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几天,身心倍感疲劳,周五调休一天,主要是想放松一下精神。一个人窝在家里也挺没劲的,突然很像爬山。想想
杭州的山基本都已经爬遍了,凤凰山似乎好多年都没去爬了,而且我小时候就住那一带,现在去重温一下也好,顺便看看传说中的老虎洞修内司窑遗址。于是,我的这趟不寻常的爬山之旅开始了。
因为光爬凤凰山可能很快就爬完了,所以我决定从吴山爬起,爬过紫阳山,到云居山,然后过万松岭上凤凰山,时间允许的话再爬爬玉皇山。因为上小学时寄宿在外婆家,所以对吴山也是相当熟悉。我们
杭州人更喜欢叫它城隍山,包括伍公山、紫阳山、云居山等好几个山头。车子坐到吴山广场,在河坊街遛了一下,参观了朱炳仁铜雕博物馆、于谦故居等几个地方,又解决了下中饭,因而耽误了不少时间,上山时已经十二点半了。
本来打算从鼓楼旁边的伍公山上山,但是从大井巷过去的时候偶然看到“环翠楼”的牌子,想想没去过,就从旁边的小弄堂上山了。走过一排老房子,再登上几十级台阶,环翠楼就展现在了眼前,不过一凉亭耳,旁边好像还在造什么建筑。未多停留,继续上山,不多久即爬到了伍公山顶,看到成片的露天茶座,都是杭州本地人在此打牌纳凉,甚是喧闹。为了看看新修好的伍公庙,我再往鼓楼方向折回去一段,一路上也都是茶座。然后就看到了伍公庙的匾额,果然修缮一新,比小时候破破烂烂的样子好得多。进去参观了一下,这是纪念伍子胥的地方,有关于伍子胥的展览,还有一些遗留下来的文物。在最后面的潮神殿了解到,原来伍子胥以前也曾被奉为潮神,壮观的钱江潮在古代是自然灾害,因此老百姓寻一位先贤圣人庇护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恐怕也是杭州本地的特色吧。
出伍公庙,按预定的路线方向前进。行不多远即看到中兴东岳庙,小时候是很怕进这个地方的,因为怕见阎罗王。进去看了一下,果然还奉着阎王像。东岳庙里有名的老戏台已修缮一新,丝毫看不出古的样子了,只有柱台还算是古物。本来想拍张照片,无奈这里竟然也摆满了茶座,只得作罢,心里暗想这些人究竟知不知道他们是对着阎罗王在喝茶,哈哈~~ 再往前行,一路上见到许多古树名木。走到瑜珈院一带,现在也成了茶楼。瞻仰了瑜珈院前800多岁的宋樟,这棵老树依然枝繁叶茂。又看到附近有个牌子,上书“有美堂遗址”,原来著名的有美堂就在这儿,现仅存一石桌。旁边立了块碑,上面刻着欧阳修写的著名的《有美堂记》。
稍许看了一会儿,复往前行,只十几步便到了药王庙。又进去参观了,还在修理中,殿中供奉的药仙疑似孙思邈。出庙,很快到了城隍阁入口处。没有进去,对这个伪古迹没一点好感。继续从城隍阁旁边的山路前行,立刻看到了另一棵千年古樟,从石墙基部横生出来,非常壮观。上前拍了拍这位“老朋友”的脸(树干),继续前进。很快走到了十二生肖石。十二生肖石说白了就是一堆乱石,小时候常来这里玩,不过我是从来没把十二生肖全部辨出来哈哈~~
十二生肖石旁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山的大路,通向紫阳山顶的江湖汇观亭,另一条是往下走的小路,按导游图上是到阮公祠景区。想想江湖汇观亭已去了多次,而且现在江边高楼林立,那里看钱塘江视线也不是太好,只能看到西湖。所以我选择了走小路,这一路上的名胜古迹不少。先到了青衣洞,洞内有泉水流出,石壁上有不少题刻。再往前走,被新修的山路弄得很迷糊,很快失去了方向,只能在山里七弯八绕。路过一个石观音阁,据说里面有五代观音石像,门关着无法入内。然后稀里糊涂地来到了感花岩面前,看了苏东坡亲题的诗句,据说当年苏东坡游玩至此,有感于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意,便在这里题写了一首《宝城院赏牡丹》的诗。感花岩旁边有块牌子,写着可以到宝成寺,于是便从这里继续往下走。走了一段路后,看到一群摩崖石刻,其中以米芾写的2米多高的“第一山”最为雄伟。再往下走一点,已经可以看到民房了。正疑惑是不是就此下山了,突然瞅见宝成寺的指示牌,立刻拐了过去。这地方小时候是来过的,只记得里面的石雕佛像有点凶。现在知道那尊很凶的佛像叫做麻曷噶剌造像,麻曷噶剌是梵语里“大黑天”的译音,是佛祖降魔时的法身,怪不得看起来那么可怕。据说它是元朝遗留至今的
国内仅存的一尊密宗佛像,所以小小的宝成寺在考古学上有极高的地位。走到门口,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往里面进去,寺很小,不允许烧香,但是有供香客磕头的跪垫,有一位老者正在恭恭敬敬地叩拜。崖边有3窟石像,其中最右边一窟就是麻曷噶剌造像,被栅栏围着,里面还竖着牌子“文物重地,不得入内”。寺内一角摆放着一尊2米多高的宋代观音石像,是几十年前中东河疏浚时打捞上来的,也暂存此地。
