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贪黑又一天
访黄大仙祠
又是半夜没睡好觉,越想越不是滋味,这姐几个也忒不仗义了,晚上都自顾上了床,连搭床都不来帮把手,害得俺费了半天劲才把床弄好。还个盯个的真生了气,透着她们都有理,生气谁不会呀,合着自己不痛快也不让你消停。真后悔怎么带了这么一群宝贝,自己的计划全泡了汤,每天还要费劲心思哄着大家高兴,那叫一个累呀。
这辈子最怕的两件事,第一:怕领导别人;第二:怕被人领导。让一个习惯了独行的人带着别人去玩,真是太遭罪了。何况还是这么矫情呲毛扎刺的人。今天再领着四人一起行动,肯定要累死。于是早晨起来俺就宣布今天分组行动,先一起去看黄大仙,看完之后老姐跟老博士一组去书店买书,俺带着张网去青马大桥。昨天经过青马大桥时天色已晚,什么都没看清楚,更别想下车去大桥的观景台了,正好今天抓空去补课。
大家对这个建议都没异议,给香港之家的接待员打个电话问清车次和坐车地点,一行人就背上干粮装上水出了门。下了电梯出后门,门口站着六个游客,一看也是从大楼里出来的,想必是入住香港之家的上海客人。去黄大仙祠可以坐地铁也能乘公共汽车,咱没急事就坐公共汽车合适,既能看风景又便宜。
106路汽车不是很多,等了一会才来车,冷气十足的车上没几个人,车开了没一会就进了过海隧道。黄大仙祠在九龙要过海,通常过海的车都要贵一些,到黄大仙祠是9.4元。过了海底隧道一上去,就是香港理工大学,车上的报站很清楚,路过一个卖10元书的书店时,老博士一看就两眼放光,决定回来时到这个书店来采购。
黄大仙站到了,也是这趟车的终点站,下了车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怎么也没看到那里有寺庙的影子。一打听才知道要从地铁站钻出去,从B2出口上去就到了,照方抓药下了地铁跟着指示牌的指引一下就找到了。原来大名鼎鼎的黄大仙祠被楼群包围着,不留神的话看见庙了都找不到门。
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的黄大仙祠建于1921年,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里面供奉的黄大仙又名赤松子,是浙江省金华市兰溪人,生于公元328年,原名叫黄初平,十五岁时得仙翁指示开始学道,潜心修炼40年不食人间烟火。赤松子得道后在民间惩恶除奸,赠医松药,深得众生信赖。黄大仙祠以求签最灵验而名声在外,来这里求签的善男信女格外多。
五年前咱出差时带着张网去浙江,在金华偶尔拜访过黄大仙故里,那时我们就对叱石成羊的赤松子有所了解,又见香港人这么信奉黄大仙,见庙就烧香的张网自然对黄大仙也奉若神明。进了门迎面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面挂着牌匾,中间三个大字:啬色园。啬色园是香港一个非牟利慈善团体,是黄大仙祠的管理机构。啬色二字缘自道教的教义,有尊人、悟道、修真的意思。
张网立刻在小摊上买了一把香拿着,上了台阶几转就到了大雄宝殿,殿前地上男男女女跪了一大片。香炉里香烟缭绕香火鼎盛,张网赶紧把香点燃,恭恭敬敬走上前去供奉,据张网说,他们家这些年来的运气特别好,都是她诚心敬佛的缘故。不过根据我的观察,她老人家对佛教没什么研究,出了门是见神就拜,不管是关公还是王母娘娘或者张天师。
我们几个人等着张网拜完黄大仙,别人拜完就抽签,张网琢磨了一下决定不抽了,大家接着往外转。出了大雄宝殿外面的一排房子里是解签的,一个个小屋门前挂着招牌,上面是自我介绍,有点象诊疗室。这里不但管解签还管算命,要想算什么按照重要性分级别明码标价,好象算婚姻是比较贵的。
从黄大仙祠出来,张网又在门口的小摊上发现今年她的属性犯太岁,什么是犯太岁俺确实不知道,只是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很好玩呀。于是就开始警告她要老实点,千万别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出了大门分了手,老姐陪着老博士去书店,俺就带着张网下地铁去了青马大桥。
青马大桥
从黄大仙去青马大桥交通很方便,下了地铁黄大仙站乘上观塘线坐4站到太子站,换乘荃湾线坐5站到荔景,再换乘东涌线坐1站就到了青衣站。香港的地铁真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别听俺说得这么热闹换来换去的,实际上换车特别简单,几乎就是下了这辆车走几步到对面就是另一条线了。
