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游,一般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审批程序,特别是有的去往国
签证相当严格,效率又低,有时不免让人感到沮丧。但
俄罗斯是一个例外。去俄罗斯旅游,没有复杂的程序,简单到只需要在边境办理一个护照就可以了,而且从照相到领证,前后一个小时即可搞掂。我们就是按照这一简单模式,从
北京市出发,走出国门,开始了为期十天的俄罗斯之旅。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美的城市。著名的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玛利亚国家芭蕾舞剧院等都在这里。涅瓦河两岸的绮丽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陈列馆里的各种展品更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在涅瓦大街上徜徉,仿佛置身于硕大的建筑艺术画廊,美轮美奂的欧式建筑物四面围来,直感到每一扇窗、每一根柱都是百年不朽的珍品。
导游是一名俄罗斯女青年,汉语说的并不咋样,一问,她居然在
浙江一所大学学习了二年中文。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叫安德烈,是一个十分热情的小伙子。我们赞美圣彼得堡的美丽,车上车下啧声一片,他显然知道了我们讲的意思,笑着咕噜了几句。我们听不懂,便问导游。导游翻译:他说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送给俄罗斯人民的礼物。
彼得大帝就是沙皇。很多国家一提到彼得一世,都义愤填膺,称他为侵略者、掠夺者。但在俄罗斯人民心中,他是至高无上的大帝,称他时要冠以“圣”。圣彼得堡有一段时间叫做列宁格勒,但后来名字又改回去了,说明俄罗斯人还是更尊崇彼得一世。三百多年前,这里还是
瑞典管属的一块沼泽地。只是因为它隔绝了
莫斯科公国的出
海口,所以注定了俄罗斯要跟瑞典打一仗。1703年5月1日,彼得一世领导的俄罗斯军队降服了涅瓦河右岸的瑞典尼昂山茨要塞,并将这个要塞改名为圣彼得堡,战争结束后,这个要塞的名字便一直延续下来。彼得一世对他的人民说:我要为你们建造一个比莫斯科更美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比照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因为对于彼得一世来讲,世界上最理想的城市是阿姆斯特丹。后来城市建设进展,由于一些建筑大师的杰出工作,很多方面反而超过了阿姆斯特丹。冬宫、夏宫等是其代表作,还有一些教堂,其设计之精巧、色彩之艳丽令人叹为观止。离冬宫不远的河面上,停放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无数民众涌进冬宫,沙皇政权随之崩溃,俄罗斯乃至全苏联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实际上,阿芙乐尔巡洋舰当时放的是空炮,炮响之后,冬宫毫发未损。冬宫不仅自身是稀有的艺术宫殿,而且里面藏有很多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瑰宝,若真有一炮轰过去,那必将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圣彼得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果玩够,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但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天,所以我们只游览了几个主要景点,看了一场芭蕾舞剧《天鹅湖》,乘船游览了涅瓦河,并在船上观看了俄罗斯民族舞蹈。在船穿行河上的大桥时,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黄段子”:圣彼得堡的男人喜欢找情人,晚上就在情人家过夜,老婆电话打过来找老公,问你在哪里?这人就回答说我在回家的路上啊,然后过了一个小时,老公再打电话给老婆,说今晚回不来了,为什么?因为桥升上来了。原来,涅瓦河上的一些大桥每晚要升起来八、九个小时,以便海轮通过,而当地人又没有坐轮渡过河的习惯,隔在对岸只好临时找个地方过夜了。这个段子一说完,我们几个男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莫斯科
首先我们要去看列宁墓。列宁墓位于红场靠近克里姆林宫围墙的地方,而红场位于莫斯科河畔的一块高坡上。红场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广场之一,堪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巴黎的协和广场媲美,但其面积不到天安门广场的二分之一,且是地砖铺路,极不平整。我们到达红场时已经是中午时分,我们担心见不着列宁了,导游安慰道:“不要紧,列宁墓开放时间一直到下午一点钟。”
前来拜谒的人很多,场前已经排了100多米长的队。我们一边等着,一边欣赏场前的朱可夫元帅雕像。十几分钟后,我们就进入了列宁纪念墓墓道。
列宁墓呈四方型,外面贴着红色花岗石装饰板,塔柏环绕其周。走进墓室,只见几名持枪士兵伫立守卫,气氛肃穆。在明亮的灯光下,我们蓦然见到了鲜花簇拥的水晶棺和静卧在水晶棺中的列宁遗体。列宁仪态安详,脸色红润,双手自然垂放,左手五指分开,右手微握,眼睛紧闭,象熟睡一般。他内穿白色衬衣,打着黑色领带,着黑色外套,一个普普通通老头的样子,让人觉得十分亲切。大家排着队,依次从他身旁经过,匆匆看上几眼,甚至来不及给他敬一个礼,就被后面的人挤了出去。
从列宁墓出来后,我们沿着红场外的围墙,穿过无名烈士墓,前去参观克里姆林宫。进克里姆林宫之前,要接受安全检查。导游解释说:这是因为克里姆林宫是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场所,相对来说保卫措施要严密一些。
克里姆林宫是中世纪
