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舟国旅
神舟国旅 > 俄罗斯旅游 > 俄罗斯旅游游记 > 夏天的三个瞬间――俄罗斯之游

夏天的三个瞬间――俄罗斯之游

发表于 2006-08-27 22:40

夏天的三个瞬间――俄罗斯之游

题记――

很久之前,曾经看过一部前苏联电视连续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讲述二战结束前夕,潜伏在德国保安局内部的苏军侦察员施季里茨按总部指示,设法查清德国党卫军高官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况及与西方谈判的神秘人物是谁。在无法与上级联系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敌人怀疑、监视的危险,经过17天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终于搞到了正确情报,使苏联政府及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

剧中的男主人公,记得是前苏联“人民演员”吉洪诺夫扮演,他塑造的这个谍报人员,平日总面带忧郁的微笑,兼具哲人与科学家气质,儒雅、智慧、干练;关键时刻又沉着、果敢、坚定。片中经常出现的主题音乐,深沉厚重又不失幽婉;剧里那种难以言说的脉脉温情与淡淡伤感,时常让人泪水盈眶 ,至今久久不能忘怀……

今夏,曾去俄罗斯游览数日,参观了包括名声赫赫的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瓦西里大教堂、无名烈士墓;圣彼得堡的冬宫、夏宫、彼得堡罗要塞、喀山大教堂等诸多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其中的三处地方,特别令自己印象深刻、感触良多。虽然这三处停留的时间少则数十几分钟,多到数小时,但与人生的漫长相比较,仍然是短短的一瞬间,故套用上述那部电视剧名,来记录这次旅行的几个片断。

第一瞬间――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这个公墓位于莫斯科市西南方向的莫斯科河畔,始建于16世纪,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据说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曾被囚禁并葬身于此。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成为俄罗斯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地。该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跨进朴素的红砖大门,一条绿树掩映的林荫大道从脚下向前方延伸,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各式墓碑、雕像等矗立在丛林间与草地上,一种肃穆与静谧的氛围立刻充满了周身……。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墓地,而参观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择其重要又熟悉的拜谒。

顺着墓间的小径曲折前行,穿过层层碑林,我们先来到一座青铜少女全身雕像前,当导游介绍说这是苏联女英雄卓娅的墓碑时,内心轰然一震,小学时读过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那本书,还有书中描绘许多情节与场景,顿时浮上心头――

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浅灰蓝封面只有一公分半厚薄的书,书名是长宋体字印刷,简洁庄重。翻开封页,是书作者卓娅与舒拉的母亲照片,后面的扉页还有卓娅与她弟弟舒拉的照片;书中讲述了卓娅与舒拉从出生、生长到牺牲的许多故事,包括他们的母亲给予怎样的家庭教育,他们如何加入少先队与共青团;当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的第一声炮响起,卓娅是怎样急匆匆地跑回家,大声告知母亲这个消息并坚决要求上战场……。而当卓娅被德国鬼子折磨至死,斯大林指示所有苏联红军,决不接受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中任何一人的投降!卓娅的弟弟舒拉从坦克学校毕业,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在卫国战争胜利结束的前一天,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一切,从记忆的深处被唤醒,如电影的一幅幅画面,又一次在自己脑海中回放……

抬眼看去,面前的这座卓娅雕像,清秀的脸庞稍稍扬起,面带蔑视而自信的微笑,半裸着胸膛高挺,左手臂弯曲在后右臂前伸,真实再现了她曾经遭受的摧残与强暴,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她青春蓬勃的胴体与不屈不扰的精神……。据介绍,这正是她年仅18岁时英勇就义最后时刻的真实塑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年轻生命的消失与法西斯的残忍……。

