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西北方,在北纬25-26度、东经119-120度之间,距离台湾本岛114海里,西与福建闽江口相距约5.4海里。
马祖列岛总面积25052,包括连江县的南竿乡、北竿乡、莒光乡和东引乡四乡36座岛屿,其中又以南竿岛、北竿岛、西莒岛和东引岛为马祖五大岛。
马祖列岛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东海部队转进马祖列岛,并于1949年7月成立“马祖战地政务委员会”,马祖被划入行政督导区,从此,全区进入长达30多年军事管制时期。台湾民间曾流传一个笑话:如果谁当兵抽中“金门、马祖”,其他的抽签人就会恭喜他高中“金马奖”,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去离岛“受苦”的几率降低了。
据连江县政府统计资料,全马祖“四乡五岛”的防空避难设施,估计有256座,包括防空洞、两用碉堡、地下化工事与坑道等,遍布马祖各地。有学者说,“马祖可说是世界军事坑道最密集的岛屿之一”。
1992年11月7日,马祖正式解除战地政务。“海上战马”脱下战袍,开始陆续开放军事观光资源,先是吸引了大批台湾本岛游客陆续到来。2001年起,马祖成为最早开通“小三通”的航点之一,又大大方便了来往“两马”(马尾、马祖)的乡亲和在福建投资的台商。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及厦门,同时,两岸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
从马祖福澳港坐“金龙轮”客船到马尾港,只要1个半小时。从马祖到台湾本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船到基隆港,8个多小时;另一种是从南竿或北竿岛搭立荣航空螺旋桨小飞机,50分钟飞台北松山机场。后者往往因为天气原因而取消航班,或飞到马祖上空因天气原因无法降落再回飞台北,去一趟马祖,有时甚至“候机”一周以上。(注:马祖讲的是福州话。福州话里“卡蹓”是“玩,闲逛”的意思。)
岛上风光
马祖的妈祖
马祖,妈祖,一开始时,概念可能都会被混淆。也常疑问,“马祖”和“妈祖”有什么关系呢?马祖,原本叫“连江”。妈祖,是台闽港澳地区祭拜的“神”。
深入了解台湾,一定会碰到妈祖庙和关于妈祖的事迹。马祖列岛上有许多妈祖庙,显然,妈祖信仰是马祖人的生活重心。
相传,宋朝年间,福建莆田湄洲女子林默娘,生性孝顺善良,其父以捕鱼为生,有日往浙江一带,船返途中,遇暴风雨船覆海中,恶耗传至,默娘痛不欲生,坐舟北上,至父沉溺之处,奋身跃入海中,遍寻父尸,结果两人皆不幸罹难,三日后,默娘背负父尸漂至马祖西岸澳口,渔民发现将两人尸体打捞上岸,岛民感念敬佩默娘孝行,决定将她埋葬海岸边,并建庙供奉祭祀,尊称为“妈祖”。清康熙时,默娘被册封为“天后”。现在,南竿马港天后宫内保有妈祖当年的衣冠冢。马祖人认为“马祖岛”就是妈祖升天得道的地方。
长期以来,妈祖担当着马祖列岛的守护神,各岛各村落纷纷筹建妈祖庙(天后宫)寻求精神慰藉及“正确”生活方向,其中又以南竿马港、铁板和津沙的妈祖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
马祖政府官员和风景管理处代表表示,配合小三通开放,马祖近年主打妈祖旅游牌,是马祖观光发展主轴之一。马祖年年举办“妈祖文化节”、“妈祖升天祭”,一派虔诚热闹的场面。马祖与妈祖,既然谐音,马祖人便毫不含糊地说,“马祖,是妈祖圣地。”
