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漫记
2005年的夏天是个不寻常的夏天,我和家人计划了一次出行,在北方待了两个星期,避开了上海的滚滚热浪。
适逢公司避峰让电,再请上了一周的假,满满赢赢的两星期,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携儿带女,还有老公的侄子,一行四人奔赴山西大同。
我是从上铁网上订票的,但是并不像网上所述,在两个工作小时收到回复。无奈我只能按照网上提供的电话打过去确认,结果还是通过电话订到了两张去大同的火车票,卧铺票价是379元,再加上20元的订票手续费,也就四百元整了。(这里有个小提示,是我的一位在铁路上工作的亲戚告诉我的:儿童身高不满一米四的话购票有优惠。比如四百元一张的票,其中二百元是座票部分,另二百元是卧铺票部分,这二百元可打个对折,也就是实际票价就三百元。当然如果你订的座票的话就没优惠了。)我儿已经超过一米四,小女两岁不到,身高还不够一米,另一侄子没有购票,上车补的无座票106。只是补票得亲自前往四号车厢办理,我因为带着大包小包还有那么小的孩子,实在不便,列车员一副不肯通融的样子,无奈我只能让两个大孩子一起从十号车厢赶到四车厢去补票。
路上两个大孩子非常兴奋,像猴子似的上窜下跳,惹的小妹妹也好一阵不安静。列车上的食物理所当然地要比外面贵上好多,矿泉水三元一瓶,碗面五块。幸好我们备足了三顿的吃食,要知道全程要26小时呢。饶是如此,两个孩子还是没敌住手推车上肉肠的诱惑,于是三块钱一根地买了两根。
车一过北京似乎离家就近了,只是这一路上的穿山隧道过了一个有一个,孩子们数着数着竟然有五十多个,这样我们就到了号称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了。
离下车还有半个小时,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地帮我把行李移到了门口,想我身上背着三个包,左边是个须臾不离身的放钱的小包,右边是个放着两个相机的摄像包,背后还背着个双肩包,手里还抱着个二十多斤的小女儿,站在门口等着下车,其辛苦可想而知。幸亏在大同站下车的人不是很多,要不然行李堵在门口非被人骂死。车上的两个列车员是包头人,一面跟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问我带着的那几个大纸箱里装的是什么?我说是难得回夫家,是给家人带的吃的穿的。又问我三个孩子是不是都是我的,我连忙解释,我只有两个,还有一个是老公的侄子。我原以为要被人当成人贩子了,却不曾想被人误解成了超生游击队了。两列车员连说不容易,夸我很有北方大嫂的风范。(嘿嘿,不好意思,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终于到站了,见到家人的那一刻,看到公公两鬓的头发都花了,才觉得老人家老了;还有越来越面的老公的二弟,这真是个好脾气的男人;还有一个来接站的是妹夫,幸亏来的是三个男人,不然这点东西还真不好拿。当时在上海送的时候也是三个人。这里要说一句,我对上海西站和大同火车站的隧道出入站很有意见,为什么不能像北京火车站那样在楼梯的两旁设置成无障碍通道,要知道为了便于拖拉,我们的笨重行李底下都有车轱轳,可是一到楼梯处我们又得辛苦地拎上拎下。设计这种楼梯通道的人肯定是不乘火车的,一点也没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出了站是辣辣的太阳。北方也热,可那热是与上海的闷热迥然不同的干热。第一,你不会觉得气闷;第二,如果你站在阴处就不会觉得那么热了;第三,到晚上,凉凉的,是需要盖着棉被过夜的。站外还有接站的三个人,是抱着女儿的小姑和老公的大侄子。女孩是头回见到,不高的个头,只比我家小妹妹高一点。男孩长大了许多,只是腼腆得很,父亲催着叫人,才低着个头短促地叫了一句。儿子跑过去和堂兄比了一下,说“妈妈,我都比哥哥高了!”