卓娅墓地对面,是他的弟弟舒拉和他们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墓地,舒拉的墓碑左上角,是他的一张军官照,经年日晒雨淋,依旧清晰,印象中比曾在书里看见的要年长又英俊……,英雄的一家,如今在这里安息团聚。站立此处,自己仿佛回到很久以前的少年时代,这些英雄人物,曾经是照亮我们青春的火焰,个个为我们所熟悉,但又像星辰一样地遥远,现在他们从书中跳了出来,就在我们面前……。驻足默想,静静凝望,投去景仰的目光,献上一个来自遥远中国的普通人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随后,又陆续参观了其他一些名人墓。赫鲁晓夫墓是来这里所有人必看的,在刻着名字与年份的四块灰色花岗石拼成的墓基地台上,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错地组合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置于黑白框架之中。黑白两色对比鲜明,象征这位政治家毁誉参半、功过交织的一生,独具特色与创意。据介绍,墓碑的设计者是赫鲁晓夫大权在握时臭骂过的抽象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但请此人设计赫鲁晓夫墓碑,又正是赫鲁晓夫自己的遗愿。而中共党员王明与妻子王芳的墓,也位列其中。他们的墓很平常,只有半身头像,简单平朴,曾经的往事不愿回首,只是想到两个国人,死后无法也落叶归根,心中泛起一丝悲凉。

“俄国散文之父”果戈理与小说家契诃夫的墓也是相对而立。果戈理深色半身塑像高高地立在石基上,让人仰望,想起他的《钦差大臣》、《死魂灵》,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不朽作品;而他对面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契诃夫的墓,更是方方正正地一块浅色石碑,刻着死者的名字与生辰逝日,曾经读过他的短篇小说集里,《公务员之死》仍留有印象,文章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位小职员无意中得罪上司,虽没被怪罪但仍然被自己恐惧心理吓死的经过,作品独特的苦涩幽默风格,读来令人回味……。

当然,墓园中也埋葬了许多艺术家。乌兰诺娃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她曾多次访华,与中国渊源甚深。她的墓在中间大道显著的位置,很新的一块纯白色竖立的大理石碑,永远留下了她在舞台上翩然起舞的曼妙身姿,风采依旧。前苏联著名电影演员,莫斯科大马戏团的创始人,民族功勋艺术家尤利・尼库林的雕像,安静地坐在一片草地上,前面趴着一条狗,是他忠实的演出伙伴,据说他一生未婚,逝世的当天,这条陪伴他很长时间的狗也不治身亡……,现在,他们一起生活在这片天堂。

行程匆匆,还有更多的名人墓,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诗人马雅柯夫斯基、米格战斗机设计者米高扬、世界著名男低音夏里亚宾、曲作家肖斯塔科维奇、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大林夫人等等,都没有时间找寻与探访……。

这里是墓园,虽然也历史悠久,但远没有红场、克里姆林宫、瓦西里大教堂等那些景点恢弘与华丽,它偏于一隅,安静而内敛,除了众多立在地上的雕像墓碑,四周及间隔区的墙是骨灰墙,骨灰盒的旁边或外面也挂满了各类逝去人物的生前照片或头像浮雕,那一张张面孔,无论苍老慈祥或年轻灿烂,仿佛都在诉说着他们对生的眷恋……;每座墓碑雕塑,造型各异、质地不同、颜色多样、特色鲜明,有写实,有抽象,有高大气派,有矮小简单,或形象或寓意地反映了墓主的人生与品格,从表面看,都是一件技艺精湛的艺术品,充满着创作者的智慧灵光与辛劳汗水,极具审美价值;而每一个雕像或照片的背后,都述说着一个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演绎了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

这里又不仅仅是墓园,虽然这块圣地安眠的都是俄罗斯全民公认的、对俄罗斯作出过伟大贡献的人,但俄罗斯人把对亡灵的追悼,化作美丽又丰富的艺术形式,让逝者的灵魂与墓碑艺术有机地结合,整座公墓更象是一座雕塑公园,仿佛是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与雕刻工艺得到充分发挥。让一个原本该是寂寂无声的先贤栖息地,变成展示美好生命和艺术魅力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雕刻艺术的综合载体,成为后人重新追思历史与缅怀飘逝灵魂的博物馆。