马祖的妈祖,还有三个世界之最。其一,是马港天后宫妈祖,曾于2009年5月“登上”世界最高峰圣母峰;其二,同年10月,马港妈祖宗教文化园区的妈祖巨石神像完工,高28.8米,成为世界最高的妈祖神像,目前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三,铁板天后宫内供奉马祖唯一的泥塑少女妈祖像,关照铁板海域,是目前全世界最年轻的妈祖像。
“妈祖登上圣母峰”,实际指是一座20厘米左右高的妈祖圣像,由马祖籍画家李小石背着登顶。台湾媒体曾报道:“2009年5月,李小石带着他心爱的相机,背着妈祖神像及价值新台币60几万元的装备,第三度赴尼泊尔,经三哑横断攀爬LOBUCHEEAST(海拔6119米)抵达圣母峰基地营,5月22日清晨6时15分成功攀上海拔8848米的圣母峰。”
现年55岁的李小石原是马祖南竿津沙人,1970年随父亲举家迁居台湾,拥有书画家、高山摄影家、高山向导等多重身份,曾攀登逾200座3000米以上的高山,有“台湾登山怪杰”之称。
李小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父亲在1980年出海捕鱼时,因遇强风造成渔船翻覆,父亲在海上漂流了4天,在昏迷状况下梦见妈祖告知“人生有一连串的惊奇”,而奇妙的事也在当天发生,父亲在傍晚被大陆渔民救起,此后,全家笃信妈祖,李小石也发宏愿,要带妈祖神像登上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
马祖的妈祖,固然是马祖人精神及生活的“明灯”。但在马祖,除了妈祖信仰外,白王尊王、五灵工、杨公八使、玄天上帝、铁甲元帅、土地公、水部尚书和临水夫人等,也是马祖人心中具除病降魔的信仰象征。
东莒岛
东莒岛,“小繁华”转身“小清新”
东莒岛在马祖列岛最南端,距南竿岛约50分钟船程,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东沙”、“东肯”、“东犬”都是东莒的别名。更小的犀牛屿、永留屿、林坳屿、大屿、小屿围绕在东莒的旁边,当地人的概念里,这些小小的“附属岛”们,也属东莒。同时,又将东莒岛、西莒岛并称莒光。
莒光游客中心前,一辆锈迹斑斑的坦克战车停在福正沙滩边的荒草地上,炮口朝大海,不远近处是犀牛屿、永留屿。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猛家伙。1997年台海局势紧张,传说共军将以莒光和乌丘为攻击目标,因此总共有十五辆这样的“小型战车”被运来这一带海边做第一线布防。当时,人心惶惶可想而知。
以前,东莒岛上约有200户人家,他们捕鱼,种菜,兼做阿兵哥生意赚钱。两岸对峙紧张期,阿兵哥成千上万,他们吃的用的玩的,漫画店、桌球店、卡拉OK房、浴室、小吃店、冷饮店??岛上曾经“小繁华”。加上岛民原本就生活节俭,日子便更显“小富”。1997年,金门马祖前线告急,东莒全岛的人能跑的都跑,剩下的只有公务员,岛上的邮局也一下被提领款好几亿。小小海岛,200户人,可提现金达数亿,“东莒人真有钱”,消息很快便传开了。有人甚至传,东莒是马祖的“小香港”。
国军“精实案”实施后,阿兵哥大部分撤走,东莒也因此店家倒闭,菜市场关门。东莒人要吃菜,都要在自家院前院后种,再用来“交换”。像现在岛上着名的大坪村“船老大民宿”,自家餐馆边便是菜园子,“客人点蔬菜,店家都是现摘现炒??我们现在吃的佛手、淡菜,也是店家亲自到海里捞来。”刘连官说。
