务员哪里知道,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无求职之痛,无购房之累,无看病之窘,但是,囊中之羞涩,非他人所能知也。49.5元/月的见习工资,每月还得往家中汇款,以表孝心。】

  婚后五年,两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

  年夏日,趁赴省城赶考(报考杭州大学的“回炉班”)的机会,我们三口之家又来到三潭印月。“花鸟厅”三个大字,已悬挂于茶室门廊。

  同样的茶室,同样的藕粉,同样的价格(0.20元/碗),同样的服务员。

  来一碗藕粉。

  一人来一碗呀。(服务员噘了噘嘴)……【又无语。服务员哪里知道,工作六年,工资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已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不言而喻。月底,向校方借互助金度日,已成规律。】

  真甜,真好吃。(5岁的女儿边吃边咂小嘴)看女儿吃得有滋有味,我和夫人心里只觉得甜丝丝的。

  离开“花鸟厅”,放步三潭印月,尽管江山多娇,内心还是隐隐有点儿酸楚。-- 历史车轮,前进不止,但国仍贫,民不富!不知怎的,竟联想起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的一段话:

  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他们【笔者注:指“我”和闰土的后代水生与宏儿】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以后女儿大了,恋爱了,结婚了,再到“花鸟厅”,希望她不会再从省吃一碗藕粉中节省一点钱!

  似乎已成惯例,每上此岛,每入花鸟厅,我总要叫一碗藕粉。慢慢地吃,静静地思 ,感觉甜甜的,又酸酸的。一碗藕粉,却能品出人生滋味儿。

  三潭印月,在我脑际留下的印记,又何止一碗藕粉!

  年的三潭印月,游人如织。国门刚刚开启,西方游客蜂拥而至,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游客是金发碧眼的老外!一对美国夫妇,用当时流行的“一次成相”的相机为我们全家留影。当他们发现我会说英语时,一对老夫妻竟然兴奋不已。交谈之时,身边的人越聚越多。几分钟后,6岁的女儿拿着那张刚刚显影成功的彩色照片,惊喜不已,睁大了眼睛问:“他们的相机为啥能马上看到照片呢?而且还是彩色的!”

  美国游客让我把女儿的问题翻译给他们听。【一生做过许多次译员,但是,首次译员是为我女儿做的。】

  听了我的翻译,美国人越发兴奋,一把抱起我的女儿,高高举起,一边亲她的小脸,一边说:

  't know it ourselves why the picture can come out instantly, but we are sure when you are grown up; you can understand it and you'll have this magic camera,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照片怎么一下子就出来了,但是,当你长大以后,你就会明白,而且你也会有这种神奇相机,或者,更加神奇的相机哩!

  我把美国游客的话翻译给我女儿听,没有想到的是,围观者们听明白之后,竟也一起鼓掌!“杭城赴考”没有考好,想不到其“高潮”竟然出现于湖中之岛 – 三潭印月!

  年之后,女儿在浙江参加高考,金榜题名。在上海读完英语系的本科学业,供职于上海浦东新区外办,任译员。1994年秋,当她第一次出色完成了译员任务,回到家中,一脸喜气。她和我有以下对话。

  老爸,你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立志当一个译员的?

  不知道。

  (她取出一张照片,不紧不慢地说)从这一天开始。

  ……!(我取过相片,才发现这就是1978年8月全家在杭州三潭印月的合影,是美国游客为我们全家拍摄的彩色“快照”)。

  呜呼!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如此这般,润物细无声也。

  呜呼!1978之夏的三潭印月之行,不经意间,影响了我女儿一生!

  漫游“中轴线”,置身仙境,能细细观赏三潭印月的迷人风景。

  明万历年间的放生池,演绎成了今日的湖中湖!-- 曲桥、亭子、垂柳、楹联、环堤、湖外湖、湖中湖、游船、游客 ……,环顾皆美,人有十眼,不能顾其一端!

  三潭印月的湖中之湖,最可欣赏的,是如镜湖面上的倒影。 - 赏湖中倒影,此地最佳。

  无论行走于南北的“中轴线”,还是行走于东西的堤坝,都能发现陆上的树、亭、桥、人,乃至天上的云朵,皆形成湖中倒影,上下对称,宁静而致远,秀美而旷渺。偶尔,一条游鱼跃出水面,涟漪顿起,打破平静,打破对称,倒影开始晃动,荡出一块块碎影,接着,碎影得以拼接,最终又恢复原样,恢复水上和水下的一致。

  三潭印月的四季,风光不同,自有其特色。

  春天岸柳泛绿,柔软的柳枝在春风中舞动,倒映湖中,染绿了“中轴线”;夏日睡莲盛开,九曲长桥便成了赏莲花、观游鱼,看倒影的最佳处;秋日天高云淡,傍晚时分,“我心相印亭”外,秋水共长天一色,红霞与白帆齐飞!

