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们被此起彼伏的公鸡报晓惊醒。六点半天色仍然很暗,但住在山上过夜的游客似乎都非常自觉地早早起来,不约而同地来到南尖岩的大观景台前,有的甚至架起了三角架。大家都在等待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似的。南岩尖的云雾是大自然送给摄影爱好者们的礼物,赶上运气好的天气,云雾缭绕于山间,像醇厚的牛奶似地溢满在层层的梯田里。我在各类南尖岩的宣传图片上看到过这样醉人的美景。可是眼前的情景似乎请来呼风唤雨的神仙都没用。整个南尖岩清澈透明,宛如苏醒的美人,素面朝天,连个面纱都没戴。大家候长了脖子,未免失望。不过这样的情景也让我们看到了晨光熹微中南尖岩羞涩的一面,还有远处的远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群山显出粉黛色的姿容。
八点半是我们与向导约好出发的时间。向导如约而至。他是个50来岁的中年汉子,面目和善,显得精干利落,几句话下来就知道他是个不善言辞的山里人。他并不是职业向导,南尖岩一带还没形成规模性的背包客。他的带路行为,纯属业余职业。他甚至搞不明白城里人为什么要走那么多的山路,对于他而言,一辈子住在大山里,走山路是迫不得已,是受苦!城里人不仅要受这样的苦,还得花钱雇佣他做向导。走路也能赚钱是让他快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这次我们请他带路,从南尖岩穿越到“神龙谷”。按他的估计需要3个小时,但他哪里晓得我们这些古怪的城里人,一路上要不停地拍照、观景、歇脚会拖延很多时间。
我们首先要求他带我们去“龙门瀑布”。这个地方就在石笋头村上面,还没有开发,正合我们心意。穿过一片漂亮的毛竹林,继续从一条野路往上攀爬,已经能听到瀑布的轰鸣。由于夜里下过雨,路很滑,有些地段要踩到溪石上,滑跌会造成伤害。我们都小心翼翼地蹒跚而行。JESSIE第一次走这样的路未免紧张不已,似乎想放弃,在我的催促与鼓励下,硬着头皮前行。南瓜是小伙子,虽面露难色,但能独立坚持。我们终于来到“龙门瀑布”的下面。一道绝壁顶端喷涌而出一股山泉,砸落在岩石上,溅起无数水珠。据我所知,中国叫“龙门”的瀑布实在太多了。我们此次的遂昌之行中还了解到,在焦滩乡也有一处叫“龙门”的地方,以至我们很容易把两个“龙门”搞混淆。
从“龙门瀑布”下来,我们就要穿过整个的石笋头村。遂昌的山地民居非常有地域特色。老百姓的房屋都是用一种当地的棕黄色黏土夯筑而成,不是困难时期的那种茅草泥房。它的墙面光滑、结实,住在里面冬暖而夏凉。放眼望去,这些黄土房整整齐齐地矗立在山坡上,颇为壮观,也是当地原汁原味的民俗特色。
我们就随便走进这样一户黄土房山民的家。主人客气得不得了,一个劲地请我们落座,又扛出一麻袋炒熟的花生给我们吃。说话间,一位更年长的老太太拐着腿过来朝我们大声说话,我们听不懂她的意思,但能感觉到她的热情与友善。一问,这老人已经90高龄,除了耳朵背,身子骨仍然硬朗。我们在这户人家稍事休息后,在向导的催促下,继续赶路。
有一位老乡正好从朋友家出来,此时赶回自己家去,碰巧与我们同行。这位老乡一路上与我们好象有说不完的话,性格开朗、乐观,与我们的向导截然不同。他那一口生硬的普通话不时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让我们在笑声中忘却了走山路的辛苦。言谈之中这位老乡不时流露出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杭州就是他心目中的天堂。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老乡家所在的坑里村。这是一个只有10来户人家的高山村。老乡请我进他家去看看,里面黑洞洞的,家徒四壁,根本看不出还有其他什么人和他居住。他的家门口堆满了木柴,还有用毛竹管子引下来的山泉,正汩汩地流着。一棵高大的古树卫兵似的挺立在入口。我们挥手向他告别,直到我们走到山的另一头,我仍然看见他站在那棵古树旁凝视着我们。