现在的东莒,仅有50户居民,不到200人,有些村庄,如大埔,是整个村庄都没有人住,只有老人家白天回来种种菜,这个曾经人丁兴旺的村庄在马祖观光产业起步后开始被定为一古聚落景点。
东莒之所以叫东犬,是因为东莒的小岛小屿们,从高空中看就像趴在海上的一只只小狗。而这些“小犬们”,曾是航海人的恶梦——以前,不少船只在这里迷失方向,误触暗礁,船沉人亡的事常有。
旧时坦克
1842年鸦片战争后,闽江口的福州被英国人选定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872年,为导引好过往商船,东莒岛上立起了这座高19.5米的灯塔,是台闽第一座石造洋式灯塔。目前,东犬灯塔是台湾二级古迹,建造至今已超130年,是全台第二老的灯塔。
在马祖,称得上古迹的地方有三处,东莒占了两处,东莒灯塔是其一,之外就是大埔石刻了。
大埔石刻,400年历史的一段“碑文”刻在岩石上,记载的是明万历年间名将沈有容,生擒60名倭寇且不伤一兵一卒的事迹,军方还特别为它盖了座凉亭。
从东犬灯塔到大埔石刻的途中有一处“神秘小海湾”,也被介绍为“小桂林”,我们称之“小清新”。
依嬷的店
到达马祖当日的第一餐和离开马祖当日的最后一餐,都被安排在一家叫“依嬷的店”的餐厅享用。头天到来“陪吃”的有马祖风景区管理处处长谷永源先生等,最后一天“陪吃”的有“立法委员”曹尔忠先生、连江县县长杨绥生先生、台湾“交通部”观光局局长赖瑟珍女士等。
在“依嬷的店”的这两次用餐,马祖及台湾的这些“高层”几乎不和内地来的“各大媒体”杯来杯往,除了互换名片和碰了一杯风茹茶,剩余时间是自由吃,自由谈。这有点出乎我的意外。反过来一想,当然,这是印象中“战地前哨的、彪悍的马祖人”儒雅一面的待客之道。当然,这也足见“依嬷的店”在马祖餐饮界的地位。
依嬷,福州方言也叫“阿嫲”,是“祖母”的意思。奶奶的店,可想而知,精致,美味,地道,亲切。
外观看起来有点复古又带点现代味的石头房子“依嬷的店”是新店,原来的“依嬷的店”是斜对面不远处的一栋曹姓人家百年老宅,目前叫“依嬷老店”。
“刚开店时就决定以马祖的特色菜式和食材为主,用传统的口味加上创意。”老板娘陈小姐说。率性、好客,是马祖人对老板娘的评价。菜端上桌后,见老板娘不时跑过来搭话,左拉右扯,也请教料理是否合口味。“依嬷的店”内里是传统石屋的石墙,窗户为现代落地玻璃窗,室内至多能摆三围十人桌,及两三可以在店内任意空间移动的“一对一”方便桌,所以,常常需要“等位”。另外,从墙上、柱子上密密麻麻的“背包客”、“陆客”等等各式签名和涂鸦,也能够知道这里有多么受欢迎。
红糟是马祖人家最家常的调味品。红糟菜便是马祖人最家常的待客佳肴。依嬷的店的招牌红糟菜有“继光饼夹红糟肉”、“红糟鳗鱼”、“红糟炒饭”等。“老酒黄鱼”也是依嬷的店点菜率最高的菜式之一。老酒算是在马祖家庭厨房里排名第二的调味品。
在依嬷的店,最让人偷着乐的是第一次可以吃到叫“淡菜(紫贻贝)”的海产品,和第一次吃到久闻大名的“佛手”。一行十位陆客,对此两样“天物”的体验是“第一次”的有过半。特意从台中飞来马祖与我们会合的台湾统元旅行社总经理张龙麟,四十出头,也说:“以前,老听妈妈说起淡菜,至今终于可以在马祖吃到”。这也是他的第一次。
ADD:南竿乡复兴村72-1号
芹壁:不是地中海,是家乡
马祖风景区管理处把芹壁的形象传播为:“东方希腊”,“马祖的地中海”。我不这样认为,也许到来的季节不对。
眼前的芹壁,更像一座等待开发的石头城。城里人去楼空,活跃的事物除了一批接一批卡遛马祖的旅人,便是一个叫“地中海民宿”的地方和这里出品的芒果冰沙。天气炎热,我们在这里慢下来。
