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舟国旅
神舟国旅 > 英国旅游 > 英国旅游游记 > 伦敦故事

伦敦故事

发表于 2008-05-23 10:32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始。

我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来自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当时的我应该在念小学四年级,有些莫名的喜欢上了这部色彩有些灰暗的小说。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央视播放的一部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连续剧用的介绍词:“他在罪恶的边缘长大,却拥有人类最美好的真,善,美。“

(雾都孤儿)

很长时间里,我想象中的伦敦并不美好。它阴冷,潮湿,建筑陈旧,街道时常大雾弥漫。

今年11月份,我到爱丁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原本安排了闭会后的那个周末利用两天时间暴走伦敦,却无奈因为工作上的突发事件被迫放弃伦敦的旅行提早回到德国,同行的妻只好独自游览伦敦。

2007年是我人生至今最繁忙,最动荡,也是最丰富的一年。从圣诞节开始,终于有了六周的时间可以较为自由地支配。于是选择在圣诞节之后,新年开始之前的五天时间完成伦敦旅行。

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之前低空飞越伦敦市区。鸟瞰泰晤士河穿过市区,河两岸较为庞大且著名的众多建筑物,如塔桥,伦敦眼等印入眼帘,伦敦的形象在我心中一下鲜活起来。

先到预定的旅馆放下行李。旅馆位于Earl’s Court地铁站附近,交通十分便利,周围生活设施也很完善。在伦敦,这样30镑一晚的二星级旅馆单人间,价格绝对是物有所值了。巧的是居然被安排在上次妻独自游伦敦时住过的房间。

稍作休整,前往第一站,伦敦塔。

伦敦塔可以说是伦敦历史的起点之一,1078年,"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为守卫伦敦城开始兴建伦敦塔。经过数代君主的扩建和修整,曾作过堡垒、王宫、监狱、皇家铸币厂和伦敦档案馆,现为王冠、王袍、兵器和盔甲陈列馆。伦敦塔其实是一个塔群,内层有13个塔,外层有6个塔。

进门的时候正好赶上由著名的伦敦塔守卫(Yeoman warder)导游的一小时参观。由一名货真价实的伦敦塔守卫带领游客参观伦敦塔内最重要的一些景点,告诉游客最权威的伦敦塔的信息和历史。然后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重点参观感兴趣的部分。我赶上的这个守卫的解说是如此的绘声绘色,以至于我怀疑他的主要工作是守卫还是导游。

由于时间有限,在参加完一小时的导览后,我只重点参观了最著名的白塔(White tower)和珠宝屋(Jewel house)。

白塔是伦敦塔内最古老的建筑。它位于伦敦塔中心,是一座诺曼底式建筑,高3层,四角建有塔楼。塔高50英尺,四周有内外两层的多座防御性建筑。现在的白塔内典藏了许多皇室兵器,盔甲和战袍等,是英国国家兵器和伦敦塔博物馆。

而珠宝屋内最著名的无疑是英国王室的珍贵王冠,包括女王在上议会开会时所佩戴嵌有317克拉钻石的帝国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以及镶有世界最大530克拉钻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权杖。我并没有在闪烁的珠宝前停留很久。不知为何心里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不知这些闪烁的石头到底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多少实质的改进,而它们匪夷所思的价值又何以体现?

(伦敦塔)

下一站,格林威治。

旧皇家天文台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庭院内有一根标志着0度经线的粗铜线。如织的游人纷纷作出两脚分跨铜线两侧的各种造型,象征着两脚落在东西两个不同的半球上。其实地球是圆的,站在地球上随便什么地方你都是横跨两个半球。如果当初确定世界时区是在我们明初,那么0度经线穿过的可能就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了。

