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端午节,想带女儿出去转转,就选了离家比较近的
锦州笔架山。记得还是上初中的时候,全班一起去过那里,印象很深。好像是在那里第一次见了海,(记不太清了,要不第一次是
大连,也是初中的时候)印象中就是天很晴,海很蓝。还有就是空气中的海蛎子味。记得我有一个钥匙挂,就是在笔架山买的。是一块椭圆形的树脂,里面封存了一只可爱的小螃蟹,非常漂亮。买它是因为曾经学过一篇叫琥珀的课文,至今都记得那个小昆虫被松脂包围的故事。我买的这个应该也叫琥珀吧。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美丽少女已经面目全非,那个琥珀钥匙挂也已不见踪迹,那就看看记忆中的那片海 ,那座山是否依然吧。
早上7点20,从家里打车到客运站。去买票说有7点40 到
锦州,不走高速要三个小时。还有8点10分,走高速,一个半小时,票价28。因为女儿晕车,所以能快点就快点,选择8点10分的车。只是心里纳闷,怎么差这么多,要绕多远的路啊?等到8点,上车,一路很顺畅,大约九点40多到达锦州客运站。锦州到处都在修路,显得有些乱,出了客运站,就能看见锦州火车站,火车站的西侧就是去笔架山的中巴。10点,我和女儿坐上了去笔架山的车,车里有空调,很凉快。车上的售票员服务非常好,举手投足好像受过专业的培训,一点不比空姐差,真有上帝的感觉。票价8元,大约50分钟到了笔架山。
下了车,就看见到处都是卖帽子,拖鞋的。因为事先在网上查,初五是2点47干潮,所以计划是走天桥过去。笔架山最值得看的就是天桥,带着女儿,也可以趟趟水。笔架山景区的门口被围了起来,修了个大门,门口还有喷泉,还有个四A级景区的标志。。可大中午的,没有心思看别的,买票进去。在网上查,票价是30元,来了这里,票价变成了50元,真是觉得有些贵。当年来的时候,天桥是随便走的,只有上山才需要买票。时代进步了,敛财也更加疯狂了,没有选择,买票进。因为排错了队,是老人和学生票窗口,就问可以给女儿买学生票吗,售票员看了一眼说可以。40一张,好歹便宜10块钱,又问有没有一块,没多想,找了一块钱给他。扔给我一张票和一张平安的保险,就是电视上说的激活才起作用的旅游意外伤害险。唉,山高皇帝远,认了。又排队,给自己买了一张50元的票,和女儿进了景区大门。
进门后,就看见醒目的仙女造桥的雕塑,我对这些人工的东西不敢兴趣,也没细看就带着女儿一直向海边走去。极目远眺,雾气中依稀有座小山的影子,应该就是笔架山了。11点半,潮水已经落去大半,露出了路的痕迹。心急的人们已经在顺着这天然形成的路向前走
从北岸到大笔架山,跨海1.8公里,其间有一条潮汐冲击
大笔架山
而成的连接海岛与陆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称“天桥”。这座天桥,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时隐时现,堪称佳景奇观。每当落潮时,海水便慢慢地向两边退去,通道便象一条蜿蜒的蛟龙浮现海中;潮水落尽,“天桥”便完全显露出来,直通大笔架山。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岛上山。每当涨潮,海水又从两边向“天桥”夹击而来,“天桥”在海浪中渐渐变窄,直至完全隐去。大笔架山上有吕祖亭、五母宫、三清阁等古建筑。最主要建筑是三清阁,高26米,6层石楼由纯一色的石墙、石廊、石门、石窗、石龛和石梯组成,就连飞檐挑角、门神壁画,也全都是用石头刻成。殿宇、阁楼的位置、布局和装饰,设计巧,组合精,在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相连接,堪称楼阁建筑之上乘。尤其是门的石雕,刀工细腻,纹质逼真,开合自如。整个建筑既有传统的艺术风格,又吸收了西方古建筑之特点。阁中现存大小汉白玉石佛43尊,供奉道家、儒家、佛家,为三教合一的寺庙。
在天桥边,买了一双拖鞋15元,给女儿换上,她就可以尽情地趟了。见了这里的海,虽说有点失望,可孩子爱水的天性还是展露无疑,立刻一脚蹋进了水里,很高兴。自己玩了起来。因为时间还早,我也没着急,随她去玩。因为天桥还没有完全显现,右侧还有很多的快艇在拉人,运到山脚。一人13元,我们是准备走过去的。其实来这的目标就是让孩子看看天桥,山上是没有什么吸引我的。天桥的右侧,水很脏,好像死水一样,被围住了,不远处大概是港口,上面有一些吊装设备和集装箱。左侧水好一些,向远处望,是