  冬日天寒地冻,环堤仍绿,桨声欸乃,不经意间,一阵冷香袭来!哦,一树腊梅!

  有人认为,三潭印月最能体味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意;一日之内,傍晚的三潭印月最美。夕阳西下,余晖尽洒,山水着色,游船东归。此时此景,会让你有一股冲动,想改一改一句古文名句:长烟一空,余晖千里,浮光跃金……此乐何极!

  此刻,乘坐最后一班游船回湖滨的码头,回眸之间,看夕阳在西边天际留下最后一抹红云越来越淡,看湖滨一带的万家灯火越来越亮!-- 此时此刻,带着在三潭印月饱览的一切,真有“坐忘人世”的感觉。

  假如你把目光老是放在湖、亭、碑、花、鱼、桥、树、夕阳、倒影……上,那么,你就有点儿愧对三潭印月了!

  三潭印月的楹联总计有30多对,驻足细览,能发现不少楹联可读性强。诵之读之,助推游兴。

  岛上有一个别致的三角亭,名曰“开网亭”,两侧亭柱上书:

  一檐虚待山光补片席平分潭影清“一檐虚待山光补”写得多好啊!

  好在哪儿?

  你看,从上面的亭檐到下边的靠椅,中间无墙无壁,全是空的,这不就是“一檐虚待”吗?在待啥呀?待湖光山色来填补呀。

  对,对!“一檐虚待山光补”借了一个汉语成语中的两个字哩。

  那个成语呀?

  “虚席以待”嘛!

  对,对!

  你看,亭柱和亭檐不正框着一幅山水画吗?

  真好,你们的分析!(听见一对年轻夫妇在开网亭前有如此交谈,我忍不住和他们俩搭讪)谢谢!(夫妇俩朝我嫣然一笑)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老人,湖南衡阳人。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水师提督,兵部尚书。行伍出身的彭玉麟也为三潭印月留下了一幅楹联,质朴而又耐人寻味。

  来往游人,须知爱惜花柳春秋佳日,切莫辜负湖山这副楹联所在的廊亭的匾额上写着“青山如髻”四字。髻者,女子梳在头顶上的发结也。这个比喻倒也心裁别出,不少第一次见到“青山如髻”的游客常常一愣。据说,把青山比作女子头上的发髻,并非首创,而是借了宋朝魏了翁的诗歌《和李校书沐川三绝》的首句“静看青山簇髻鬟”。

  三潭印月的曲桥上有一座亭子,命名为“亭亭亭”。亭名别致,引得众多游客歇脚注目。有人解释说,取自明代诗人聂大年“塔影亭亭引碧流”的诗句,此解释有点牵强;另一说,第一个“亭”即“亭子”的意思;中间的“亭”取其谐音,意思是“停一停”吧;最后一个“亭”字,取义“亭亭玉立”。好像也有点儿勉强;我的驴友曾经给出了他们的理解。

  “亭亭亭”- 一路走来,到处都见到亭子呀。亭、亭、亭,真多;又到一亭,我们停停吧;停停停,这儿风景好,在这儿坐坐,看看;……楹联是文化,是旅游的调味剂;在三潭印月,假如你的目光老是停留在湖光山色及楹联上,那么,你就又有点儿愧对三潭印月了!

  为啥?还漏掉了啥?

  人呀,游客呀!

  一句着名的诗歌有这样两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在某大学的讲坛上,一位名人侃起他的艺术人生时说:我哪有那么高的智慧想出那样的句子 -- 在男人眼里最美丽的风景是女人!

  可以想象,哪一天三潭印月只剩下了风景和建筑,没了一位游客,独步“中轴线”的你,胸中会涌起一股啥滋味儿?

  山水是景,楹联是景,游客亦景。

  “我心相印亭”和碑亭,是游客在三潭印月停留时间最长的两个地方,也是旁观游客的最佳地。

  我心相印亭。

  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身边还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这位女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一元纸币。

  你看,这是啥?(女子问)一元钱呀。

  仔细看看,这图画。

  三个小塔。(男孩不经意地答)是,是小宝塔,你再看看前面……(女子指了指眼前湖面上的三塔)哦!对,就是这三个塔呀!

  正是!三潭印月的三潭,就是指这三个石塔。

  名气真大,三个石塔还上了人民币呢!

  男孩拿过1999年版的一元纸币,目光移动在纸币和湖中三塔之间,面呈喜色。

  姑姑,你真伟大,今天出来游玩,你就说要让我有一个发现,就是这个发现吧?!

  哈-哈-哈!姑姑一辈子也没被人说过伟大哟!我,初中还没读完,咋能伟大哩!我让你来看这个,就是要你以后学习要注意观察,要留心身边的事。

  嗯!