从大同站回村子还有好大一程路,只是到了大同的地界就由他们去搞定,我就省省心吧。二弟媳妇本意是想请我们先上她家里洗涮一下再回村子,可是婆婆在家早就等得心焦,嘱咐,一接上就回村里。于是我们要了两辆出租车直奔石头村。这次回去有个比较深的体会,发现这边的人都有缩骨术,就是甭管多小的车,再多的人再多的东西都能塞得进去。有一次老公的表弟开着辆七座的小面包车回村里,车上竟然坐了大人小孩十来个人。不几天我也练出了这等本领,从北京火车站去机场的的捷达车里,坐了大小五个人,还塞了大大小小八、九件行李。
回到村里了,夏日的庭院竟然长起了许多花花草草的,门前盖了三间平房,借给从外乡来的煤矿工。西头培了好多土,辟了一块菜地,种了些玉米、西红柿、向日葵、豆角等蔬菜,门前粉粉红红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看起来很有点气氛。
“炕”和“坑”
进的屋来,半间是炕。儿子虽然小时候见过,但现在是一点印象都没了。晚上的时候他好奇地问,“我们是睡在‘坑’里么?”听了好半天才明白他指的是睡觉的“炕”,真是笑死人了。北方的火炕旁边连的是灶台,不睡觉的时候,被褥铺盖卷到一边,摞得高高的,若大的一张炕就腾出来或是当灶台,在上边和面、配菜;或是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鞋子一脱就上了“炕”,打牌、聊天的,支起起一张小炕桌,省了凳子、椅子的麻烦。到晚上睡觉的时候,炕上暖暖的,冬天的晚上睡下去特别惬意,一晚上这炕的余热都不会散去。
北方的树
南方的树丰润秀美,它们或垂丝蔓妙、或疏斜多枝、或繁花似锦、或碧色可餐。在南方丰沛的雨水和肥厚的土地上,南方的树恰似生活富裕的雍容贵妇又似待字闺中的婀娜少女。
北方的树苍劲雄健,它们或枝叶紧聚,或耸立粗犷,或冲天拔地,或傲岸可敬。在干旱的土地和粗砺的风沙中,北方的树都一律质朴劲健,恰如与艰辛奋战的豪迈壮士又似雄壮英发的英俊少年。
在我们这次山西境内之行的途中,满目皆是这样的的白桦树和杨树,间或在水草丰沛的河边能看到一棵杨树间一棵柳树,杨树的挺拔和柳树的婆娑一阴一柔相映成趣。
北方的山
山西多山,登高望去,屋前是山,屋后是山,脚下是山,一山又一山,出了山还是山,一路都是山。这辈子算是没看过那么多的山。北方的山贫瘠而苍凉,纵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也依然难以看到满目的青色。除了五台山,这真是一奇。山西境内干旱缺少,常年降雨稀少,然而,一到五台山境内,好像来到的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山青青郁郁,山上植被丰富,树多而茂密,山间湿气氤氲,雾气缭绕,不时一阵雨就下来了。难道当初选此地建立佛教圣地的人是看中了此处的灵气,还是因为山中栖息了菩萨使得山增添了仙气?