参观完宝成寺,再重新上山。爬了一段路看到一堆形态各异的乱石,很有意思,这里就是瑞石古洞的石林了,摩崖题刻非常多,其中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寿”字是吴山上最大的字。在此逗留片刻,拍了些照,然后走上一条通向泼水观音的路。路上看到许多烧香的痕迹。这些香客挺有意思,但凡有怪洞、石窟的地方,都会点上几炷香,也不知道他们敬的是啥。上上下下地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白鹿泉泼水观音。泼水观音就是白鹿泉池壁上刻着的一尊观音像,因为刻的很浅,需把泉水泼上去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叫做泼水观音。可惜这个古迹在我出生前就被破坏掉了,小时候来玩的时候拼命泼水也见不着,还以为自己心不诚呢,呵呵~~现在这个观音像是后来重建的,不泼水也看得出,总感觉很假,但是香火依然很旺。池中养着小金鱼,所以我没有泼水,继续往云居山方向前进。途中经过三茅观,就进去参观了。三茅观以前的名气是很大的,皇帝经常来此祭拜。后来日渐衰落,变成了书院,一代忠臣于谦就出自此处。我小时候这里是民居,一直很羡慕这户有院子有池塘的人家。那时候旁边的山道上散落着一些刻着字的石碑,我们还在上面蹦来蹦去地玩,如今想来这些应该都是文物。观内原来的民房现在成了展览馆,介绍有关于谦和三茅真君的内容,馆内还展出了一些文物,可能就是我小时候见着的那些吧。观外的山崖上也有一些摩崖石刻,其中以“吴山第一峰”最有名,这几个字是谁写的尚有争议,最有可能是米芾,但也有人说是朱熹,还有说是完颜亮题的,搞不清楚。附近还有“蚕桑女学”的石刻题字,也许这里以前还办过蚕桑女学吧。
参观完三茅观,继续往云居山前进。不久人声多了起来,我知道己经到云居山了。云居山是
浙江革命烈士陵园所在地,边上有不少茶室,也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走进一片树林,厚厚的落叶堆“嘎喳嘎喳”地踩着很舒服。看了一堆著名的太湖石,又看到小时候捉蝌蚪的池塘已经干涸。然后简单地浏览了一堵墙上近现代名人的题句,未及细看,只记得有一个是郁达夫题的“多难可以兴邦,节约乃能救国”。又去看了沈钧儒、吕公望等人题的
浙江体育会摩崖石刻,字迹模糊不大看得清。然后转到大路上,瞻仰了一下雄伟的浙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就下山了。本来想去茶室里买一瓶水,看到水尚有余存,想想凤凰山上的景点应该也有卖水,就没去买,结果这一念之差让我后面的行程吃尽了苦头。
下山时没走大路,而是走了旁边一条小路,紧贴着一堵高墙,里面是什么军区。快到山脚时碰到一只军犬,搁着铁门朝我狂吠,赶紧逃离。走到万松岭路上,正值烈日当空,酷热无比。连忙穿过马路,到树荫下喘息片刻。然后沿万松岭路上行,不多远就见到了万松书院的指示牌,没有进去,而是拐向入口下面的节义亭。节义亭是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贫困守志,至死不移”的崔升夫妇而修的亭子,亭中竖着一块“双节义碑”。看了一下介绍牌上的内容,就从节义亭旁的小路开始登凤凰山了。凤凰山北坡这段登山道应该是杭州最陡的登山道之一了,印象中只有南高峰西坡的登山古道可以与之媲美。爬了几十级台阶,顿感疲惫,抬头一望,前面的山路仍然有如天梯一般看不到头,开始有点后悔了。爬到一个岔路口,左边的路被施工板封住了,貌似里面又在搭建什么建筑,只能往右边的路前行。旁边是万松书院的围栏,有几个大口子,心想下次可以从这里逃票。山下的喧闹声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密的树林。凤凰山的山林密度应该是全杭州最密的,大树遮天蔽日,只有斑驳的阳光能透下来,还有阵阵山风吹来。虽然很累,但行走起来也颇感惬意。迎面来了一个满头大汗的人,问之离老虎洞还有多远,答曰前路漫漫。顿时感到一阵泄气,不过既然来了,怎么着也得把这个行程完成。喘息间终于上到了一块平地,又是岔路,其中一条路上的指示牌写着“通往老虎洞窑遗址”。大喜,于是决定坐下来休息片刻,再继续前进。
我坐在石阶上,一口一口的咂着剩下的水,享受着山风送来的清凉,一边看着小蚂蚁慢慢爬上我的登山鞋。四周空无一人,我觉得有时候就这么在山里坐着也是人生一大美事吧。美中不足的是,山中蚊虫实在太多,不一会儿就有一大群蚊子开始向我这个“固定”目标发动集团进攻。不敢再多坐了,起身向老虎洞方向前进。这条路看得出来是新修的,比前面那段登山道平缓得多。一路上连个人影都没有,不时见到小松鼠在树间跳来跳去,还有无数的四脚蛇(蜥蜴)被我惊起。
本篇文章来源于
神舟国旅杭州旅游频道(
http://www.shenzhouguolv.com/hangzhou/)
本文地址:
http://www.shenzhouguolv.com/hangzhou/youji/31634.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