芹壁,古称镜澳,在北竿岛北方。村名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因处于芹山与壁山之间而得名;另一说,是芹壁港口有一块突起的岩石,俯瞰似乌龟,居民称为“芹仔”(福州话称“稻草堆”为“芹”),由海望山,聚落就在“芹仔”的背后,所以叫芹壁村。
芹壁村的先民是陈氏族人,于清末民初由福建长乐县鹤上乡玉溪陆续迁来。陈氏族人就地取材利用这里天然的花岗岩盖出“芹壁石屋”,既可遮风避雨,也可住人。石屋依山傍水,呈梯形分布,因此各住户之间互不影响,各拥有自己的一片天。花岗岩材质粗糙,但富青白、黄褐、砖红等色泽,相间堆砌,自然美丽。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环境下,石板屋是不同“味道”。
“五脊四背”的屋顶、墙上排水用的“鲫鱼嘴”及屋子前面可镇宅避邪的石狮等,皆为闽北或闽东建筑的古朴符号。有的石墙被砌筑成“人”字或“丁”字形,期望“人丁”兴旺;为预防海风与盗匪侵袭,所有的门窗都面海又设在较高的位置,屋顶的瓦片上也都压着密实的石块。14号陈忠实海盗大屋,更经典,更独特,更神秘。
芹壁港面对大陆福建闽江口,曾聚集大量商务船队,聚落经济发展盛极一时,村内碧石巷内商埠酒店、赌馆林立,人口高居全岛之最。1949年,国军进驻马祖,陆续在这一带山区建构军事工程,芹壁的民宅门前“晒谷场”变成训练场地,俨然一个“军事重镇”、“反共前哨”。
1970年代开始,随着军事管制的取消,曾经红火的渔业经济也逐年萧条,许多家庭外迁,在这里定居的人家逐渐减少,至今仅有几户人家,芹壁村几成“空城”,却也因此让它成为“当地唯一完整保存、尚未被现代建筑破坏的传统闽东聚落”。
2000年左右,台湾的“聚落保存”观念正在马祖萌芽,民间与当地政府都认为芹壁极具价值。艺术家一拨拨进驻,商业广告和电影也来此取景,“闽东风情”的芹壁村渐渐为外界熟悉。在北竿乡公所的努力下,老屋渐次被整修,有的被修旧如旧改建经营民宿或咖啡简餐厅。2001年开始,芹壁又风华再现。
一座座回复原貌的石头屋重新屹立在“芹仔”背后的山坡上。露天咖啡座上看天光浮影,古巷古弄里跳石阶寻趣,石屋内躺着听涛声与蛙鸣??阳光、海景、石头屋,真让人有置身地中海的错觉。若不是墙上遗留的“光复大陆”、“蒋总统万岁”、“解救大陆同胞”之类的标语不时提醒你,你或许还想不起“这是在马祖”。
大日头的午后,坐在地中海民宿门前椅子上,泡一杯清茶,作听海状,并遥望远方。远方是福建东南沿海起伏的山峦,到了夜晚,依稀可见黄岐海岛沿岸的灯火。
这样感觉的村子,怎么可能是“地中海”的呢。像邻近的板子聚落一样,旅人投给它们更多的热情,绝对不是为了找寻异国情调,我更愿意说,是为了找寻“家乡”的记忆。如果你留宿这里,就是回家了。
八八坑道产“马酒”
除了金门高粱,马祖高粱作为台湾白酒的代表,也常被和大陆的茅台、五粮液相提并论。马祖的东引酒厂和马祖酒厂都出品“马祖高粱”,但又以“马祖八八坑道”最为闻名。
八八坑道,实际是位于马祖南竿岛牛角岭下的一条曾为军用的坑道。马祖酒厂出来,左边斜前方上坡不远处,便是八八坑道大门。打开八八坑道大门,就像是开启了一瓶窖藏的佳酿“马酒”。坑道的主体由花岗岩构成,相传原本是先民躲避海盗的藏身山洞;国军进驻马祖后,为战备需要,便加以凿高、挖深与强固,山洞也因此成了战车坑道。坑道全长200多米,可容纳一个步团的兵力。