青衣岛是青马大桥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大屿山机场所在地的马湾,青马大桥的名称也就是由这两个地名而来。从青衣站地铁上去就是一座华丽的商城——青衣城,香港 地铁站的设计和利用真是值得推广。青衣城里花花绿绿,进门处就是一个卡通城,可爱的小房子,和那些华美的装饰让人挪不动脚步,要不是想着一小时才一趟的去青马大桥的车,真想赖在里面不走了。
从青衣站出去就是汽车站,找到308路小巴站,好多趟车都是去往不同的地方,找到站牌一看,去大桥的车刚走没十分钟,等下趟还早呢。眼看着离最后一班车只剩下两班了,怕再把下趟耽误了,返回来时最后四点半的回程末班车会赶不上,就坐在车站等候算了。晒着太阳吹着风,两个老太太开始东扯葫芦西扯瓢聊起天来。
刚拜完了黄大仙,张网显然很高兴,于是就兴致勃勃跟俺讲起了昨天在天坛大佛的所见所闻。原来她去大佛时正好赶上重要人士来拜佛,好多小和尚都跟着做道场,那些小和尚面色粉嫩貌美如仙,是见过的最漂亮的和尚。张网见到这样大的场面自然很高兴,今天不生气了就拿出来开始显摆显摆。
更逗乐的是她回家的经过,这个老太太从来不认真记东西,一进香港之家刚坐定俺就一再跟大家交代:咱住的这个地方叫西湾河,咱家的楼叫太安楼,咱住的单元是2114号,如果万一谁丢了,只要记住这些就能找回来。结果人家愣是把西湾河记成了西河湾,回来问路根本就没人知道。还好她记住了筲箕湾,多亏烧鸡立了功。
坐车问路让张网对香港人的热心赞口不绝,俺问路是踅摸着看看对方是不是象能说普通话的,通常会找年轻人。张网坐在车问路找的是旁边的中年妇女,结果她的问话人家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说普通话,憋了个满头冒汗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只好两手一摊说:母鸡呀(晤知呀)。听了这个段子,俺突然发现说不知道最省劲,于是就照方抓药,以后每次大家问俺什么,都答:母鸡呀。结果三个老太太成了母鸡,老博士自然也就就成了公鸡。
等坐上了这班车已经三点了,车票刷卡一看是六元五角,钱不少估计一定路不近。车到点就出发,出了站就上了快速路,也就开了几分钟就到站了,原来这趟车是一票制。司机嘱咐我们说要快点参观,半小时后他的车回来经过这里。车上还有一对小青年也是参观青马大桥的,在车上听他们说话国语很纯正,行为方式又不象大陆来的,就给定义成台湾人吧。
下了车上了旁边的小坡就到了花园式的青屿干线访客中心,中心有展室陈列着青马大桥建造的图片和介绍,还有很多免费的资料。草草看完介绍出了门,顺着盘旋的山道爬上观景台的小山包,青马大桥似长虹飞架两岸,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下午的斜阳穿透氤氲的天幕投射到海面上,把桥下的水面抹上一片暖暖的金黄。
这座耗资71.44亿港元青马大桥,动工于1992年5月,是配合国际机场发展而兴建,历时五年竣工。桥身总长度为2200米,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的高度是62米,桥塔高度206米,采用的吊缆港线总长度达160000公里,结构用钢重量高达50000公吨。大桥创造了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吊桥的记录。
青马大桥还有一个显赫的名誉,包括大桥在内的机场核心计划还于1999年荣获美国建筑界权威及编辑评选为“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得主之一。并与英法海峡隧道、三藩市金门大桥、艾森豪威尔州际和国防公路系统、纽约帝国大厦、科罗拉多胡佛水坝、巴拿马运河、悉尼歌剧院、埃及阿斯旺水坝工程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同享殊荣。
跟青马大桥成夹角的还有一座大桥:汀九大桥,它们共同组成了青屿干线的一部分,这座桥全长1177米,横跨蓝巴勒海峡连接三号干线。三座桥塔的造型看起来比青马大桥更漂亮,透过怒放的紫荆花看过去,桥上细密的拉索如同琴弦,海风那轻柔的小手轻轻抚弄着弦丝,弹奏出一曲天籁之音。
