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窗世界
认识
罗马是从街边上的橱窗开始的。
就像男人穿西服打领带,女人系丝巾、拿手包一样,橱窗世界反映着罗马的性格、神态、气质和品质。
罗马街头的橱窗是丰富多彩的。在这座古老的城市,脚下踩着由石块铺成的街道,历史的厚重无处不在,左手抚摸一千年的墙壁,右手可能触动的就是八百年的沧桑,但这厚重,却由于街边商店橱窗里的各色精美物品而生动起来。
罗马,世界的时尚之都,最现代、最流行的设计文化吸引着全世界来朝圣的善男信女们的眼球,人们的脚步被粘住,在伟大的历史和生动的现实之间,去寻求心灵的最大满足。
楼中的倩影
要说
意大利人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民族一点不假,在著名的
西班牙广场附近,有一座红颜色的楼,所有的窗户都变成了橱窗,傍晚,夕阳西下,远处教堂的钟声悠扬动听,窗户内柔和的灯光映衬着各式搔首弄姿的模特倩影,抬眼望去,仿佛整个罗马在向人们致意。
意大利的传统和现代
无意间,拍下了这张照片,在电脑中回放时,却发现了意大利这个民族潜在的幽默和雍容。
一个古老的雕像,不知道他的故事,只见他左手抚琴,右手弹奏,头仰朝天,音乐全然在心。
后方一个巨大的喷绘画面,本来是一栋建筑修缮时的维护遮挡,现代的美女,微闭神秘的眼睛,性感的双唇,仿佛在凝神倾听。
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在这样一种场景中有意无意地碰撞、融合,现代美女聆听的,又是从哪个空间传来的仙乐呢?
斗兽场里的红色
到罗马,一定会去斗兽场。关于这座建于2000年前的建筑,但丁是这样说的:“它如此的宏伟巨大,以致超过了人的心灵之承受”。
中国人对她的熟悉来源于古罗马斯巴达克斯的奴隶起义,几年前,有部
美国大片叫《角斗士》,其中人和猛兽的搏击,曾被看成是奴隶社会残酷性的佐证,但对于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我们看来,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伟大的古罗马人创造的这座建筑,几乎和今天现代化的体育场如出一辙,甚至可以说,今人的想象还不如古代的人丰富。
参观斗兽场,有两个小细节吸引了我的主意,就是整个斗兽场的围栏均用脚手架搭成,而没有在石柱上凿任何一个洞,既有效地保护了古建,又和建筑物本身间离开来,巨大的斗兽场此时变成了精致的瓷器,被人们加以小心的保护。
进入斗兽场内部,沿着古老的石阶向上,忽然发现一片单纯的红色,走近才发现是一个书店。整个斗兽场就凭这一点点红色,把人们的思绪拉到了2000年前英雄们的鲜血,以及意大利民族的一丝浪漫情怀。
对了,还有下图中的一个极为现代的玻璃小亭,哲学上对立统一、相得益彰的说法在这里被体现到了极致。
光
人们崇拜神和上帝,总希望通过展示他的伟大,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最大的安慰。
2000年前,古罗马人在修建万神庙的时候找到了和上帝、众神对话的方式。
阳光从整栋建筑上方的圆孔中倾泻而下,人们感受到光的力量和伟大,上帝就在我们身边,笼罩在阳光里的人们都受到他的保佑和关怀。人们被神的力量所震撼。
早在那个时代,修建者的智慧就让我们后人懂得了建筑和光影的关系,让建筑有了思想和灵魂。
历史、文化和人
“档次”,是一个经常挂在我们国人嘴边上的时髦字眼,请客下馆子,非海鲜鲍翅不算入流,最好五星级标准,大单间,卫生间要独立,许多贵富一周保持平均7瓶五粮液,7只鲍鱼,7碗鱼翅的纪录,每天吃饱喝倒,晚上再由司机“搬尸回巢”。
罗马的万神庙有两千年的历史。神庙前有一个美丽的广场,中心还有一个喷泉,广场四周分布着露天的餐厅和酒吧,我们参观完万神庙后,兴高采烈的选择了正对着神庙的位置坐下,每人要了一张比萨,还有一大扎啤酒,忽然一个意大利小伙子弹起了吉他,迷人的情歌悠扬飘荡在广场上,背景远处是万神庙、喷泉、鸽子和高兴的游人,半扎啤酒下肚后,身体轻轻的应和着音乐摆动,忽然觉得,这才是档次。
谈天说地,旁边桌上的人好像更随意,一杯香浓的咖啡,手里一张报纸或是一本书,面对两千年的时空和穿梭的游人,心里却分外的安静。
突然感悟,为什么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的
北京却鲜有如此的人性空间呢?