格林威治除了天文台和0度经线,另一著名景点就是国家航海博物馆。昔日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就是以在海上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标志的,所以英国人对于航海有自己特殊的情节。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号称是全球最大的海事博物馆,共有16个展览厅,现代新颖的三层楼馆厅设计提供参观者舒适的环境。展出内容翔实记录英国航海史和技术,这个寓教于乐的博物馆以各种有趣的互动方式与参观者沟通,可以亲自尝试掌舵出海的体验,跟着影片一起重回泰坦尼克号场景,或是欣赏众多与海洋航海相关的艺术珍品。整个博物馆免费,尤其适合父母带着孩子,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重温帝国昔日的荣光。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剑桥。坐在小船上,缓缓穿过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桥,经过Queen’s College, King’s College, Trinity College, St. John College等一个个闻名遐迩的学院。不知当年的徐志摩和林徽因泛舟康河时是怎样的心情,是相视莞尔一笑,还是闹了些小别扭各想各的心事?聪明且敏感的人之间的交往永远是辛苦但愉快的。我并不喜欢徐志摩,但是着实为林徽因的风采着迷。那个年代留下来的照片,让我觉得惊艳的至今只有两位,一位是林徽因,另外一位就是现在极火的<<色戒>>女主人公的原型―郑苹如。

撑船的小伙来自美国密西根,两年前父母到剑桥做交流学者,高中刚毕业的他随行来到剑桥,意外地得到这份工作。我告诉他,许多中国人对剑桥是有特殊情结的,他说他听说了,但是把那位著名诗人的名字忘了。我于是简单给他讲了一遍徐和林的故事,并念了一遍<<再别康桥>>和<<人间四月天>>。当然,诗其实是念给我自己听的,他不可能听得懂。我半开玩笑告诉他,如果下次去中国旅游,有机会就告诉别人你在康桥Punting,肯定能享受不少优待。

上了岸,我又到几个著名的学院走了一遍,确实如网友给出的经验,有很多学院从正门走需要买票,而侧门,后门却进出自如。

离预定返程伦敦的巴士还有两个小时,我匆忙跳上一辆Taxi,请司机开往位于Newmarket Road 的Central Cemetery。我并没有任何亲友葬在剑桥,此行是去祭奠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她的英文名叫Barbara Yung,中文名叫翁美玲。

进了墓地的大门,眼前一排排墓碑让人有点眼晕。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老人,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我请问他能否告诉我翁美玲长眠在何处,老人很干脆地说:”请跟我来。”

边走边聊,老人告诉我他从今年初才开始在这里工作,至今已经有很多人来看望过翁美玲。他还告诉我这里一共长眠着2万2千人,翁美玲在这里应该不会孤独。

沿着公墓进门后的第一条横马路左转,一直走到尽头,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翁美玲那心型的白色大理石墓碑就在附近。由于来时匆忙,没来得及买一束花,而且按照国内的惯性思维,以为墓地附近必有花店。问过老人,诧异地被告知没有。好不容易来一趟,总不能这样两手空空。于是我折返到公路上,向着判断中可能有店铺的方向疾行。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被我找到了一个小超市,门口摆放着一些鲜花。我挑了一束白玫瑰,小跑回公墓。

墓碑上方正中是翁美玲的一张黑白照片,下方左边是生卒年月,右边是一段英文小诗:

“Lonely is the home without you.

Life to us is not the same.

All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heaven if we could have you back again…”

墓碑前面有世界各地影迷留下的鲜花和玩具。将花轻轻的放在墓前,我撕下一张纸条,写下两句话:

“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蓉儿。

愿今生的你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落款写上自己和妻的名字,2007年12月28日。

轻轻的,我擦拭了一遍墓碑,转身,离去…

(翁美玲墓)

回到伦敦已经是下午四点半,肚子一阵轰鸣,我于是去了唐人街。

地铁坐到Leicester Square站下,出站步行不远就是。德国是没有唐人街的,所以我很少在海外如此集中地看到这么多中国人。看衣着打扮就知道大部分并不是游客。根据资料统计伦敦约有1%的华裔,考虑到七百多万人口,也就是说有近八万华人生活在伦敦,几乎赶上在德国的所有华人总和了。

唐人街虽不大,但是商店种类还是很齐全的。除了有很多餐馆之外,也有超市,诊所,书报亭,理发店等。

美美地吃上一顿,前往大英博物馆。

冬天外出旅游的最大劣势就是日照时间短,相应的很多景点的开放时间也短。得知周四和周六晚大英博物馆开到晚上十一点,于是特意将这里的行程安排在晚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现实却永远不会尽如人意。虽然博物馆是23点闭馆不假,但是一些最重要的展馆却在18点之后就停止对游客开放。我只好在两天之后又一次造访大英博物馆。时间有限,只是匆匆地把中国馆扫了一遍。

