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边境,遇到一群年轻士兵正在执勤。早就听说以色列的军人随处可见,果然名不虚传。他们中间居然有个20岁的女孩儿,看起来也就50公斤的样子,身上却背着15公斤的装备。年轻时总是寂寞的,看到我们一大帮人,比我们看见他们还兴奋,争着问我们从哪儿来的,还邀请我们一起唱他们的歌。我们哪里会唱,就跟着哼了几句,他们也很高兴的样子。
有一天的参观安排在以色列的北部,我们顺便去了离那里不远的戈兰高地。这里的土地肥沃,这里的农业发达,这里的地理位治特殊,这里就是戈兰高地,叙利亚,约旦和以色列三国的交界处,军事要地。旅行车沿着近40度的陡坡向上爬行,车的一边是以色列,另外一边不远的地方就是约旦,中间有条细细的小河,谁能想到这就是著名的约旦河。而我们所走的,正是新闻中反复提到的中东热点约旦河西岸。冬季是以色列的雨季,河水本应充沛些。但今年的冬天几乎还没下过雨,所以约旦河很难看到。想像中的这里是战争热点地区,是布满焦土和硝烟的地方,是不毛之地。然而眼前所看到的,却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柑橘林,香蕉林和椰枣林。这里有位于以色列最北部的基布兹。只有路边的铁丝网和军事专用通道才会提醒我们,这里是个不安宁的地方。高地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因为曾经历过火山爆发,所以土壤十分肥沃。资源极端缺乏的以色列人便把这里也变成了良田,种植大量的农作物。在农村,基布兹和莫沙夫是两种主要的形式。基布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单位。在那里,由其成员大会作出决定,财产和生产资料属于公有。目前有1.8%的人口生活在大约268个基布兹内。成员被分配到基布兹经济的各部门工作:基布兹历来是以色列农业的支柱,但现在也越来越多地从事工业、旅游业和服务业。 莫沙夫是一种农村定居点,在那里,每户种自己的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过去,他们合作进行购销;现在莫沙夫的农民已愿意在经济上更独立些。全国共有452个莫沙夫而莫沙夫农民总数约占总人口的3.0%,它们提供以色列的大部分农产品。
晚上就在高地下的加利利湖边用了晚餐。加利利湖被人称为以色列的水库,以色列的饮用水基本上全部来自这里。晚餐的主菜是有名的彼得鱼。《圣经》传说,当初耶稣让他的高徒彼得将湖中的每种鱼各捉一条,彼得竟捉了153条,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今天,彼得鱼已成为一道招徕食客的名菜。吃的时候每人一条,每条都在七八两左右,看着十分过瘾。因为新鲜,所以加工只需简单的煎或炸,佐以柠檬汁就非常鲜美了。
耶路撒冷应该是每个到了以色列的人都应该去的地方。因为只有一条路可以到,所以遇到了来以色列后的第一次堵车。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石头城,因为政府规定所有的建筑必须以石头作为材料。我们去的那天天空晴朗,阳光就照在耶路撒冷老城的那片山上,金色圆顶清真寺更加醒目,这就是身处圣城的感觉,太阳好像离你更近了,空气仿佛也弥漫着宗教的味道。城区分为4个居民区:犹太居民区、穆斯林居民区、亚美尼亚和基督教居民区。远处传来了有节奏的乐声。一个孩子被簇拥着来这里度过自己的成人礼。一行人载歌载舞,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另一边,是著名的哭墙,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在这里祈祷、忏悔、许愿。身为游客身在其中,忽然有了一丝感动。
以色列是个不大的国家,很容易就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但它却是个充满了历史与矛盾的地方。这恐怕需要些时间才能慢慢了解、体会。当你觉得它是个现代化的地方时,却会在离大城市不远的地方发现某个有着几千年的古城。当你觉得它很安全时,却总能看到巡逻机在天上轰鸣着盘旋。当你觉得它很美丽时,却发现了战争的遗迹和仍埋在地下的地雷。当你觉得这里的土地贫瘠时,却在车转弯处看到绿油油,整片的农田。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这是一个让人开心也让人难过的地方。
(哭墙)
(少年在庆祝13岁的成人礼)
(耶路撒冷,建在山上的石头城市)
(耶酥升天的地方)
(以色列的士兵随处可见)
中国家庭在死海北纬31度线附近,有两个海,上海和死海。上海对我而言是熟悉亲切的家,而那个处于海平面400米以下,世界上陆地最低点的死
埃及篇虽然对人文景观不是太感兴趣,但作为人生必去的N地之一,埃及却一直在我们的计划列表上,第二次踏上非洲的土地竟然在3年之后了。
以色列、约旦游之二,之二,以,以色列,约旦,
走进以色列之-----形形色色的宗教,以,以色列,宗教,形形色色,色色,走进,
走进以色列之------大屠杀纪念馆,以,以色列,大屠杀,屠杀,纪念,纪念馆,走进,
以色列、约旦游之三,三,之三,以,以色列,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