徜徉其中,伫立在某个雕像前,风景虽然凝重,在领略后人对历史的感觉与评说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俄罗斯这个伟大民族,对生死所持的超然态度和他们与生俱来的浪漫气质,以及对人生和艺术的严谨精益。俄罗斯百姓通常在休息日会来到这里,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扫一扫墓碑,献一束鲜花;而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旅游者也涌往此处,追随心目中的大师和英雄,以各种方式,向心中的偶像表达无尽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

那些不朽的名字,不仅刻在了这里,也将长久镌刻在世界各国人们的记忆之中。

附图1,卓娅墓、赫鲁晓夫墓、乌兰诺娃

第二瞬间――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

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是俄罗斯文化的象征。1783年,奉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的谕旨,在今天圣彼得堡剧院广场的音乐学院位置建造了石头结构的大剧院,在其对面又建造了马戏场,后被一场大火烧毁。现在的马林斯基剧院,是建筑师卡沃斯基设计、在马戏场旧址上重建,1860年正式启用。因当时执政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妻玛利亚而得名。苏联时期剧院以俄国革命领袖基洛夫命名,1990年又重新恢复它原来的皇家头衔――马林斯基。

建成、开放的马林斯基剧院预示着圣彼得堡歌剧史上黄金时代的来临。威尔第的《命运的力量》于1862年在此首次公演,作曲家亦亲临现场。大量被译成俄文的西方作品迅速出现于马林斯基的舞台上,与此同时,俄罗斯民族音乐杰作包括首批俄罗斯民族歌剧相继在这里上演。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强力集团”成员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以及柴可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许多音乐大师的作品都曾首演于这个舞台。随着俄罗斯歌剧的繁荣发展,这里一跃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歌剧院。

剧院拥有世界水准的独立交响乐团,马林斯基芭蕾舞团也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团。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名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正首演于此,使得世界的芭蕾中心从法国转移到俄罗斯,成为世界芭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罗斯芭蕾学派诞生和发展之地。而这个舞台更孕育诞生了一大批卓越的舞蹈、歌唱、演奏等艺术大家。

现今,在艺术总监捷杰耶夫的带领下,马林斯基剧院的影响再次扩张到了欧美的主流舞台,赢得广泛的赞誉,成为当今世界上经营最成功的大剧院之一。

这座著名的剧院,并不在我们计划游览的行程之中,但对于自己这么个古典乐爱好者来说,到了圣彼得堡,怎肯轻易放过去这里观看演出的机会?同行的团员里,恰好有位是中央歌剧院的导演,再加上其他4位同好,我们通过当地导游,买到了第二天晚上马林斯基剧院演出的票!

本来很想看场最纯正的俄罗斯歌剧,无奈歌剧是每年秋季以后上演,夏季只演芭蕾,正上演前苏联现代作曲家哈恰图良的芭蕾舞《斯巴达克》。哈恰图良的两部芭蕾舞《加雅涅》、《斯巴达克》音乐精选CD,早就在自己的收藏之列,已经听过很多遍也非常熟悉了,这两部芭蕾舞还从未在中国舞台上演过,能够在马林斯基剧院现场观看聆听俄罗斯本民族最原汁原味的演出,这也足够让人兴奋期待了!

第二日傍晚,参观完冬宫,我们一行六人在导游带领下,从冬宫广场沿洗衣河,步行去马林斯基剧院。30分钟后,抵达剧院广场,马路对面,一幢绿白相间、巴洛克风格的庞大建筑群出现在我们视野之内,三层高度,中间突起一个半圆穹顶。在圣彼得堡看过了众多巴洛克风格的经典建筑代表作之后,这幢剧院建筑的外观并未给我们带来什么视觉惊奇。剧院广场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宽阔,一尊人物雕像树立广场中央,正是大名鼎鼎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穿过马路来到剧院门口,才发现剧院紧挨着路边,门前除了正常宽度的人行道,没有开畅的室外聚会广场和高升宽大的台阶,大门也并非气势轩昂般高阔,只是那泛些陈色的木门扇和上面雕刻的图案线条,让人嗅到一些历史悠久的气息,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平易近人。