馆内的展品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珍贵,但是博物馆的布局很合理。从有甲骨文的商代开始,分朝代展出各朝代的标志性文物,并附有简明的文字。有些特别重要的主题另有专柜。这对于很多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形象且有效的普及教程。

中学时,历史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总觉得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能获得几千年的经验积累。用来指导生活,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第三天早上,开始扫荡市中心的一些著名景点。沿泰晤士河往大本钟方向走,经过滑铁卢桥。很有些失望,即使它不再是蓝的,也至少不要是这样被混凝土包裹得与普通立交桥一般无二吧。我可怜的罗伊和玛拉。

再往前走一些,河对面的伦敦眼就越来越清晰了。别说,还真像一只大眼睛。上伦敦眼的花费(时间和票价)和收获在我的旅游理念里性价比太差,所以一早就打定主意不上去。不过和它还真有点小缘分。前不久去BCG面试,做案例分析的时候就被人问起如果有人想收购伦敦眼,合理的报价是多少。那时候还没有认真做伦敦旅游的功课,所以根本不知道伦敦眼是这么个运作形式。虽然最后得出的答案还算靠谱,但是如果之前到过伦敦,肯定可以做得更完美一些。由此可见,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重要。

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国会大厦和大本钟前。处处四四方方的,感觉和传统的英国风格很相乘。

(国会大厦和大本钟)

路过威斯敏斯特教堂,排队的人实在太多,而我这几天的行程安排非常很紧,所以决定先继续下面的行程,反正最后一天还留有大半天的机动时间可以用来安排像这样无法按计划即时完成的项目。沿着Parliament和Whitehall大道,经过唐宁街,来到特拉法加广场,国家画廊那宏伟的建筑远远的就引入眼帘。

小时候我倒是喜欢涂涂画画的,到了中学,一不小心和美术老师同名同姓,穿尽小鞋,于是愤然放弃对美术的热爱。这些年走南闯北,世界上这些个最著名的画廊也算基本上到了个遍,但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惭愧惭愧。

吃完午饭,我去了诺丁山。

第一次看同名电影是在上海梅陇镇伊势丹上面的环艺影城,那时候我大四,谈了一场根本不能算是恋爱的“恋爱“,但失恋的心情却深远地影响了此后我的人生轨迹。当时同看电影的有杨阳和熊宝宝。杨阳当时也刚失恋,结束了到那时为止她最投入的一场恋爱,而那时的熊宝宝还在Intel做着工程师,因为迷恋学校的氛围,住在复旦附近,不惜每天长途跋涉去浦东上班。散场时已是初冬的深夜,坐在回复旦的出租车上,头靠着车窗,我透过薄薄的雾气,看着略显朦胧的街灯,疲惫地微笑着,一言不发,杨阳反复背诵着电影里的对白: I am just a girl,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 asking him to love her. 眼睛里亮晶晶的。熊宝宝被我们姐弟两个活宝弄得哭笑不得,最后大吼一声:“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恋,是无恋可失。“

回到复旦后,我把看过的电影票放在信封里,投进了那个曾送我一张带着一小包种子的明信片并附上一句“卡里的种子,能发芽吗?“的女孩的信箱里。

一转眼8年过去了,杨阳,熊宝宝,和我分别住在这个星球上三个不同的大洲里。我们都已成家,而他们更分别有了自己的儿子。

沿着波特列大街(Portobello Road)号称欧洲最长的集市前行,眼前一直是电影中休格兰特在“Ain’t No Sunshine“的歌声中在波特列集市上穿过四季更替的那一幕。

在Blenheim Crescent街左拐,一家星巴克旁边的黑门就是电影中的蓝门,据说房主不堪世界各地影迷成天不间断的骚扰,愤然把门漆成了黑色。再往前走不远,就是影片中旅游书店的原型。大门紧锁,上面贴条说明圣诞书店休长假到新年过后。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到书店,探头隔着玻璃朝里望望,坐在书店的橱窗前留影纪念,然后面带微笑,静静地离去。

其实诺丁山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好莱坞式的爱情故事,可是它却深深印在了世界上不计其数影迷的心中。正是因为它是一个现代爱情童话,而被生活纠缠的我们都需要童话让我们心灵得以平静。

在旁边不远买了两张明信片,留下几句话。让它们带着来自诺丁山的问候,去拜访那两位我久未谋面的老友。不知他们收到卡片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当年一起看电影时是怎样的心情?