  感人一幕!打听之下,方知该女子在杭州打工,侄儿所在地的学校因甲流感而提前放暑假,就来到了父母和姑姑打工的杭州来。今天休息,就带领侄儿来三潭印月游玩。

  教育有方哦。

  没法子。你看,我们没文化,干力气活,累得要死要活,还是过穷日子。下一代要翻身,一定要有文化。

  碑亭。

  25日中午,一群游客来到亭内。

  各位,你们看,这里是石碑南面,“三潭印月”四个字,涂上了红色。请问,它的背面同样有“三潭印月”四个字,那涂了什么颜色呀?

  游客面面相觑,旁观的我,一时答不上来;歇坐在亭凳上的我,甚至有点自惭形秽了,我来过这里多少次了呀!

  也是红色的吧?(一位成年游客答)不,反面涂的是白色!(一个小女孩答)对,正是白色。(一位游客跑到反面,证实。)对,就是白色的!我要表扬这个小女孩……!

  真机灵,记性真好!(众游客一番感叹,议论不息)出门旅游,用心,用脑,用眼,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导游又说)【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千姿百态,视力正常者却认为世界本该如此。这也许就是人之常情 -- 已得手的,不知珍惜;未得手的,一味渴求。但是,在这个光明世界里,天赋的视力,仅仅被用来行生活之便,而非用来为生活锦上添花,多大的遗憾啊!】

  游客随导游去“我心相印亭”了。独坐亭内,心想导游说得多好啊!自然而然,再次想起美国着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这句名言。

  7月16日上午初稿


本篇文章来源于神舟国旅安徽旅游频道(http://www.shenzhouguolv.com/anhui/)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guolv.com/anhui/youji/209237.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关键字: 杭州游记 杭州旅游

上一篇:采石矶旅游   下一篇:暂无
邮轮旅游

安徽线路推荐

安徽游记

  • 舰走甘南 万里风情(上)(苏州-西安-312-兰州) 2010-03-23 12:03:50

    题记:甘南之行,始于7月21日,历时9天,横跨苏皖豫陕宁甘川7省,纵横近万里,在饱览沿途无限风光、绝世风情的同时,充分享受了极速狂奔的驾车乐趣,感受了和大货车PK的惊险刺

  • 2009年2月14日到2月16日南京-西安三日游记 2010-03-20 15:35:47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

  • 黄山归来不看岳,燕翔洞外无洞天 2010-03-20 16:02:44

    在秦巴腹地,汉江之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燕翔洞。 沿着悠悠的子午古道,穿越秦岭——这个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脉,神农氏在这尝百草而济万众,炎帝部落在此生息壮大,周、秦、

  • 舰走甘南 万里风情(下)(兰州-西安-苏州) 2010-03-20 13:38:37

    题记:离开了甘南,我们开始踏上回去的征程,虽然途中少了几许甘南童话般的风光,然精彩依旧,鼎沸的兰州夜色令人回味,华贵大气的西安,无价的珍品文物使人荡气回肠,而高速路上的狂

  • 记06/27至07/07蜜月自由行十一日(上海-成都-黄龙九寨-成都- 2010-03-19 17:58:38

    6-29 游九寨,宿康巴林卡(含早) 因为第一天游黄龙发生太多事情,感觉累,我们约了小刘早上八点来酒店接我们。康巴已经在沟口了,直接去九寨沟景区也不远,打车大概也就十块钱

  • 上海途径西安到成都 自驾行 2010-03-19 18:05:15

    2009 月 9 月中旬,从上海出发途径西安到成都,全程 2200 公里, LG 一人驾驶,驾车技术和车况非常稳定,辛苦了 LG 。随意记录了些,本人摄影技术很差,多多包


常见问题
独立成团的定义
合同单房差是指
纯玩.购物的意思
双飞.双卧是什么
付款与发票
可以刷卡吗
对公转账可以吗
发票如何开
支票公户转账
签署旅游合同
签约流程
可以不签合同吗
传真签合同
旅游合同范本
旅游其他事项
旅游保险事项
签证问题解答
退团.退款解答
参团其他事项

010-64410618(长途免费)

来电将统一显示为 010-6441061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22:00 周六、日10:00-18:0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打款账号  |   诚聘英才  |   发展历程    |   免责声明  |   预定须知  |   申请链接

Copyright©2011-2025 京ICP备2024098069号-1 shenzhouguolv.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产品提供商为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110000001137204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BJ-CJ00080

  • 神舟国旅 500强企业
  • 北京工商网上亮照
  • 中国互联网协会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网络110报警服务

关注我们的微信

微信账号Vjiangliheng

扫一扫,添加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