因花岗岩层十分坚硬,八八坑道的施工期用了约10年,于1974年完工,当时司令官夏超为庆祝蒋介石88岁诞辰,“八八”与“发发”又音近,因此命名为“八八坑道”。
军事用途的八八坑道,正向出口可守防,迎击可能由海上过来的敌军,后方出口可通往过去的南竿军用机场。但是,坑道中段地质相对稀松,坑道曾有塌陷,前后坑道口的贯穿曾一度受阻,地方政府也曾多次努力修复中段塌陷部分,但还是屡修屡塌,目前仍无法贯通。
军管时期,坑道也曾一度充当马祖电信局的上班地点及电信机房。至1992年冬,军方才正式移交马祖酒厂使用。马祖酒厂接收后,改为储酒用,是马祖酒厂窖藏老酒与高粱酒的最佳场所。“八八坑道”便成了马酒的一大特色,要说“台澎金马地区白酒界第一藏酒窖”,非它莫属。
坑道入口像一深深庭院,“院墙”两边摆满了叠罗汉样的排排陶缸,远远就可闻浓浓酒香。进到坑道中间位置,坑道变成主次通道,主通道还是由坑道口延续过来的陶缸坛装老酒存放区;折左进去再折右,便是次通道,为高粱酒系不锈钢酒槽区。
地理纬度及环境气候原因,坑道内冬天温暖干燥,夏天凉爽潮湿,长年温度在15-20℃之间,具恒温稳定作用,是绝佳的储藏酒窖,尤其对于陈年老酒。因停产之故,现存“陈年老酒”均为十五年以上,说是存量卖完即止,所以“八八坑道”窖藏酒显得极其珍贵。坑道内更是酒香四溢,置身其中,仿佛酒精分子慢慢穿透衣裳,进到体内,在你的血管动脉中流动。难免微微醺。
古语说:“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酒的酿造需要有益菌的参与,越长时间使用的“窖池”,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马祖高粱常年窖藏于“恒温”的八八坑道内,酒中的酸、酯、醇等成分在最适合的温度湿度中自然的催化与淬炼,再加以几十年反复发酵产生的有益菌,成就了优良品质的马祖高粱。也因此,马祖高粱能从众多的台湾高粱酒品牌中脱颖而出。有说是,台湾地区高层领导有时得动用特权才能一尝极品马酒。
2005年的台湾大选,马英九胜出。马英九正式就职前曾赴马祖访问。马英九到来八八坑道,在坑道口与县长、议长、立委等合照留念,此外,还特地进入坑道内,为马祖酒厂拍摄宣传广告。“马英九=马酒”,“‘八八坑道’就是产自马(祖)酒(厂)”。就这样,马英九成了“马酒”的代言人。有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曾购买480坛“马酒”大宴宾客,成为台湾酒业一时佳话。借助马英九声名,马祖高粱也因此大举进入民生渠道,成为台湾白酒市场最火爆的礼品酒。
2006年起,马祖高粱开始行销美国、日本。同年,马酒登陆福州,正式进入大陆白酒礼品市场。马酒一经亮相,就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西北区域等各大城市热销。马酒无疑为大陆消费者带来了新体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马酒一直与蒋介石、马英九等政治明星有关,另一方面,绝对是因为马祖高粱酒也像金门高粱酒一样,“顺口好入喉,酒后不上头”。这不是吹牛,在马祖的几天,几乎也像在金门时一样,确实又是天天有酒,但天天不醉。
很喜欢星象学爱好者这样的比喻句:“天蝎座,就像马祖八八坑道高粱,细腻、深沉、后劲惊人。”
八八坑道高粱酒现有38、40、42、45、50、53、58、60等三十多个品项高粱酒及六个品项的葡萄酒产品。
王树钦,从战地马祖到观光马祖
在北竿,我们入住的是龙福山庄,就在北竿航空站斜对面一百米左右处。