山西——曾是抗战的大后方
山西,史上曾是抗日的大后方。赫赫有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是在山西境内打响的。也因此平型关之行成了我们这次的必经之地。之前做足了功课,从网上查阅了不少平型关战役的来龙去脉,在火车上让儿子和侄子分别做了朗读,再到平型关战役遗址就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了。站在山头,俯瞰当初的战场,岁月无情地抹平了历史的痕迹。想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如今荒草丛生,脑子里闪过殊死搏斗的战争场景,不知道有多少冤魂留在了这里。
礼佛、参南台
住在大同的人大多信佛,我的婆婆在家中就常年供奉着菩萨、观音。所以对于上五台家中的老人、大人无不愿意,孩子们只有远行的兴奋,但是在除了寺庙别无其他游乐的佛山他们显得兴趣索然。倒是囡囡模仿着大人逢庙就拜的样子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口中念念有词的样子,虔诚地跪下小身子,有模有样地参拜着。
唯一觉得与这佛教圣地不符的是我们遇到一个打着导游的幌子实际上却是恶狠狠地“宰”我们的假导游。五台山大小寺庙几百个,如果没有人引导的确不明所以。于是早就瞄上我们的一个导游主动上前毛遂自荐,说是愿意为我们导游,只象征性地收费五元钱,我还真以为遇好人了呢?结果他把我们引到殊像寺,说是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到五台山来礼佛怎么能不拜文殊菩萨呢?而且殊像寺庙有专为孩子启智点的莲花灯,说得我心动,于是欣然前往。要了两大两小四对莲花灯,请庙里的师傅念经开了光,问了和尚香火钱,说要一千六,我还真是以为自己听错了,于是再问了一遍,果然是一千六百大洋。不就是蜡烛做的莲花灯么,加起来三百都不值,居然要上千。还好我没什么拉不下面子的,当即就退了不要了,想来出家人也不会不顾体面破口大骂。
出得庙门我倒是把那假导游好一阵数落,说他居心不良,假导真骗,结果一转脸,那导游灰溜溜地跑了。
在大螺顶上遇到一个和尚硬拉我看相,把我引进一个曲里拐弯的密室才见到真人。从没让人替我看过相,也并不相信他能说得准,且听他如何说法。也许真应了那句“相由心生”的说法吧,那和尚还真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天机不便泄露,此处略去。)当下还真把我说得一楞一楞的。心说这和尚说得还真准。最后排出八支牌一样的签,让我抽了一支,居然是支上上签,和尚大加渲染,说当年也只有老毛上得山时才抽到此签,说我将大行三十年好运,寿数在七十九外。说得我心花灿烂。当即拿了五十香火钱,谁知和尚也爱钱,嫌给少了,怎么地也得凑百吧。说是抽中此签的人多的出几千几万的也有。我笑了,心说这和尚毕竟还是个世俗之人。如果说菩萨真爱有钱人,那么求他也无用。如果菩萨真灵的话,穷人他也该保佑。不管怎么说,我心情不错,一百就一百吧。
都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不假,上大螺顶是二十五元一张票坐的缆车,下山的时候还以为不累,就说走吧。数千级台阶走得我腿肚子直打颤,再加上抱着女儿,遇到有些抖的石阶,我只能側着身子下。小姑子接过女儿,把自己的女儿撂给了老公,惹的自己的孩子嘟着个嘴跟她妈妈不开心了。
在五台山只逗留了两天,五台无法一一参拜,于是只选了南台。网上说南台草盛花繁,烟光凝翠,沿途果然美不胜收。只是登台顶的那段土路委实不好走,路上间或有那牛横卧在路中间,看到汽车驶近,才懒洋洋地挪个窝。咋看到那么多牛觉得很是兴奋,于是停车下车与牛合影,谁知牛们颇不给面子,纷纷掉头把屁股对着我们。也不敢走到牛群中,于是匆匆地合了影上了车继续赶路。
登上台顶才知道善南信众还真不少,大多是开着车上去的,而且多数还是不错的轿车,令人诧异的是南方口音的信徒挺多的。一路上烟雨迷离,到得台顶有一处新修缮的不大的寺庙,香火极盛,台顶的和尚穿着布衣棉袄,在雨中烟雾中忙碌着。想着他们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就是在无人的环境中度过,真不知道是怎么捱过这寂寞清苦的日子的。
下了南台,我们就开上了回程。一路上沟壑连绵,山涧蜿蜒,想象是那九曲十八绕的流水。现在环境恶劣,这水早就断流了。真不知道这土地上的人们以何为生。