检票入内,门厅空间也非常紧凑,远比不上国内的某些剧院那样宽敞豁亮。正中间大理石基座上立着一尊纯白的雕像,可惜不知道是哪位艺术家。穿梭来往观众很多,绝大部分都是西方人,其中既有西服领结皮鞋锃亮的绅士与珠光闪烁长裙摇曳的淑女,更多的是如我们一样穿戴随意装束普通的人,看来,如今世界上欣赏古典音乐艺术也不再追求表面形式了!

进入我们座位所在的包厢,演出大厅豁然跃入眼帘。正中间的舞台帷幕高高垂下,深蓝幽黄相间的花纹图案,大气华丽又古色古香,一下就把人带进了往昔时光……。细细打量厅内,观众席一层为池座,环池座共有五层装饰繁复色调金黄的包厢。正对舞台的是沙皇包厢,高度占到了三层,造型模拟凯旋拱门式样,环以雕琢精美的镀金装饰,两侧各由一尊白色大理石少女雕像柱支托,“拱门”上方正中为象征皇权的王冠,充分显示出皇家气派与威势。大厅穹顶中央,巨型三层水晶吊灯流光溢彩、光芒闪烁,与嵌挂于各层包厢护墙下方的烛形壁灯相映成辉。还有众多镀金或洁白如玉的俄罗斯艺术家精美浮雕头像散布在各个角落,让人目不暇接。如果说马林斯基剧院的外表实在算不上建筑艺术的上佳之品,那么这金碧辉煌又庄严典雅的演出大厅堪称装饰艺术的杰作!

置身于如此金碧辉煌的剧院,乘演出还未开始,许多观众拿出相机,纷纷留影留念。自己也不免俗,让同伴帮着立此存照。身旁的许多西方观众,他们欣赏高水平的音乐、戏剧、舞蹈,机会要比自己多得多,但可能其中许多人也同自己一样,一辈子或许只有一次机会踏进马林斯基剧院的演出大厅,想到这些,心中好有点荣耀与骄傲。

随着铃声的提醒,人们各自就位,演出准时开始了。灯光渐渐暗淡,华丽的大幕被缓缓吊了上去,露出橙红色调舞台与布景,随着乐池里指挥手臂抬起,一声坚定嘹亮和弦迸发,乐池里弦乐齐奏、管乐同响,疾风暴雨般的旋律与声音一下充满了整个大厅!台上一群个头齐整、身材健硕的男演员,簇拥着中间一位扮相俊朗的男主角,开始了斯巴达克这位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的传奇故事演绎……。这部舞剧音乐的谱写者哈恰图良,是前苏联时代享有世界声誉的作曲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斯巴达克》芭蕾音乐,自诞生就被誉为新古典主义的传世之作。

真庆幸有位专业人士坐在自己边上!那歌剧导演告诉我,这是芭蕾历史上最能体现男性舞蹈演员技巧与艺术感染力的舞剧,与传统古典作品表现女性的阴柔迥然不同,非常强调男舞者的跳跃等高难度舞技。目前国内顶尖女演员的水平几乎与世界接近,而优秀男演员与世界高水平还相差明显,俄罗斯人恰恰对此剧的诠释拥有绝对权威。

果然,伴随着雄浑激昂的主题曲,一段段动作奔放粗犷的独舞和群舞、一个个急促连续的翻腾、跳跃与旋转,干脆利落、劲度十足,空前展现了男性体格与力量的阳刚之美,在壮丽绚烂的背景衬托下,将粗犷豪迈、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多数段落曲调与节奏剽悍而威猛,充满强有力的对抗性和戏剧性,但不时也呈现出抒情柔美的乐章,而这时,舞台上女性或独舞或与男演员的双人舞,舞姿缠绵婉约,依然可以感受到传统古典芭蕾的精髓!