这时天色暗了下来,似有下雨的征兆。这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野外的环境里,暴雨不仅会淋湿我们,还会使山道变得越发泥泞。向导的脸上愁容满面,因为他把我们带到“神龙谷”后,还将单独返回,这一去一回,至少需要6个小时!我们非常理解向导的心情,可是我们力不从心。“神龙谷”仿佛是那么遥远,我们走过了一山又一山,一村又一村,但向导告诉我们这才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让我们感觉很无望。南瓜已经明显体力不支,即使把包交给向导背,步伐也变得疲疲遢遢;JESSIE除了大口喘气,已无心一如开始那样谈笑风生,两腿如同灌了铅似的。根据我的经验,每次走山路时,人的身体都要经历一段艰难时期,一旦突破了这个关口,体力会逐渐恢复。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人的意志不能垮,不能看着前面的群山心生恐惧或者后悔自己当初的加入,更不能停下来无休止的歇脚。应该鼓励自己,也鼓励别人,就像我们生活中碰到的无数困难那样,要迎头面对,而决不退缩!登山或是野外徒步不光是为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也锻炼了人的身体和人的意志。
这一路的风景依然很美,峡谷、溪流、森林、岩石、村落……都是纯生态的自然景观。没有门票,没有游客,没有喧嚣。我们都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老天也逐渐亮了起来,下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经过4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我们终于顺利抵达“神龙谷”。淳朴的向导向我们交代了下一个点――王村口的线路后便与我们匆匆告别,独自踏上了归程。
“神龙谷”是新近开发的一个景点。说实在的,现在类似的景点太多了,就象杭州的临安一带那样,到处是这样的景点。我还是喜欢从南尖岩到神龙谷那段徒步的线路,自然、野性、刺激,足够我们享用。但我们还是在“神龙谷”中游览了40分钟左右,客观地说,这也是个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个人以为,至少比浙西大峡谷壮观。由于峡谷的地势险峻,所以开发的难度相当高。景区内道路、栈道、亭台、护栏等设施的建成都需要非同寻常的工程技术支持,可见开发商的实力。“神龙谷”内最大的看点是那条神龙飞瀑,该瀑布分三级,总落差达300余米,堪称华东第一瀑布。三级瀑布依次跌落山涧,声势一级大于一级,至最后一级“汤公瀑”落差达百余米,变成了雷霆万钧的气势,的确壮观非凡,令我们默默伫立,流连其中。
下午2:30,我们在“神龙谷”门口搭乘去王村口的中巴,此段路全是险峻的盘山公路,我们一边惊叹于这山路的惊险,一边佩服中巴司机的技术。就这样我们一路前俯后仰,左腾右闪地来到了王村口。
王村口是个红色古镇。1935-1936年粟裕、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遂昌境内,创建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也是红军在浙江开辟的第一块革命游击根据地。古镇至今保存着许多革命遗迹。当然还有其值得一看的宝贝。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古镇,那里的环境和那里的人都是安宁而和谐,仿佛从来都是不张扬,与世无争,一切顺其自然的状态。整个古镇真个是依山傍水的所在。也许家家户户开门就能见山,推窗就能见水。南尖岩的向导曾经推荐我们住王村口的“森林宾馆”,于是我们就找这家宾馆。非常容易找到,因为几乎当地所有的人都知道它。巴掌大小的王村口,人们不是亲戚朋友关系,便是街坊邻居关系,街道从这头到那头不过100米,过往的路人第一次看见是生人,第二次看见就成了熟悉的面孔。