站在观景台上久久不忍离去,丽日暖阳和风,长桥鲜花美景,但愿长醉不愿醒。无奈有交通限制,还是走吧,下了山到了车站,那一对小青年也已在等待。看了看时间,怎么琢磨那班车都过去了,正好来了一辆的士,小青年扬手拦住正要上车,俺赶紧上前申请合乘。小青年点都应允,于是两个老太太也跟着上了车。
转眼工夫就到了青衣地铁站,计费表上显示22元,小青年把早已准备好的钱递给司机就要下车走人。俺一看赶紧掏出钱来要分帐,小青年不要说反正也是要花这么多,最后碍不过俺的坚持,接过10元就此告别。
没了赶车的顾虑,回到青衣站也不着急了,一头钻进青衣城转了一圈,青衣站有到迪士尼的专线,坐上两站就到了。本来想乘上专线去迪士尼门口看一眼,后来一想还有好多地方没去呢,还是赶紧往回跑去乘登山自动扶梯吧,听说那一路上充满了市井风情,不能不去。于是俺就带正张老太太,乘上地铁直奔中环。
半山自动扶梯
出了中环地铁站无意间就走进了一个大市场,这就是中环街市,中环至半山的自动扶梯就从这里开始。这座自动扶梯系统由香港政府兴建,是为方便半山区居民往来中环商业区,同时缓解山区道路狭窄交通繁忙的状况。整个系统耗资2亿4千万港元,于1993年10月15日开始启用,每年使用的电费需50万港元。
乘上了电梯兴高采烈的张老太太一个劲回头跟俺讲话,全忘了俺一再教导的坐电梯要靠右站,老是象个拦路虎,挡在左边快行道上。每说一次俺就想起了士兵突击里七连长那句语重心长的话:信念这玩意,可真不是说出来的。由此俺也引申出一句话:习惯这东西,可真不是一天两天培养出来的。
自动扶梯全长800米,垂直高度为135米,由有顶盖的行人道和天桥及20条可以转换上下行方向的单向自动扶手电梯和3段自动行人道组成。由连接中区行人条桥系统的恒生银行总行大厦为起点,经中环街市,沿着阁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罗庙交加街、罗便臣道直至终点德干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
站在电梯上不用挪步就能自动上升,这种感觉真好,小时候老是幻想着马路变成了传送带,人站在上面不动就能到目的地,现在站在电梯上就有了梦想变为现实的感觉。电梯每一段都能随时上下,两旁的小街小巷里藏着精巧的小酒吧,咖啡馆,明显看出来在这里出入的很多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对这个地方相当熟悉,就象坐在自己的家门口。
经过一个转弯走廊,发现一个刷卡机立在旁边,上面好象写着八达通卡要开展优惠活动。匆匆经过的人都纷纷掏出自己的卡在上面刷一下,俺也顾不上多看,也赶紧掏出自己的卡在上面刷了一下,张网在俺的提醒下也跟着刷了卡。香港真是个有趣的地方,怎么就想出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活动。
行人电梯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早晨6点到10点是下行,主要是为上班的人开行,10点到晚上零点是上行,因此要来体验的话,要掐好点可别来早了。坐着电梯看香港,香港就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电梯纵向行驶在一条南北街上,跟这条街交叉着多条东西方向的小街小巷。这些街道中最有名的是古董店集中的荷李活街,可惜时间已经晚了,不然真想漫步在那条古香古色的小街上,从那些古董中嗅嗅老香港的味道。
电梯上到半山就到头了,出了电梯就是一条狭窄的小马路,路上只有零星的小巴经过。俺掏出地图勘察,左转不远处就应该是香港动植物园,从动植物园穿出去就应该是登山缆车站。太阳已经落山,天色逐渐开始发暗,这个时间正好上太平山看夜景,上山的缆车也是个老古董,咋说也要去体验体验。
香港动植物园从平面的地图上看没多远,可是想到门口真没那么容易,你要充分考虑到此时人是在半山区。光是从立交桥上旋转的楼梯下去,就够你走的,下去之后还要注意看每一处路口的标识,因为想在这里问路几乎没可能,路上能碰上行人的几率太低。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动植物园的后门还是让我们找到了。