其中的不少音乐选段,自己早已耳熟能详,如今现场看到这些音符与旋律伴奏、烘托的舞蹈,让人倍感亲切!不知不觉,身心被带进了精湛的表演与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

舞剧分三幕,两次的幕间休息,抓紧时间参观剧院其它公共空间。沿着华美地毯铺就的大楼梯,来到二层中央休息大厅,这里宽敞明亮,比之一层的门厅,呈现截然不同的风貌。大厅四周,饰以浅色罗马壁柱,上端优雅的曲线延伸汇集到天花板上彩色壁画的周围,门头与柱间,镶嵌着许多小幅浮雕,垂下的大型水晶吊灯,散发着温暖的光泽。休息厅里的观众很多,徜徉其中,想象着19世纪这里俄国贵族名媛社交的盛大场景……。相对而言,各层包厢外回廊的装饰则素雅许多,拱形的顶只浅色涂料,墙壁上的灯饰简洁,间隔着挂了不少人物画像以及文字介绍,这些人物大多都不认识,猜想一定是剧院发展史上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行走在其中,我努力去追寻与感知他们曾经留下的浓浓艺术气息。

走廊周围也还有不少小的休息室,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一间卖纪念品与音像制品的铺子,在CD架上,一眼就看见了自己寻找已久的格林卡管弦乐作品唱片,立刻拿在手上细看,有英文的曲目表,大部分是自己还未听过的,再看演出的乐队,全是俄罗斯本土乐队,其中多半都出自马林斯基剧院的交响乐团!录音、制作、出版都是俄罗斯,这在国内绝对找不到的!于自己真是意义非常的纪念品呀!拿去款台付帐时,又指着架上印有马林斯基剧院现任艺术总监捷杰耶夫、及享有“圣彼得堡公主”美誉之称、国际歌剧舞台当红女高音安娜・涅特里巴科的音像制品,用英语问收款员,他们平时是否在这剧院排练?什么时候能在这里演出?那位大婶给予肯定回答,并告知他们现在去欧洲巡演了,秋天以后才回到这里为本国人演出。与自己欣赏的艺术家失之交臂,真有点遗憾。

三个多小时的演出,在斯巴达克战死的悲苍氛围里结束。大幕合上,观众们纷纷起立,开始鼓掌喝彩。幕布再度拉开,在众多群舞演员的簇拥下,男女主角舒展修长的身材弯腰向观众致敬,优雅与诚恳的姿态再次打动观众,掌声一下子变成暴风雨般热烈,这又引得主角们再次鞠躬答谢,而观众的掌声持续着……,如此反复了三、四次,这时指挥与导演也被请到舞台上,与演员们一同挥手鞠躬,大厅内回荡着的击掌声与欢呼声一下达到高潮!自己也在这样火热的气氛中深深感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尊重与挚爱!

走出剧院,已是当地时间晚上十点多了,地处北极圈内的圣彼得堡市,时值夏季,太阳早已落去,天空依然泛着灰白,几乎没有夜色降临的迹象。坐上去旅馆的车,回首后望,历经百年辉煌的马林斯基剧院,那幢绿白相间的房子,在自己视线中渐渐地远离、变小、消失……,咀嚼、回味着刚刚过去的那一场视觉、听觉盛宴,真是一次芭蕾舞蹈艺术与剧院建筑文化的超级享受,这将长久而深刻地留在自己记忆之中!

附图2,马林斯基剧院外观,演出大厅,二层休息厅、演员谢幕

第三瞬间――莫斯科:地铁漫游

记得自己还没有上学读书的时候,母亲曾给买过一本图画书,书中呈现的,是行驶于地下隧道中的火车,高耸穹顶装饰华丽的站台,还有长长高高斜伸的自动扶梯,从母亲那里得知,这是莫斯科地铁。立刻,我对这种城市交通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多年过去了,中国也早有了地铁,而自己也乘坐过不少城市的地铁。如今来到莫斯科,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又最庞大地铁系统的城市,地铁,象一块具有魔力的磁石,仍然深深地吸引着自己。

入住宾馆的房卡背面就是一张详细的俄文地铁图,恰巧带了一篇“携程”上前人写的《莫斯科地铁乘坐攻略》,文中介绍了多个著名的站及不少俄文地铁站名与对应的中文译名。第一天晚上在旅馆房间,对着文章和俄文地铁图,不到1小时,我已经把莫斯科繁杂的11条地铁线路基本搞清楚了,同时,也激发了自己要去实地探游的强烈欲望!

