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局出来,便去了汽车站,上了从榆林到靖边的车。从榆林到靖边,据说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我却很惊讶,因为那不是我想象中的沙漠。虽然看到的是大片裸露的黄土地,但是也稀稀拉拉一望无际的长满了野草和零星的大树。我想,这大概真的是“治沙典范”的样子吧。虽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沙漠,但并不失望,因为看到了生态环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糟糕。
功略里讲的没有错,靖边是个有几分怪诞的城市,据说是因为近几年的石油开采惹出了不少是非。街道上混杂着各式车辆,看似破烂无序,但高档宾馆很多,价格高的吓人,宾馆的服务员翻着白眼,拒绝还价。于是我们决定看过统万城之后继续前行,而不在靖边住宿了。是的,我们要去的是统万城,这个处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匈奴“废都”白城子。我期待着去目睹、去感受它的苍凉。
面包车从靖边城区,沿着沙漠中的柏油路,开往统万城。沿途的沙漠中的灌木和大树开始披上秋天的颜色,美得无法用言语描述。如果真的还能再来,我更愿意徒步走过这一段。
(通向统万城的路)
(秋树)
到了,这个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只有一个十分简陋的小房子看守着,向来访者售票。买了票进去,看不到那些秋天的树了,看到是那传说中的、历经千年风雨的断壁残垣。
(统万城)
沿着残存的城墙走去,在满目苍茫的寂寥中回想曾经繁荣的都城、硝烟战火中的潮起潮落,无边的遐想。
(统万城)
要感受这样的苍凉,不得不温习一下地理和历史。
毛乌素沙漠
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之间的鄂尔多斯高原中心,是中国第五大沙漠。毛乌素沙漠面积大约4.22万平方公里,以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为主,有黄河支流无定河、窟野河等河流穿过。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据考证,古时这里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历史上沙进人退,因此这里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
匈奴
自公元前4世纪开始在中国北方活动。在战国以前,北中国曾经出现过鬼方、戎、狄等氏族部落,他们同西周的灭亡有直接关系。这些部落之间常年打打杀杀,争夺人口、牲畜和牧场,并不时南下中原骚扰抢掠。天生的凶悍,使得这些战争往往异常残酷和血腥。与此同时,长期的弱肉强食使得这些游牧民族有的消失,有的被兼并,有的则变得更加强大,并逐渐形成部落联盟。最强大的联盟当中就有匈奴。
秦王朝时,秦始皇对匈奴采取铁腕政策,匈奴一度被迫撤出河南地区(即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退至阴山以北。西汉初年,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率骑兵灭东胡、击月氏,继而南下夺回河南地,匈奴空前强大并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草原军事帝国。随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匈奴在同汉家王朝的数次交锋中都始终占据上风,直到汉武帝时,西汉的国力强盛起来,卫青、霍去病数次北伐匈奴,局面才出现逆转。
到了南北朝时,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随后建造了国都统万城。统万城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造的最完整、最坚固、最雄伟的都城。不过,这一切都犹如昙花一现。大夏国仅存在了几十年就宣告灭亡,匈奴或南附,或西迁,永久地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统万城的短暂历史可以说是匈奴“最后的辉煌”。
赫连勃勃
匈奴的末代单于、大夏国的开国皇帝、白城子的缔造者赫连勃勃,算起来是冒顿单于的后代,不过,他的原名却叫刘屈孑。说来话长。西汉初年著名的“白登之围”使汉高祖刘邦晓得了匈奴的厉害,以后便实行和亲政策,把女儿嫁给冒顿单于,以此换取暂时的太平。冒顿以后,子孙都跟随母亲姓了刘姓,虽然他们仍旧是剽悍的匈奴。
刘屈孑的父亲刘卫辰所驻屯的代来城,故址就在今天的榆林市郊巴拉素乡的白城台村。刘卫辰经常以代来城为基地,对相邻的北魏发动攻击。公元391年,刘卫辰率领数万人攻打北魏,魏太祖拓跋
匆忙中,来陕北又已经两天了,明天又要回去了,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夜色中来到了榆林,一路上也算有段风雪交加,下车的那一刻感觉又回到了新疆
春节期间走了条,西安--榆林--佳县--碛口--吴堡--绥德--延安(路过延川)--壶口--延安--西安,的线路。春节当地的交通真是挺不方便的,幸好
去榆林,,
游历陕北塞上明珠 ― 榆林 ,上,上明,塞上,明珠,游历,珠,
米脂李自成行宫,成行,李,李自成,自成,行,行宫,
闯王行宫游,行,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