晚上的安排是杜莎夫人蜡像馆。在网上订了半价票,下午5点才能进场,因为看到网上写开到晚上6点,有点担心是不是有时间尽兴地逛完.4点左右来到蜡像馆门口,工作人员果然不让我进去,但是说早个十分钟八分钟问题不大。于是我利用这一小时时间去了不远处的福尔摩斯博物馆。我算是个福尔摩斯迷吧,小学的时候就把中文全套看了个遍,虽然现在只记得最著名的<<血字的研究>>,<<归来记>>等少数几个故事。应该说博物馆布置还是很精心的,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柯南道尔爵士那神奇的大脑创造出来的,所以既增加了布置的难度,因为没有实物获照片可以借鉴,但同时也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小楼最上面一层模拟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监狱,放着几具蜡像,不知和等下要去的著名蜡像馆相比如何。

4点45的时候回到杜莎蜡像馆,门口依然是长龙数条。分为有预定的和没有预定的两个入口。相对来说预定的这边人还算少点。

进得其中,感觉不是去看蜡像,而是去看看蜡像的游客的,但凡有点名气的人旁边必然有人邀肩搭背拍照,旁边还有几位候着。而像汤帅哥,皮帅哥等蜡像的旁边简直是水泄不通了。有些蜡像做得的确比较逼真,但是如果灯光正打在脸上,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毕竟和肤色的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

最搞笑的是那个恐怖屋,倒没觉得他们有什么恐怖的,只是在进去之前广播不停地请求游客不要Touch他们的工作人员,估计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少被游客打。

倒是快出门时那个三维影院有点意思,影像投射到弧形拱顶的天花板上,让观众仿佛也置身星空之中。

总的来说,和预料的一样,杜莎蜡像馆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惊喜。不过来一趟伦敦,不进去转转又好像说不过去,相信不少驴友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强烈建议提早预订下午5点之后的半价票,排队时间少,经济实惠。另外不必担心时间不够。我走出蜡像馆的时候已经快7点了,只是6点之后不再放新游客进入而已,他们肯定会留够充裕的时间让大多数游客玩尽兴后才关门的。

晚上逛伦敦著名的牛津街,除了给妻挑了些礼物,给自己添了套西装,还吃到了口味极其纯正的中国小吃,虽然纯正的代价就是价格不菲。

在西装店等待剪裁修整以便穿上更合身的时候,和一个店员攀谈起来。英国商店的店员装束普遍比欧洲其它国家来得正式,隐隐透着当年日不落帝国文明和富庶的影子。尤其是刚进店门的时候,听着店员礼貌地说一句“Morning Sir!“ “Can I help you,Sir?“感觉真的不错。

小伙是波兰裔,从小在英国长大,热爱足球。在我和他聊起了他最喜欢的球星米洛斯拉夫•克洛泽(Miroslav Klose)和当年做兼职足球记者时认识的杨晨在法兰克福时的队友前波兰国脚帕维尔•克利扎洛维茨(Pawel Kryszalowicz)之后,很快我们就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交谈了。

按照公共关系学某理论,如果A对C感兴趣,B对C也感兴趣,A和B就非常容易沟通。当然,理论总有适用条件,如果A和B都是小伙子,C是小姑娘就另当别论了。

不谦虚地说一句,因为有着极广的知识面,又懂得一些和人沟通的技巧,而且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差,所以我很容易和各式各样的人成为朋友。我不知道长远地来看,这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因为“博“的伴随品常常是“不精“。甚至是我都快拿到博士学位的电子工程专业,我都经常觉得自己是半桶水。小时候很享受别人称赞自己学理涉文,如董桥所说的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渐渐地,我觉得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有一两门精通的技能更容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对于非妖怪的普通人类来说,精通是要靠大量的时间和实践堆出来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了“精“就很难兼顾“博“了。我几乎已经半定型成这样了,今后走什么样的路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呢?