香港的公园都是免票的,动植物园坐落在扯旗山北面山坡上,海拔在60米到100米之间。进入园中立刻就淹没在葱绿的热带亚热带植物中,两旁的动物笼子宽敞透亮,可爱的猴子在里面攀缘跳跃。眼见得天越来越黑了,顾不上在里面留连,只能匆匆从园中穿行,指望能找到另一个通往山顶缆车的捷径。
走到大门前,一片宽阔的广场上喷水池里三个球形的喷泉正热热闹闹喷涌着,旁若无人自顾自梳理着自己的造型。经过五彩的花坛到了门口,跟门卫叔叔打听一下到底怎么去缆车站。门卫叔叔刚把道路指明,旁边一个路过的妇女上前搭话了,又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路,说这条路比较容易找。
说着她就自告奋勇要带着我们出门去指路,这边是盛情难却,我们就谢过门卫叔叔跟着她走了。她把我们送出去一段,指点着方向,还特意向我们介绍了前面路旁那处典雅华贵充满了热带风格的建筑。原来那里是礼宾府,香港历任的28位总督中有25位曾以礼宾府为官邸和办公室,过去这里被称为总督府,1999年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走到礼宾府门前,俺向警卫申请拍张照片,警卫满脸笑容连连点头,于是俺就站在正门口对着里面按下了快门。过了礼宾府没多远,就来到了热闹的街道,前面一座大楼,楼前一个突兀的石砌圆台,山顶缆车站的标志就在这里了。游人纷纷站在前面拍照留念,俺也赶紧抓过张网给她留了一张纪念。
无敌夜景太平山
此时山顶缆车站正是忙的时候,买票等车都要排队,排队过程中还有人发放小票,是缆车票跟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捆绑优惠票。虽然都说杜莎夫人的蜡像制作技术十分了得,人物形象都很逼真,可咱对站在名流巨星旁边合个影也没什么兴趣。主要是现在出门是只照风景不照自己,好不容易才进到这一步,可是不能因为一点诱惑就退步,干脆不看为好。
白话了半天怎么看都有点昧着良心说瞎话,实话说了吧,不去杜莎夫人蜡像馆第一是门票太贵,觉得性价比不高。第二是人越老越寒碜,见天连镜子都懒得照,就更不想在照片上看到自己,所以就不照自己了。既然哪都不去,还是老老实实花22元买张上山票得了,尽管往返票33元要便宜许多,可是大家都说下山倒着坐头朝下很难受,那就算了。
买完票又等了一辆车,接着就轮到我们了,看着缆车从上面下来,乘客都下光之后就开始上客了。上车还没反应过来应该坐哪边,就被人簇拥着晕头转向坐到了左边的座位,原来风景都在右边,想看的话就只能伸头探脑了。缆车上山倾斜的角度最陡的地方有27度,感觉人是半躺着往山上运动,中途还要停靠几站。
从1888年就开始投入服务的山顶缆车运行了一百多年,真是老爷爷辈的交通工具,让人称奇的是,山顶缆车从来就没有出过任何人身安全事故。按说上山顶的最佳时间应该在黄昏前上来,这样既能俯瞰维多利亚港的全貌,又能在华灯盛放时看到百万无敌夜景。可惜我们就那么点时间,又想乘扶梯体验香港电影里的场景,又想看俯瞰日夜香港,那真是痴心妄想。
缆车上行的时间大约是八分钟,只觉得一会的工夫还没咂摸过味来就到站了,车一停稳就钻出车门跟着大家出了站。一到外面有被凉飕飕的夜风吹了个寒噤,走到观景台一张望,哇塞,华美的香江之夜已经闪亮登场了。瞬时间我的心一下被触动,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罗大佑的那首东方之珠的就哽咽在喉咙。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身边的人都痴痴看着眼前的景色,为这万家灯火,为这浮世繁华。发了一阵呆听见耳边咔咔的快门声这才惊醒,赶紧也举起小数码左一张右一张拍摄着。张网也兴奋起来,站在镜头前摆弄着姿势,可惜她今天没戴帽子,头发被大风一吹那几根毛全炸起来了,象朵大菊花。
海拔554米的太平山是港岛的第一高峰,一向被视为香港的标志,到山上俯瞰世界著名的四大夜景之一维多利亚港夜色,更是每个游客必来之地。为了充分发掘这百万夜景的价值,山顶原来的72年建的老亭子被拆了,新修了个七层楼上有碗形设计的建筑,还为它起了个富有豪迈诗意的名字凌霄阁。
观景台在碗形的顶部,最好的夜景拍摄位置就在那里,楼里的七层每层都设和不同的娱乐设施和商铺。看到这里你一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香港人真是为这处美景做足了文章,几乎把边边角角的商机都给挖掘出来了。这样既方便了游客,又增加了创收的机会,人家这样做的同时并没有说把整个山顶都给圈起来收票,你不愿意买票,尽可以在旁边的平台上观景。
