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据说这是乾隆朝甚为出彩的一副对子。里面涉及俩通州城:北通州,即今日北京通州;南通州在江苏,为了和北边的那个加以区别,早改称南通,扼居大江尽头的便是。
可能是字面里有个“通”字,南通往往予人以四通八达的印象。用现在的眼光看,这倒是恰如其分,因其地处江海之交,对内对外的航运占尽地利,不可谓不通。但是,倘若把时间往前推个几百年,结论却正好相反:东濒黄海南面长江,直接后果是波涛汹涌天堑难越,加之这一隅又不是陆上的交通要冲,那时的南通,几乎是“天涯海角”一般。
当时的这个“边远地区”,唯一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产盐。在这里取卤煮盐的人们,被称为灶民,他们大多合族而居,如今南通一带尚有姜灶、袁灶等地名,是为历史留下的痕迹。除了编入籍册的灶民,其他在这一带出没的,就差不多是逃人、流寇之类了,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名之辈。比如初唐诗人骆宾王,和徐敬业一道起兵反武则天,败了之后逃到了这片儿;再有就是文天祥,从元兵手里逃出来,“道海安、如皋”,然后在南通地界登船入海,继续南归之路。
应该说,因为地理位置等诸多关系,历史上的南通是很少被注意的。即便是现在每次去,走在城市的中心,那些平静的生活图卷,都让我觉得这当中有种承袭下来的一贯低调。对于行走四方的旅人,南通很可能不在他们的计划上,或者仅仅排在末梢;有时想,我若不是出身在它辖下的县城,若不是祖母即南通人氏,估计也很难亲近这座城市。
南通的城市名片是狼山。记得小时被告知要去南通,第一个条件反射就是欢呼“爬狼山
江海明珠-南通游记之狼山,南通,山,明珠,海明,游记,狼,珠,
隐逸之城――如皋小传,之城,小传,
南通-1,南通,
离开南通很多年,年少的时候还不懂得欣赏,这些年它发展了,我也变成一个云游四方、遍尝美食的人。南通,我是越来越喜欢了!如果你旅行的时
就像是一张白纸,一个字也没有,却被打上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狼山正是这样矗立在南通的江边,多少有点突兀和莫名其妙,没有任何先兆,车嘎
南通体检之旅,之旅,体检,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