龙福山庄更像一家家庭旅馆,共40间客房,一楼设有餐厅、接待厅、办公室,如果按大陆的星级标准,归在“二三星”之列。不过,随行的北竿板仔人刘连官说,这已经是马祖,至少是北竿造价最贵的饭店了。“我们可是马祖第一家合法持证经营的旅馆,是‘内政部’颁发的001号。”龙福山庄的主人王树钦说。
就是这个王树钦,一大早便自驾游艇到南竿的福澳港把我们接到了北竿。除一家饭店,两艘游艇之外,王树钦还有两艘木船,一家龙福旅行社,今年还准备购买三艘运输船。“马祖的观光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我和我公司的其他几个同事是马祖第一批取得合法旅游领团证的。”可以这样说,在北竿的两天,我们吃的玩的行的住的用的,都是王家的。
王树钦是马祖的“成功人士”。他有他的故事。
王树钦今年58岁,祖籍长乐,在马祖出生长大。他干过的行业一大串。早期,当补破网学徒,开豆浆店、养鸡场。1975年,岛上还没有彩色照相馆,他便从台湾买进器材开店,新鲜玩意在当地立即走红,又没有竞争对手,可以日赚一万。很快地,他开始有能力买土地,“那时南竿是政经中心,土地贵,我买不起,就跑到北竿买。1994年北竿机场开航,机场就在我的地的对面,这叫走运!”以前,岛上驻军比马祖本地人还多,他也看上阿兵哥的生意,台湾流行什么他就开什么店,漫画书店、石头火锅店、电玩店,他都开过。
1996年,王树钦购进两部出租车,和太太各开一部,除了载阿兵哥出入军营,还帮阿兵哥买槟榔解闷。后来,自己又开起槟榔店,槟榔加上出租车,夫妻俩月入可达三十万。再后来,有能力买船,便开起船运公司,靠两条船做起小三通的货运生意,台商去对岸投资愈多,愈需要他帮忙载货补给。2000年,“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在马祖被重新发现,这带动了国际赏鸥热潮,来马祖赏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马祖观光时代来临。王树钦又先把其中一条货船改装成“休闲船”,带客人出海观鸟赏燕鸥。如今,王树钦的赏鸥船与接送专车,在马祖观光旺季时从不缺席。“游艇本是买来给自己当交通工具用的,渔船有时忙不过来,便也用来接待贵宾。”
王树钦不太爱说话,但是说起相关马祖的观光产业,还是说了不少。“马祖风景区管理处成立前,我的‘龙福号’休闲船已是众多鸟友的指定船,我还是独木舟协会的创始者,就是你们在北海坑道玩的那种皮划艇,还有大坵岛看梅花鹿、铁尖岛赏鸥两项生态游,再有就是明年要增加的‘海上牧场’项目,我已经取得执照,我都是马祖第一个开始做的。”
“我在福州办了两座庙。我是居士,在家修,号树化。”“我更愿意别人叫我摄影达摩,我有自己的摄像枪,摄影炮,都不差的。”龙福山庄晚宴时间,我们享受着王树钦专为我们留的新鲜特大深海鱼。在这里,我们见到他的妻子儿子,还有大陆和台湾来的参加第二天隔壁“中元普渡”活动的诸多亲戚。“我们家族有国民党、共产党、民进党等等,多党派人士。我是国民党。”这时,王树钦与我们分享他自己用图片和影像剪辑的马祖生态旅行视频。
刘连官说,王树钦见证了马祖从“战地”变观光地的发展史。
“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
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杂居在凤头燕鸥当中,嘴黄色,尖端为黑色,以捕猎鱼虾为食,目前是濒临灭绝的保护类候鸟,全世界仅存不到一百只。