山风越来越大,再美的景色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我裹紧了衣领,招呼着张网找车下山。路过一座如同童话世界的饭店,从那里我们一不留神走错了方向,沿着卢吉路往山下走去,以为下面就是车站。没想到这条路越走越黑,总是看不见公车的影子,根本没想到这条路只是条行人步道。
半路遇到一对爬山锻炼的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们车站在山顶呢,不过顺着这条路可以到山下,是通往香港大学的。要是顺着前面不远处那条岔道右行,也可以绕到山顶,从那边绕能看到海湾夜景,如果要返回山顶的话,走那条路是非常好的选择。
俺琢磨了半天如果到了香港大学再找回家的路是很麻烦的,走那条能看海湾的路又比较黑。想起书上写的登太平山天一黑就最好不要走步行山道了,弄不好会遇到打劫,还是原路返回保险,就带着张网返回去了。俺的这个决定立刻遭到了张老太太的嘲笑,她得意地说:你也有害怕的时候呀。
回到山顶从饭店前面绕过去,就到了山顶交通中心,原来车站是个这么大的车场呀。老是把山想象成香山的模样,有条能走单车的路就不错了,结果人家香港的太平山的充分开发了的,交通已经城市化了。找到去中环的15路车排上队,等了一会车就来了,两个老太太一如既往爬到二层,看着风景一阵风就下了山。
到了中环轻车熟路坐上电车,又穿行在热闹的都市晃晃悠悠一路观光往家走。虽然天色很晚了,但是心里很塌实,一想到家里有老姐在,肯定进屋就有热饭吃。老姐遗传了老爸的基因,总是热心助人,看到别人高兴自己就高兴,此时老姐一定在厨房挥舞着菜刀忙活呢。
到了家门口刚推开门,就听见里面热热闹闹的聊天声,原来是何先生来了,给送来了四张海洋公园的门票。老姐一看人进门了,立刻钻进厨房去炒菜,不一会的工夫就把热气腾腾的米饭盛出三碗,香喷喷的两菜一汤也跟着端了出来。本来何先生是来请大家出去吃饭的,可是他来时老姐和老博士已经吃过饭了,于是就把何先生按住等着跟我们两个老太一起吃。
何先生跟我们三个老太太是同龄人,尽管普通话说得不利索,还是跟大家有说不完的话。天南地北一通海聊,不知不觉就快十二点了,大家都困得硬撑着眼皮。原本何先生是请了假准备明天带着大家去海洋公园,可是我们计划明天去澳门,因为明天是星期五,再不去的话赶上休息日去船票贵不说,乘船的人也多,买票都难。
大家都想早点休息储备精力去明天澳门,可是看到何先生聊兴正浓也不好意思扫人家的兴。本来就是朋友的朋友,跟咱不认识,一来就给买了那么一大堆水果,还承担了四张门票,咋好意思张口说送客呢。最后还是何先生看出了大家的苦衷,面授了去澳门的机宜,又约好星期一去海洋公园后就告辞了。
(黄大仙祠)
(青马大桥)
(汀九大桥)
(半山自动扶梯)
(太平山上无敌夜景)
第一次自由行,选择 HK 我现在坐在中环的交易广场的一层,也就是我们所指的二层,但这个一层派的倒是我们一层的用处。这一层有喷泉、有广
最后一天详细行程 今天本想起个早品尝完正宗港式早茶,然后去大屿山玩的,然而三天以来积累的疲惫都在今天早上爆发了,老婆和孩子说想多睡会儿。我却不想浪费今天的每一分钟,只能自
上一次去香港已经是二年之前,那时候时间太匆忙,来不及仔细品尝香港的点点滴滴,就在虚梦中一样感觉了香港一次,印象中的只是香港金紫荆广场/太平山顶/黄大仙,还有香港海湾蓝蓝的
香港 大屿山景点游 - 昂坪 昂坪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南部,凤凰山山腰之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座佛天坛大佛,每年都吸引很多香港和外地的游客前往参观。 昂坪 360 缆车
引用一位网友的帖子: 这个元旦,跟一朋友去香港玩了两天。由于之前经常见到去香港或是国外的朋友在网上大谈香港人或是外国人的高素质,所以,特地留意了一下。下面的叙述不带任何感
我的夏季香港购物之旅终于结束啦,2号刚回来,现在就把整个旅行的心得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马上要去香港购物的朋友会有帮助。 一、 确定旅行的行程。 可不要小看行程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