请读者原谅我在这里走一下题,因为这个问题真的困扰我很久了。天地良心,我绝没有丝毫吹嘘的意思,只是希望能和朋友们真诚地交流一下,听听大家的感受和建议。

第四天,我去了温莎。

从滑铁卢车站出发,坐火车到温莎需要一个小时。

温莎城堡和先前看过的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风格迥异。而作为皇家行宫,它和之前在爱丁堡参观过的圣十字宫也大相径庭。温莎堡始建于十一世纪,初为木构城堡,后经历代国王扩建,逐步臻于完善。今天的温莎堡占地共13英亩,是世界最大的仍供居住用的古堡。历史上这里是一些英王的出生地、举行婚礼的场所、囚禁处和墓葬地,也是王室成员的住地。一九一七年起,英王室以温莎命名,称温莎王室。

到了温莎,自然不该忘了去伊顿公学看看。过了河沿着high_street街走上七八分钟,在一座朴素的教堂旁边就是闻名遐迩的伊顿公学。正值假日,公学不对游客开放。我绕到后门,隔着铁门看了一眼那个著名的操场。

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被形容成伊顿公学操场的胜利。而普法战争的胜利,被普鲁士将军毛奇解释为是在普鲁士的小学课堂里就决定了的。

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的我一直有一个梦想,等到有朝一日无俗事缠身,我想到偏远地区当几年义务教师,将我知道的一切有用的东西讲给孩子们听,更重要的,是感染和帮助一批真心献身教育事业的乡村教师。年幼的时候跟着父亲下过乡,知道那里有很多善良的老师是多么希望把孩子教好。但是受限于自身的知识、眼界和客观条件,经常效果不佳。

为了早日实现这个梦想,我会努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最后一天早上,我去了近郊的温布尔登。每年在这里举行的网球公开赛,吸引了全世界网球迷的目光。最近两代球王桑普拉斯和费德勒都是在这里成就了他们的霸业,而我最喜欢的当代女选手海宁也是在这里留下了她最大的遗憾。

冬日里场地正在维护休整,周围人烟稀少。绕着场外走了一圈,我起身返回市中心。算算时间,还够参观一遍威斯敏斯特教堂。

进了教堂的大门,随着语音导游器的指引,我缓步前行,穿过的几乎是整个英国的历史。在此强烈建议驴友们在游览重要人文景点的时候,一定要租用语音导游(有条件请真人导游的自然更好)。一般情况下这会很大地提高你游览的质量。即使是穷游,也应该省在可以省的地方,什么都省,无原则地乱省,还不如不游。

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除了君王的墓碑,最显眼的肯定是并排躺着的牛顿和达尔文。但是我特意请工作人员带我去看一个被淹没在诗人之角里的墓碑。他叫查理•狄更斯,那个给了我第一个伦敦梦的人。

走出威斯敏斯特,已经是下午时分,我决定先扫荡伦敦最著名的购物中心哈罗兹,然后回旅馆拿行李,再直接去机场搭乘傍晚返回德国的班机。

刚出地铁口,在还没有看到哈罗兹之前,先看到了Burberry旗舰店。

对于这个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品牌, 我是有特殊情节的.。

许多年以前,第一次看电影<<卡萨布兰卡>>,深深被打动。此后就一直期待有一件影片里亨弗莱鲍嘉那样的风衣。在德国多次逛过Burberry专卖店,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尺码,让我郁闷不已。我并没有富裕到可以轻松买一件Burberry风衣不眨眼睛,但是那些从小就有的梦想是不合适用理性来衡量的。

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进得其中,走着走着,一件我心目中最希望的款式,最希望的颜色,最希望的面料的风衣静静地挂在我眼前,而且大小正合适。