虽然行程中也参观了地铁,可仅仅一站地乘坐,胜利广场、基辅两个站台的走马观花,远远不能满足自己长久以来的好奇与兴趣。莫斯科的最后一个晚上,放弃一顿晚饭,护照被收走登记,导游一再告诫俄罗斯警察怎样可恶及治安的混乱,冒着种种可能的不测与风险,带上房卡与那篇攻略,怀着对自己认路与辨别方向能力的自信,以及一贯崇尚自游的主张,我和LG上路了。无论如何,我也要去一圆很久之前的儿时梦想!

问清地铁票价和注意事项,在前台服务员指点下,不到3分钟就找到旅馆附近的地铁站口,这是3号深蓝线上位于市中心东北方向近郊的一个站,中文站名似乎是“伊兹迈勒公园”,地面入口实在平常,就像国内任何不起眼的小店门口,只有上方明显的红色“M”标识,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这是地铁站!

15卢布一张单程票,只要不出站,随便换乘。进口处一台台自动刷票机,把名片大小的票沿箭头方向往机器里一送,通道两扇半截门向旁闪开,就可以通过进入了,如果买的是多次使用的票,不要忘记从机器上面的出口里再取回哦!这个站,并未深藏在几十米甚至百米之下,连自动扶梯也没有,两跑宽大楼梯,一次180度转折,已经下到了站台上。对照站台口两边俄文的下站地名指示牌与自己手中地铁图,虽然一个字母不识,但依样“看”葫芦的本事还是有的,轻而易举就搞清要去方向的站台。

这才定眼打量“伊兹迈勒公园”站台空间。这个站非同寻常地宽畅,有三条轨道被两个站台平行分割,不急于上车,观察了一下,两侧轨道是正常运行的线路,而中间这条,明显没有车来车往。暗自猜测,是否为以后扩建留有余地?或者当初建造时就有备战作用?站台地面就是简单的水泥地,间隔嵌了一些碎拼地砖图案,朴素自然;柱子与墙壁也都是浅色素净的石材贴面,零星几尊群众形象的雕塑立在楼梯、柱子旁边,让空旷站台显得有些孤寂与清冷,仅这些,已使传说中莫斯科地铁独具特色的艺术装饰风格初显端倪。

又一辆列车呼啸而来,我们上了车,向下一个目的站出发。环视车厢内部,很旧也还算干净,每一节车厢都是隔开封闭的,车窗上面的小扇开着,所以噪音巨响,但速度飞快。每扇门旁都有详细11条线的俄文地铁图,而门扇上,贴着些乱七八糟的小广告画,呵呵,看来这种“城市牛皮癣”的顽疾也不单单是中国特色呀!

乘客看上去都是上班族,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站的坐的不少都捧本书安静地读着。列车基本上每3分钟左右停靠一站,车内俄文报站听不懂没关系,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数站数呗!15分钟后,抵达了目的地――3号深兰线上的“革命广场”站。从那篇攻略及对比俄文地图知道,“革命广场”就在市中心红场下面,这里是1号红线、2号绿线与3号深兰线的交汇点,而红、绿与深蓝线在这同一地点却有着不同的俄文名字,只有红线的站名才翻译成“红场”。