“森林宾馆”与森林没有关系,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老板娘的名字叫季森林的缘故。这个宾馆位置很好,紧靠乌溪江,面朝着起伏的群山。乌溪江在流经王村口的时候,水流湍急,发出哗哗声,可以淹没人说话的声音。“森林宾馆”的客房,按都市里的说法叫“景观房”,完全可以作为提升房价的主要砝码。当我们检查了房间的设施基本完好无缺后,得知每个标准间30元的房价时,好像捡了个大便宜,毫不犹豫地住了下来。
森林宾馆的旁边就是古街,由西向东随地势逐次升高,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木构架两层的沿江民居。好多已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仍顽强地矗立着,任凭风吹雨打,接受岁月的考验。我们徜徉于幽深的古街里,看老房子,也看当地人的生活。又有一家友善的主人主动请我们进屋去做客,我们踏进他昏暗的老屋,木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家里还有他的老婆和老父,没多少象样的家具,家里很凌乱。但一家人似乎很满足,其乐融融。对我们这些外来的陌生人慷慨大度,毫无戒心。
古街的中段有座清朝的廊桥,叫“宏济桥”,建于1686年,全桥木质抬梁结构,引桥2间,主桥9间,共35米长,连接桥东、桥西两村。这座廊桥的存在,也许是王村口最为温柔的元素。它把王村口的大山、江河、人们连接起来,成了一个灵动的整体。我看见村里的老人在廊桥里闲坐着,目光安详而深远;也看见廊桥上贴着许多村委会的告示,有些严肃的红头文件贴到廊桥头,似乎有了轻松,生活化的成分。廊桥头相当于王村口人的后花园,也是信息交流的集散地。
“森林宾馆”大概只有3个工作人员,而且都是女性。老板娘是个30开外的精明女子。如果她的颧骨稍微收缩一点,肯定会是个好看的女人。中年妇人负责给客人送开水,取房门钥匙和登记入住。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迈老妇,始终坐在宾馆的前台,一言不发,木纳地看着进出的客人。老板娘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忙碌着,好象有源源不断的客人前来吃饭似的。而事实上, 她再三强调,晚上要请家里的客人吃饭,她得抓紧时间准备。如果我们要搭伙,必须果断地决定,她好腾出时间来对付我们。我们欣然答应,因为我们别无去处,小镇上没有象样的菜馆,即使有,也都大门紧闭。更何况,老板娘年那口大锅里炖烧的牛肉骨头冒着浓香,使我们恨不得提前吃晚饭。
永远不要指望在乡村或是山里吃饭要求别人提供菜单。闯进他们的厨房,看看有什么就让他们烧什么吧;也不要指望他们的烹饪的手艺,吃得干净,吃得本色,吃得原汁原味才是硬道理。老板娘把我们安排在一个看得到风景的包厢内。我们按照当地人的吃法,点一个大火锅放在中间,牛肉骨头和新鲜萝卜堆得高高的,在火锅内翻腾。其他再配4、5个菜做补充,吃得不亦乐乎。老板娘家里的客人果然来了一大帮,她一边招待他们,一边兼顾我们。最后还送我们自制的青糕(当地的特色糕点)吃。我曾经在世界各地的豪华大饭店用过餐,但似乎都比不上“森林宾馆”内的这顿晚餐。菜肴的味道、用餐的环境、还有店主和顾客之间那种轻松、随意、友好的交流,已经超越了传统商业意义上的框框。它是一顿简单而愉悦的大餐!
(山色空蒙)
(农家小孩)
(溪水潺潺)
(激流汹涌)
(廊桥遗韵)
只求伴君此山中,中,只求,山,山中,
2006年5月我们的丽水,遂昌之行(完全版),之行,完全,完全版,我们,昌,水,行,
探索未知是人类最可贵的精神――炉西峡感言,人类,可贵,感言,探索,是人类,最可贵,未知,神,精神,
水墨江南・元色丽水,水,水墨,江南,
远山的呼唤――记早春二月遂昌行(2)(2007.02.22),二月,呼唤,山,早春,昌,行,
远山的呼唤――记早春二月遂昌行(3)(2007.02.23),二月,呼唤,山,早春,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