天水茫茫。人类的破坏力真强大啊,我的孩子已经看不到我当年所见的自然风光,等到他的下一代,只会是满眼的钢筋水泥,人造的花园绿地吧。退潮的时候,浪很小,很多人在水边玩耍。我们一边玩,一边慢慢向前走。路上的石头很尖锐,
得小心。蹲下身子,仔细看,靠近海那一侧的石头经过岁月的打磨,已经变得没有了棱角,有些还是很漂亮的。掀开石头,经常会有惊喜,底下会有小海螺,寄居蟹,女儿看见这些小东西,很兴奋,不停地东挖西找。那些寄居蟹的钳子有的已经退化了,没有什么劲,女儿就让他在手心里待着,只觉得痒,没有什么威胁性。我放松了警惕,看见一只稍大一些的螃蟹,马上伸手去抓,谁知这只是独立的螃蟹,野性十足,夹子也大,被他夹住 ,可真不好受。等取下来,指头上已经有一个红印子,可见它的力道还是很大的。我们还没走到四分子一的路,一辆辆满载着石头的大翻斗车从我们身旁驶过,到笔架山的山脚下,听说是要填海。人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破坏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真让人揪心。
时间在我们的走走玩玩中流逝,潮水也一点点地退去。天桥也快完全显露出来了。到路的中间,下山回来的任何我们要上山的人汇聚在一起。因为潮水还没有完全退去,中间会有一段路需要趟过去,这是你会看到,挽着裤脚,鞋完全湿的是下山的,正在观望的,犹豫要不要趟水,还是再等一等的,是要上山的。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又迫不及待的想出来。做生意的用驴车拉了一车拖鞋,就在中间卖,很热闹。有些下山的,拖鞋没用了,又卖给那些小贩。想上山的,就围在那里跟小贩卖。因为这里的石头太尖锐了,要想光脚过去根本不可能。
趟水过去的时候,大家扶老携幼,也很热闹,因为潮水很弱,女儿也不用扶,来回走来走去,很开心。路中,有一颗孤零零的类似树的东西,估计是这条路的标志,因为等涨潮的时候,这里完全看不出有路,会被海水完全淹没的。
这时,已经是正午,笔架山也已经完全呈现在眼前。看了看,真有点像古代放毛笔的架子。向左边的海望过去,还是海天一线,让人心旷神怡。就这样,边玩边走,来到了笔架山的山脚下。女儿不肯上山,就要在下面玩水。我看大中午,太晒了,就动员女儿上山,答应下山接着抓螃蟹。花了50元的门票不上山太亏了,我倒要看看山上都有什么。上山,门口重新验票。记忆中的上山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低头向上爬,只感觉热,想找个凉快的地方休息一下。路的两侧都是卖纪念品的小贩,说实话,这里实在没有什么特产。卖的东西也是哪里都能买到的。算命的摊位很多,这里怎么没人管,公开的弄这些东西,我是不信他们的信口雌黄。终于有了阴凉的休息地方,女儿买了炒冰 3元一份。休息一会,再往上到了三清阁,山上的最高处。这里石门石窗,门很重,推不动。里面供了很多神像,我不懂,也没拜。三清阁香火味很浓,应该有不少人来拜。我看见有人献花,那种假的,可以献很多次那种。只看见貌似出家尼姑的人一脸贪婪的问,他的钱给了没有。神佛要是有灵,应该看看这些以他们的名义敛财的人。三清阁上风很大,吹着很舒服。站在最高处,望着大海,只觉世俗远去,心中只有这片天,这片海。能这样静静地望着,也不错。三清阁下面有棵菩提树,我好像是第一次见,以前就是见了也不认识。仔细看了下,没什么特征,估计下回见了还是不认识。
记忆中的马鞍桥能通到最南面的小山,现在也已经被封上了,不让过,让人遗憾。那边的风景好像更好一些。山下填海的大卡车还在轰隆隆的响,已经填出了一条路,到了三清阁下面的海面。
貌似没什么风景,所以赶快下山。这座山,真是不知50元的门票。到了山下,因为答应女儿,就继续在山下的海里玩,直到要涨潮了,才往回走。海水涨得很快,走到一半,前面的路已经被海水淹没。有勇敢者还在往前走,眼看着海水到了他的腰部。我是不敢,带着女儿往回走去坐船。快艇13元一位,我们上了船,船飞驰向前,后面激起洁白的浪,几分钟就到了陆地。看了一眼天桥,快要被完全覆盖了。出了大门,坐上中巴回到锦州火车站。因为女儿晕车,不想做大客,就买了火车票,晚上6点58,票价18元,一个后小时到家,结束了我的笔架山之旅,估计以后不会再来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
神舟国旅锦州旅游频道(
http://www.shenzhouguolv.com/jinzhou/)
本文地址:
http://www.shenzhouguolv.com/jinzhou/youji/39942.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