2000年6月的一个晚上,台湾生态摄影家梁皆得在拍摄的照片中发现已消失数十年的黑嘴端凤头燕鸥。马祖一夜之间成为全球观鸟圣地。
王树钦说,每年4月,黑嘴端凤头燕鸥都飞来产蛋,先在山顶孵出幼鸟,7月、8月时,幼鸟变小鸟,便带下来潮间带觅食,农历八月十五时,小鸟变成鸟,开始往南往北飞走。
目前马祖有八个“燕鸥岛”,铁尖岛相对较方便,但只能在船上看,当地人也不能登岛,7月、8月为赏鸥的最佳时节。
大丘岛与梅花鹿
大丘岛是马祖目前唯一有梅花鹿的岛屿。王树钦常会抽空上岛看望梅花鹿。岛上的梅花鹿似乎认识他,对他毫无防备似的。他说,梅花鹿是1980年代连江县搞农业改良场时放养过来的,那时,大丘岛的40户居民已全部迁至台湾。开始时,岛上只有十来只,现在一百多只。问题是,岛上冬天没草吃,会饿死。有次通过漕运送好几吨食物到这里码头,很快被吃光。梅花鹿会近亲繁殖,数量过盛。
今年3月后,这个“无人岛”住进了人家,7月底 “民宿大坵生态乐园”挂牌。连江县政府正在重新认识并规划利用这里的生态资源。
说“台澎金马”时,金门和马祖常被相提并论。但不论土地面积、地形、气候甚至出产的高粱酒,金门都略胜马祖一筹,唯有说到“高度”,马祖才不让金门。位于北竿岛的壁山,海拔298米,比金门第一高峰——263米的太武山略高。壁山因此有“金马第一峰”的称号。
站在“壁山观景台”上看风景,是后沃村、北竿机场跑道、塘后沙滩、塘岐村等,天气好时能望见东引岛,及附近的小岛小屿,如螺山、蚌山、无名岛、峭头、大丘、小丘等。雾季或傍晚时分,海上一队排列或零星点缀的山头隐约缥缈,如仙境。
刘连官说,如此视野绝佳的展望点,从前是归属马祖防卫司令部所有的军事重地,“闲人勿近”,现在这里已经开放观光,但是游客在壁山观景台还是只能“向前看”,背后的军事设施“严禁摄影”。
“登壁山而小天下”,马祖人乐于这样说,是修身修心的事,就像太武山之于金门人一样。有三条步道上壁山:南面连结塘岐的登山步道,有“千级石阶”,约需二十分钟可登顶;另一端连接上村至芹壁,有两条步道,分别称“四百阶”、“五百阶”,此两步道不长不陡,而且“鸟叫虫鸣,尤其眺望不远处的大陆山河”。
2002年底,这海拔不到三百米的壁山山顶,竟然下起雪,积雪达三公分厚,当地人称为“瑞雪”,并传“山不在高,有雪则名”。
对于第一次登上壁山观景台的“陆客”,最好的消遣却是听马祖当地人讲故事。譬如,两岸对峙时期共军情报人员如何从对岸游来,潜行壁山。譬如,前些年对岸某“黄埔XX”号渔船“越界”到壁山附近岛屿登岛拾贝,但被马祖海巡队查截,而其中三船员辗转从大澳山跳海,并“经电话证实已返回对岸”。
据悉,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2011年北京市民赴台旅游意愿曾一度受到抑制。为提振市场,旅游企业台湾市场的定价策略显得较为保守
偶打算近期去台湾旅游,厌烦了跟团,因为已经去过一次了, 在办理支取在网上搜关于台湾自由行签证的信息,有成功记录的只有一篇
领略台湾自由行游记 台湾行,没有逻辑,没有计划,新鲜,忙碌,一点点记录下来,算是一篇零零碎碎的游记吧,现代人越来越懒,
由于我刚以个人方式跟团去了台湾旅游,所以告诉大家一些我去时旅行社给我办入台证件问我要 的一些应备资料和要到台湾脱团要的有关手续:1、护照2、填写申请表1份(旅行社会
从台东出发,我们前往台湾的最南端――恒春半岛的垦丁国家公园。开始的时候一路依然在海边行驶,到了南回公路,我们转向恒春方向继续前
商务入台证办理登记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