付完帐,拎着风衣走出店门,我竟有点激动。这和物欲,和拜金毫无关系,只是因为我知道,在记录着儿时梦想的单子上,我又可以轻轻划去一项了。

其实我骨子里还是一如十年前的感性, 只是这些年的漂泊和生活经历将我的外壳打磨得皮实了一点而已。

在希思罗机场候机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有三个亚洲面孔的人坐在离我不远也不算近的地方聊天,我正看着一张报纸。时断时续飘进我耳里的声音让我判断他们是日本人。这些年不比从前,从长相和衣着上判断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是越来越难了。快登机的时候,我离这三个人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当时心里想着其他什么事情,可是他们的谈话声还是传进耳朵里。听着听着,我开始纳闷自己怎么听得懂日语了。等我返过神来才意识到,原来他们说的是上海话! 顿时哭笑不得,也难怪很多外地人都觉得上海话听起来像日语了。

3个小时后,新年钟声响起前不久,我回到了德国的家中。

每个故事也都有一个结束。

2007年12月31日,

我的伦敦梦结束了,

我的2007年结束了,

我的22年校园生活也至少是暂时地结束了。

看着四处升腾而起,五彩缤纷的烟花,牵着妻的手,我们将一起迎来一段崭新的生活!


本篇文章来源于神舟国旅英国旅游频道(http://www.shenzhouguolv.com/yingguo/)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guolv.com/yingguo/youji/12115.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关键字: 英国 游记

上一篇:我在伦敦连载之七:可以吃一顿了   下一篇:暂无
邮轮旅游

英国线路推荐

英国游记

  • 2010英伦之夏(流水账27/7-2010)续2 2010-10-06 21:53:21

    院落里几只小狗使LP更加想念自家的皮皮(皮皮是我们家的小比熊,我们从它一个半月大开始养的,已成了我们家的一员,这次来英国只能把它

  • 过了这村没这店(2009美加游记之八) 2009-11-21 23:10:58

    多伦多这个有100多个种族、440万居民的热闹大都市有点像加国的上海。无论是去唐人街品尝美食,还是去伊顿购物中心购物,或者置身

  • 英国小镇的悠闲生活 2011-03-03 15:35:21

    英国小镇 由于姐姐在英国定居,因此有幸暑假期间到英国旅游探亲。因为航班晚点到达英国伦敦西斯诺机场以是当地时间晚上9点。 没想到这里的气温只有17度有穿防寒服的也有穿短袖短

  • 独自一人的旅行:品味英国9Days-Day1 2011-10-06 13:27:46

    “女孩子一定要经常旅行,拒绝做宅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见识最重要,见得多了,自然也会视野宽广,心胸豁达,女性所特有的弱点也会淡化,优点便会突出了。”----《独立:从一

  • 2009年11月巴斯、伦敦游--再游伦敦 2010-03-12 22:00:55

    2009年11月巴斯、伦敦游--再游伦敦,伦敦,巴斯,

  • 2010英伦之夏(流水账28/7-2010)续7 2011-02-07 22:05:26

    离镇政府不远的Accessorize小店很受女士欢迎,女人一进去血拼半天出不来,我还是在店外等吧,顺便休息一下,看看街景......估计这栋小白


常见问题
独立成团的定义
合同单房差是指
纯玩.购物的意思
双飞.双卧是什么
付款与发票
可以刷卡吗
对公转账可以吗
发票如何开
支票公户转账
签署旅游合同
签约流程
可以不签合同吗
传真签合同
旅游合同范本
旅游其他事项
旅游保险事项
签证问题解答
退团.退款解答
参团其他事项

010-64410618(长途免费)

来电将统一显示为 010-6441061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22:00 周六、日10:00-18:0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打款账号  |   诚聘英才  |   发展历程    |   免责声明  |   预定须知  |   申请链接

Copyright©2011-2021 京ICP备19008844号-1 shenzhouguolv.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产品提供商为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110000001137204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BJ-CJ00080

  • 神舟国旅 500强企业
  • 北京工商网上亮照
  • 中国互联网协会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网络110报警服务

关注我们的微信

微信账号Vjiangliheng

扫一扫,添加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