我们紧赶慢赶,一路上马不停蹄,连中午饭都错过了。妹夫说这路上也没啥好吃的,等赶到应县喝凉粉去。到应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瞻仰了这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的应县木塔,为了保护这唐代就传下来的古文物,塔的周围兴建了大片的绿地,并以栏杆隔离,游客除了买票否则不能近前。
在木塔周遭,仿造辽金的风格兴建了一条商业街,可惜卖些到处都能买到的大人小孩的服饰,没有一点风格和特征,让人兴趣索然。
在塔前的一家小吃店终于“喝”上了当地颇副盛名的凉粉。那凉粉养在水里,通常卖凉粉的都是有着豆腐西施美称的少妇,这家的颇老点,手脚麻利地捞出凉粉,用刀划开,撒上各色香菜作料,热热天的喝上碗凉凉的粉,果真是十分惬意。只听得店内一片稀溜声,果然是喝的凉粉,再就上当地产的烧饼,又解渴又抵饿。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大同市里,与从国外出差回来的老公团聚。早等急了的老公一路上就用手机与我们频频联系,迎到我们第一件事就是问女儿哪去了。他心里只惦记着宝贝女儿。
晚上二姑父在大同市里的北越饭店宴请我们一家。二故一家连同三姑就是十个人,我们这一大家子除开老三夫妻留在上海没有回来,还有十三个,这样就满满当当地坐了两桌人。
大同的经济水平并不富裕,这里的人富的富,穷的穷,参差不齐。但是饭店其多,生意好得不行。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常,天天顾客赢门的,不预定还坐不到位子。饭店装潢考究,全然没有小地方的局促。而且菜肴还便宜无比,在上海要七八百的一桌菜,这里也就三四百。菜做的精致可口,不是我想象中北方菜的粗糙,而且有些海鲜类的菜甚至比上海还便宜。
我们吃得酒足饭饱,然后再从市里返回村子里。路上静悄悄的,通往云岗石窟的一条路非常平坦好走,只是没有路灯。远处几个大矿上灯火通明的样子,可是那热闹似乎离得很远。空气里时不时地弥漫着一些呛人的烟气,老二说是村子的后山沟长期被倾倒着一些质次的矿煤,自燃而产生的味道。
(平型关遗址)
(五台山上的转经轮)
(五台山上的和尚)
(殊像寺前)
(应县木塔)
¥1650 |
查看详情 |
编号: 89 满意度: 100% 出团日期: 每周五
【100%发团】——放心报名100%发团一人也成团。 【三星服务】——热心、专心、细心、当地散拼,经济实惠。 【说走就走】——高铁往返,方便快捷。 【精华推荐】——观赏壶口瀑布、佛国五台、晋商大
¥1798 |
查看详情 |
编号: 91 满意度: 98% 出团日期: 每周五
【100%发团】——放心报名100%发团一人也成团。 【说走就走】——高铁往返,方便快捷。 【超值玩乐】——打破传统常规线路走马看花,山西晋北地区最具代表性景点全都可以走到。 【寻古足迹】——轻
¥1698 |
查看详情 |
编号: 90 满意度: 96% 出团日期: 每周一 每周三 每周五
【100%发团】——放心报名100%发团一人也成团。 【三星服务】——热心、专心、细心、当地散拼,经济实惠。 【说走就走】——高铁往返,方便快捷。 【精华推荐】——观赏壶口瀑布、晋商大院、三晋园
¥2198 |
查看详情 |
书接上回,大巴经过1个多小时到达了大同,我们在东关下的车,然后徒步向九龙宾馆进发。九龙宾馆又叫鑫三环大酒店九龙店(三星非挂牌),就在
大同游记之终极详细版(四),同游,大同,游记,终极,详细,
为了避开五一期间的高客流,出发的日期选定为5月4日,并计划5月7日回北京。5月4日晴天早上10:10乘坐N213次北京西站至大同火车站的快
山西之行第一站我选择了大同,因为之前稍微做了些功课,发现游山西最合理路线是由北往南,于是从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机票较贵的直飞大
2008的中秋,三天的小假期。一直想去平遥,却又一次没买着票,最后机缘巧合去了大同。携程上约的一帮游友,也因为路线和车次的差异分道扬
3月25日、26日企盼以久的山西大同周末自助游终于成行。关于景点方面请参考其他游记,现仅将交通方面的一点经验介绍给大家。此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