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再就业之后就没出过远门,心心念念想到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去,这次五一可真是遂愿了。但我不再像往年那样有时间计划详细路线,只是把方向定好了―
河南,一个我从没踏入过的省份。其实,到了
郑州就发现,其实城市都
大同小异,我讨厌遍地开花的苏宁家电、肯德基、以及五颜六色的网吧,可是没办法,所有城市,都有了光鲜的高楼大厦、广场立交、霓虹夜市,让你去哪儿都有“家”的感觉。五一几乎都是好天气,今年也不例外,全国许多地方都超过了三十度。而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骑车是很惬意的,虽然热,却还不会令人崩溃。但在把我家小轮运到千里之外的过程中,足够让我崩溃。我是在长宁路上的GIANT装箱的,4月30日那天他家生意很好,四眼只来得及帮我拆下脚踏绑好车头,我自己把车车塞到大箱子里,用封箱带绑好。后来大家都不理解我为何那么痛苦,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箱子原本是装山地的,我本希望是个小三分之一的箱子,我能拆下前后轮,可是事与愿违。这个箱子站起来比我人还高,我得前后用两手分别拎住箱子两侧,加上背了个将近30公斤的包,走几步就得停一下。这箱子打车都放不进后备箱,让我几乎想放弃,但此时送回店里,估计会被BS,于是从长宁路中
山西路,到长宁路凯旋路,将近走了半小时。好在,地铁工作人员一路放行,自从下了地铁,一直到机场里面,路面都是
大理石,箱子被我连推带扯,总算带到托运柜台,称重之后,他们让我去“超规格行李托运处”托运,好在也没有加收费用。到了
郑州是晚上,一时来不及装车,短短十分钟路程,一辆箱式摩的开价三十,被讨还到二十,绑在车顶,带往目的地。艳阳高照的五月一日,涂好防晒霜,从郑州出发,前往
开封。新修的郑开大道路面宽阔平坦,沿路一片片的薰衣草,某飞一定会羡慕死的,于是我就没拍,只拍了几多蝴蝶兰----还有一个原因是薰衣草附近除了花香,还有许多粪粪的味道,令人没法停留。与
上海的尘土飞扬想比,这条四十公里的公路,由于有八条机动车道,所以即使没有把非机动车道专门挡开,也很少会受机动车影响。中原的道路几乎没有坡度,或者是很长的缓坡。来回路上都有一批批的车友同行,不过几乎都是非常业余的短途旅行,没有看到专门拉练的----连头盔都没几个人戴,包括我自己也没戴,可照样很放心地骑30的速度。沿路不绝于眼的是水果摊,大多是卖草莓和西瓜的,还有“大闸蟹”,无论产地还是季节,都让人十分疑惑。回程路上,看到一起车祸,厨豆说看到死人了,还有殡仪馆的车子,还好我没看到。不得不说郑州人民的交通观念是不咋地,若不是这条道修的那么宽,车祸肯定连连。在市区几乎没有交通法规的观念,助动车、摩的可以到机动车道,红灯可以闯,逆向无所谓,行人更是横冲直撞,放眼望去马路上就和
印度交通没什么两样……。
开封在我印象中是个古老的城市,和
山西的平遥或者
陕西的
西安一样,包公祠、开封府都是吸引我的地方。可是真到了这里,却发现那些景点和城隍庙没什么两样,只要到了那个景点门口,放眼就是人山人海,我们只是在门口留个照就赶快撤离了。不过在开封的午饭是驴肉和驴肠汤,加个肉夹馍,这顿饭的香味一直支撑了整个回程,打一个嗝,驴肉味道就荡气回肠,久久不散。而在这里吃的两次肉夹馍,都能发现和在
上海的不同----不说料的区别,就说饼馍,这里都是脆脆香香的,不就荤肉都很好吃。开封府和包公祠当中是很大的包公湖,这是我们唯一逗留稍久的地方,湖面很宽也不脏,市民在湖边杨柳树下乘凉,我们也加入到这个惬意的行列,休整了半个多小时就回程了。五月的时候如此炎热真是少有,光照下面我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就怕晒黑,去年五一的黑白分界线还没褪去呢!不过有这样的光照,一直目送夕阳西下,到七点路面还是非常清晰,而到达郑州市内已经是华灯初上了,进入市内的立交桥纵横八向,桥上霓彩变换,让人不禁驻足。第二日,去的是黄河滩,从郑州市内到黄河,一个多小时。黄河是什么样子的,心里面一直在想。长江就在