跨出车厢的第一时间,满站台柱子下方的各种人物雕塑立刻充斥了眼帘,好多呀!这些雕像都是青铜铸造,与真人大小一样,放在半人高的基座上,因旁边柱子上部半圆形拱券限制,姿势都是或坐、或跪、或半蹲的屈身状态。一个个细细看过去,工人、战士、农妇等劳动者形象和他们投入十月革命战斗中的状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呈示在面前,人物脸上的表情,有翘嘴微笑、有蹙眉思考,有抬眼眺望,有竖耳聆听……,头发服饰甚至上面的皱折都细致清晰,真是写实主义的典范之作呀!而且,仅仅局限于坐、跪和半蹲的三种姿势里,也有着如此丰富的人物造型与多变的姿态,当初创作者们的才思与匠心可见一斑!

再放眼环顾站台空间,这是以几何构图中的圆形为基本元素来设计与装饰的。无论中间公共走道还是两旁候车通廊,天棚都是半圆形罩在头顶上空;走道与候车廊之间的柱子,上部连接环成一个个半圆形拱券;甚至天棚垂吊下的一盏盏灯,也是扁圆造型的,散发着白色又明亮的光,使得浅色素雅的天棚、墙面与深色稳重的拱柱、雕塑形成强烈对比,愈发突出了众多雕塑的装饰效果,庄严肃穆的环境让人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受到爱国主义的精神教益。

一通拍照观赏之后,我们换乘2号绿线,去拜访那条线上另一个大名鼎鼎、以俄罗斯诗人命名的――马雅科夫斯基站。对比地图看清通道中间俄文换乘指示牌,沿楼梯下到转乘通道。长长通道,蜿蜒曲折,看不见尽头,走了几步,担忧万一走错浪费时间,决定向当地人证实一下。拿着地铁图向身旁一位相貌诚实的中年男人用英语问去,他有点不知所以,而这时他身后2米远处的一位年轻MM,一句标准的英语“Can I help you ?”立刻让我们惊喜!她看着地图,听明白了疑问,给予肯定答复,打消了自己的顾虑。之后我们同行一小段并与她简短地交流了几句,这位MM问我们来自那里,来此的目的,而自己也知道她每天下班都要经过这里,交谈的同时正眼细瞧,原来这位MM也是个面孔标致、身材匀称的俄罗斯美女哦!

我们不急于赶路,礼貌谢别美女MM,边走边观察正穿行的通道。通道宽敞地面平坦,头顶天花依旧是半圆形浅色表面,隔一段中间就嵌着一块同色的方形浮雕,两侧墙面是菱形瓷砖拼贴,同样也间隔着镶嵌深色菱形浮雕。换在国内,这么多墙面,恐怕早就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了!而这里,无形之中暗暗浮动着一份淡淡文化气息。

大约走到通道中段,遇见一位卖唱的中年妇女,她衣着整洁、仪态端庄,站立墙边随着胸前挂的录音机伴奏引吭高歌,那神情让人感觉她不在乎能得到多少钱,而是以这种方式来展现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我快要走完通道了,那连续不断的歌声仍旧隐约可闻……。

绿线站台相比刚才的“革命广场”,除了菱形网格装饰的乳白色天棚和天棚两侧整齐排列的小幅人物浮雕,其它就没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不耽搁时间,很快又上了车,只两站地,就到达了马雅科夫斯基站。据了解,这个站建于1938年,曾获得过 “地下都会主义建筑”奖中的大奖,二站期间,斯大林曾在这里亲自主持召开过苏共高级会议。常被当作莫斯科地铁站的代表,是公认的莫斯科最美丽的地铁站之一。

下了车,一条宽敞金色长廊展现眼前。梁、柱与顶棚的设计构成,又交织、穿插了椭圆的构图元素。每个柱子上部在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连接成半椭圆形梁,每一个四面拱形的天花中央,又向上凹嵌着椭圆形的灯槽。纵横相间的弧形梁柱用绛紫色木线脚装饰,格调尊贵古雅。眼中正前方由大渐变到小与两侧延续不断的椭圆形线条,有着深远又极富层次的视觉效果。