欧洲筑城工事建筑中最优秀的杰作之一,整个城墙长约2.3公里,拥有18座军事城堡,保卫着城内的教堂、宫殿及国家行政机关等各式建筑群。我们站在国家议会楼前四处观望,导游指着对面几栋楼房说:“这是参政院大楼,那是普京总统的办公楼。如果运气好,可以在这里见到普京。”但我们没有见到普京,只是见到了路边的一尊大炮和一口大钟。大炮是战争的遗留物,钟则是200多年前盖钟楼时,因建筑物留下的空间过小而被遗弃在地上。
克里姆林大宫殿于1838年始建,1850年完工,占地近20万平方米,内有700多间房,是皇宫建筑群中最伟大的宫殿,也是俄罗斯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看了克里姆林宫,我们不得不为这个建筑物的豪华所折服。
在莫斯科,我们还参观了二战英雄纪念塔和一些商场。尤其在一些商场,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人自觉排队的好习惯。只要购物有两人以上,人们就会自觉地在后面排队,男女老少皆如此。我们在车上议论这件事,被导游听见了,导游就跟我们讲了一则笑话:一个青年排队购物,排得不耐烦了,拿起一把刀就走,边走边说:“我要去见总统,跟他谈判:要么你改变现状,要么我把你杀了。”过了一会儿,大家又见他回来了继续排队,便问怎么回事?他说:烦,排队要找总统谈判的人比这儿还多!导游见我们乐了,接着又讲了一个笑话:俄罗斯人富了,大家都有了飞机。一个外国人问你们买飞机干什么?一俄罗斯人答道:方便啊,比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圣彼得堡有面包卖了,可以驾着飞机过去排队买啊。听了这则笑话,不知怎的,我却笑不起来。俄罗斯地域辽阔,就拿首都莫斯科来说吧,居然有9个火车站、5 个飞机场,全国物产自然也丰富,但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年青的一代对物质匮乏、交通落后的现状感到不满意,他们十分羡慕中国,在他们的心目中,现今的中国是他们十分向往的社会。
海参崴
海参崴位于莫斯科以东9300公里处,面积560多平方公里,人口65万。它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 18至19世纪,沙皇在打通西边出海口之后,转而觊觎东边的出海口,很不幸,海参崴于1860年落到了俄罗斯人之手,并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
东方”,从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欲望。
海参崴是我们出游俄罗斯的起点,也是最后一站。这是座山城,市内房屋鳞次栉比,街道起伏弯曲,紫红色有轨电车在列宁大街上穿梭,海船在“金角湾”里长鸣汽笛。客运码头与火车站挨在一起,据说从这里可以乘船去纳霍特卡港、东方港、勘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
我们下榻一家临海的酒店,从房间里远眺,大海碧波万顷,风景如画。酒店前的沙滩上,则是一个海滨游泳场,人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海水浴和阳光浴。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参崴是前苏联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1933年以后,不仅外国人难以涉足此地,就是苏联人进入也需要持有特别通行证。 1988年9月,苏联宣布滨海边疆区不再为禁区,苏联人进入这一地区不再需要持特别通行证。如今,她已经完全变为一个开放的城市。
美国、
日本、
韩国等国在这里设立了总领事馆,外国在这里的投资和贸易竞争也相当激烈。
虽然旅游日程安排紧张,我们仍然在这个城市游玩了三天。我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感到十分亲切和依恋,总感到它们身上还残留着祖辈的气味。导游是俄罗斯人,也毫不隐讳这里曾是中国土地的事实。而在这里经商的中国人,则告诉我们侵略者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行:掠夺这块土地时,把所能抓到的中国人都装到麻袋里,抛向大海活活溺死。现今风光旖旎的海面下,该沉有多少屈死的冤魂!
海参崴的海产十分丰富。只听这个地名,就知海参产量有多高。我们在海参崴,没有吃海参,却吃了不少海蟹。这里的海蟹个头有簸箕大,做熟后每公斤只售300 卢布,折合人民币80元左右,味道鲜美,以此美食下酒,实感惬意无比。海滩上游人如织,不仅外国人多,而且俄罗斯人也不少,间或看到几个抽烟的俄罗斯少女,还有手提啤酒瓶在路上摇摇晃晃行走的俄罗斯男青年。他们即是俄罗斯新一代嬉皮士。
我们乘汽车离开海参崴,经过二个多小时颠簸抵达海关。下车后大家急于找厕所,哪知四处寻觅不见。正要找个避人的地方方便,导游忙说“不可”,因为当地警察很厉害,抓着了很麻烦。正议论之际,前面传来一阵嚷嚷,原来,前一旅行团的一个男子因随地小便,被警察逮个正着。他们的领队赶紧过去找警察通融,警察问:私了还是公了?私了罚款500卢布,由警察个人收取;公了罚款1000卢布,带到警察局处理。领队一口答应“私了”,让那个倒霉的男人掏了500卢布,平息了这场风波。我们从头到尾看了这一问题处理过程,心想:原来俄罗斯也有“公了私了”之说,看来中俄之间真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啊。想归想,个人方便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于是在导游的带领下,男男女女浩浩荡荡奔赴远方,终于找到一个臭水横流的小土棚,大家学“老大哥”的样子排起长队,等待那一淋漓畅快时刻的到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神舟国旅俄罗斯旅游频道(
http://www.shenzhouguolv.com/eluosi/)
本文地址:
http://www.shenzhouguolv.com/eluosi/gonglue/215306.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