有人说,中国的城市规划不是为人服务的,倒是有点像吓唬人的。
街道的尺度
在罗马呆了几天,忽然产生了几个不理解:
其一,为什么中国的城市爱修大马路,或者叫大街,动辄几十米,上百米宽,看起来很气派,但路修得越宽,车越多,路却越堵,我们的城市越来越象为汽车服务的城市,而越发的不适于人类居住了。
罗马的街道,宽的不过20米,窄的只有几米,没见怎么堵车,就像北京的胡同也不堵车一样,不是说街窄好,而恰恰是因为开车的不便,导致人们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用不方便创造方便,这是个城市管理的哲学问题。
其二,罗马城街道两旁很少见到树,而罗马的城市绿化水平却高于北京。仔细观察,罗马是一个典型的
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在空间上分出了虚实两部分,实的是那些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建筑,如今这些4,5层高的建筑首层和二层大部分已经改做最时髦的商店,上面仍旧居住着罗马居民,虚的空间就是由建筑围成的城市广场(PLAZZA)和连接这些广场的街道。
适于人的尺度的街道和广场,一张一弛,一开一合,一收一放,建筑的空间造就了罗马的浪漫和魅力。其实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种虚的空间才是她的魅力和价值坐在,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胡同让成千上万的老外痴迷不已,而我们在罗马街道上穿梭时,在街边的咖啡馆休息时,也有伸出双臂,高呼我爱罗马的冲动。
罗马果真没有树吗?
在城市街道两旁经常看一些拱形门洞,进去,又必定有一个被内部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广场,里面除了藏有不知什么年代和不确定什么艺术家的雕塑外,更可能有几棵上百年的古树,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北京的胡同和胡同里面的四合院,胡同里面没有树,但从
北海的白塔向下望去,看到的北京全是绿色。
罗马市中心,很多古迹都被参天的大树环绕,出了老城墙,巨大的森林公园将博物馆般的罗马城包裹了起来,很象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景山,天、地、日、月之坛,颐和园、香山。
我们总讲东西文明的不同,实际仔细研究,人类灿烂的文明,在不同表现的后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共同之处。
一条街,一个餐厅
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一个“间距”的概念,什么
日照间距,法规间距等等。弄得中国的城市索然无味,宽宽的马路,人走在上面像一个蚂蚁。
在罗马,见到了一个这样的街巷,大概只有4,5米宽,聪明的生意人在中间摆上了两排桌椅,逛累了的人们正好寻觅此处躲避灼热的阳光,叫上一盘蔬菜沙拉和意大利面条,一杯凉凉的扎啤,巷中的一阵阵清风穿堂而过,盘点刚才的逛街战利品,胳膊肘不时触到的墙壁,少说也有几百年,你说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旁边一位老者,眼前一杯卡布奇诺咖啡,手里一份报纸,用半生不熟的意大利语与其攀谈,方知他就住在楼上,每天到这里喝上一杯咖啡是他的一种习惯,我们问他喜欢罗马吗?他以一种意大利人的方式耸耸肩,“为什么不?”
罗马有一条街,这条街就是一个餐厅,而这又是人们心中的罗马。
本篇文章来源于
神舟国旅意大利旅游频道(
http://www.shenzhouguolv.com/yidali/)
本文地址:
http://www.shenzhouguolv.com/yidali/gonglue/215558.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