上海的北面,去崇明、岱山都经过。而黄河,总感觉很远。这次终于亲临了。黄河在
河南这儿是很窄的。问厨豆河南和
河北是哪条河的南北,他说是黄河,不过黄河几经干旱,久而久之也改道了。我们在郑州看到的黄河也是浅浅的,好几片泥沙,都能趟过去,跨越黄河,这感觉相当不错。黄河边的滩涂踩上去很舒服,沙粒很细,泥巴很厚实,就像这里的人,心细又大方……这是后话了。厨豆很有兴致地拿出一只风筝,这是他玩的时髦货,叫特技风筝。不同于一般的单线风筝,并非很容易就上天,然后就挂在空中,而是要朝着风向操纵,两手需不断扯线控制平衡,玩的好还能做动作,比如滑翔,翻跟斗,由于不料的特殊,这种风筝的声音非常响,飞的时间常能听到呲呲地划破风的声音。可是这里的风太小太小,骑车很好,放风筝就不利了,常常在河面上滑着滑着就一头栽倒河里英勇就义。 这一天的午饭是在黄河边吃的,炸白条,一种小鱼,香香脆脆,白虾,比东山的白虾大很多,特别鲜。尝了一下这儿的米皮,不太吃得惯,不过拌的汤料很好,我喝了个精光。晚上我们去一个很大的夜市吃烧烤。说实在的对于健康理念不是很重的我,都知道烧烤不能多吃,不过和朋友在一起,凑这个热闹还是相当值得的。还没踏进这条小马路,一阵阵的烟熏就缠绕在空中了,里面人声鼎沸,让我依稀回到十几年前的
珠海和几年前的
镇江。很喜欢这种气氛,在
上海也许有,但我是乖孩子从来就是两点一线,从不知道夜市是什么样子的。厨豆和老板非常熟,稀里哗啦地点了一大堆东西,还叫上他表哥一起来。烧烤真是吃个热闹而已,我依然喜欢吃拌菜,这里的蔬菜都用醋拌,加上大葱,清凉爽口,和烧烤的荤腥中和一下正好。前一晚有一道蔬菜叫什么名我不记得了,用面粉和着胡萝卜丝和另一种蔬菜,配上蒜末和醋,被我吃了个精光。就凭这么简单朴素的菜,也不能不让你爱上这个地方。第三天的行程,计划去
洛阳拜访龙门石窟。当中出了点岔子----我寄宿的那个女生拜托我帮她看两天她家狗狗笨笨。前一晚我回去九点了,看到小家伙饿得不成样子,就给了她好几勺吃的,结果半夜两点半她开始折腾,无奈只好睡眼惺忪地牵她出去遛和恩恩,折腾了两次我也基本上没继续怎么睡。第二天按照计划五点半起床,打车去汽车站,买了汽车票去
洛阳。洛阳不是一座大城市,交通很简单,火车站一辆车直达龙门石窟。这是三天来我真正拜访的景点。对于石窟,小时候就在地理课上有所耳闻,印象中云冈、敦煌,都是在大漠中,被风尘拂面,历经沧桑的。没想到龙门石窟就在洛阳市内,所以就少了许多风尘仆仆。虽然我心生遗憾它的周边太过繁华,但不得不感谢它可以如此接近。我知道凭我自己一个人也许无法到沙漠区拜谒。穿过高大龙门,两边是山上石窟,中间是缓缓流淌的伊河。我的历史知识有限,随着一些团队偷听导游讲解,结果还是听得一知半解。石像无论大小,神态各异,或含蓄沉静或嬉笑颜开,又有各种姿态,最多是盘腿静坐的,但也不乏长袖善舞的。这样的石像群总是令人惊叹,它如何产生,又如何保留至今的,回来查一下,基本都知晓,但撇去那些过往不说,如此恢弘巨大的石像群,若是在夜间走过,静谧的河边一个个石窟中,仿佛都藏着一个个灵魂,想想就神奇。返程遇到非常郁闷的火车延误,应该是SB会造成的,所有往上海方向的火车一律晚点一个小时以上。本来改签了的车票不巧就遇到延误,一路颠簸回到郑州不提。河南这个省市给人印象不是很好,前不久
安阳还出现了出售劣质汽油导致车辆群体故障。但在河南的四天里,对姑娘们的印象非常好,她们热情、爽快,到后来我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口音也变了不少。举例说来,我们说这件衣服真漂亮,南方人习惯于说“好漂亮”,
台湾人会说“好好看”,上海人说“老好看的”,河南人便是说“可漂亮了”。现在我对于形容词前的副词就会用“可”,因为觉得这么用可有说服力了!

(开封大梁城门)

(开封府)

(黄河滩)

(龙门口)

(龙门石窟的石像)
本篇文章来源于
神舟国旅郑州旅游频道(
http://www.shenzhouguolv.com/zhengzhou/)
本文地址:
http://www.shenzhouguolv.com/zhengzhou/youji/34245.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