椭圆形灯槽壁内向上的灯光被天花反射下来,黄灿灿的光线照耀在大理石地面上,又向四周散射出去,营造出金碧辉煌又温和亲切的迷人氛围。脚下是浅黄色大理石地面,少量深红与灰色石块组成简单方块与条形图案,细巧地嵌在黄色之间;中间稍宽的一条深红大理石地面纵贯候车厅,直抵站台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前,简练、雅致又突出重点。即便两边轨道空间上方椭圆形顶棚与侧墙上,也满是浅浅的几何图案浮雕。整个站厅空间,有种非常精心、细微又难以言说的舒适感与亲和力。

然而,这里的美丽,应该还不仅限于此吧?心中有些质疑,把头呈90度向上仰望,呵呵,这下发现“新大陆”了!原来,天棚上那每一个凹进的椭圆形灯槽中间,都是一幅椭圆形构图的马赛克贴画!!仰着脖子仔细观望,这些画的内容,都与天空或空中运动有关,飞机、航模、热气球、降落伞等等,与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十分契合。图案描绘具像生动,笔触色调鲜明多彩,细小马赛克精密地排列组合,把与天空有关的运动形式、装置设备以及修建之时人们的追求、精神面貌等等,相对全面地呈现出来,好有一种浮想联翩、畅游太空的浪漫意韵!这个站台,设计构思的原创性与时代感得到充分体现,想来得奖也理所应当了。

这个站的上面,有柴科夫斯基音乐厅、苏维埃剧院和世界上唯一的讽刺剧院等众多文化场所,仅仅了解些皮毛自己也会知足的。踏上自动扶梯,向上翘首一眼望不到头,似乎通到天上,一下体会到什么是“深不可测”。扶梯间的球型灯发出的柔和光芒给狭长幽深的隧道增添一分朦胧的情味。扶梯倾斜角度比国内通常的要陡些,运行速度也快些,让人感觉扶摇直上、飘飘欲仙!约摸2分钟,快到头了,又发现接近地面的一小段扶梯倾斜度变平缓了,使得滚动扶梯与静止平地之间连接自然柔和顺畅,安全稳妥地照顾人们上下。这么历史久远的扶梯,就在细节设计上体现人性化的考虑,由衷地佩服人家的先进之处!

扶梯结束在一个宽敞大厅,其顶部又是一组巨型彩色马赛克贴画,内容还是与天空有关。大厅一角黑色大理石墙面前,还立着一尊白色马雅科夫斯基头像。穿过大厅,走进通道,拐了两个弯,到一排自动刷票机前,出口敞开,再上了两段楼梯,这才出到地面站外,又看见明亮的天空。回头瞧一眼马雅科夫斯基站的地面建筑,大吃一惊,好一幢“灰头土脸”的普通小房子,没想到如此名站,下面别有洞天,而入口却这样平淡无奇!

面前大街左手对面百米处有个广场,那也竖着一尊站立的人物铜像。走到近前看清还是马雅科夫斯基,显然,这应是地图上标注的凯旋广场。左侧那幢上面红砖下部灰色石材的二层建筑,门廊悬挂着一溜演出宣传画,再看门廊上面的一排俄文,联想曾读过的资料介绍,十分肯定地推断,这就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厅啦!

那一串演出宣传画,其中紧挨的两张自第一眼看到就始终没离开视线。左边上方头像是肖斯塔科维奇,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下面数张演奏家照片,这一定是纪念作曲家的音乐会海报;右侧的大幅人脸特写,正是当今世界著名钢琴及指挥家、俄罗斯国家乐团创始人及艺术总监――普雷特涅夫,这也一定是他挥棒指挥的音乐会了!没有时间在莫斯科停留了,想到又一次与大师们擦肩而过,遗憾再度充满心怀。

广场正面的那幢高楼,一层入口上方也是大幅演出招贴画,是否那座世界唯一的讽刺剧院,不得而知了。逛完这个广场,再次买票进地铁,回到马雅科夫斯基站,继续地铁漫游。

附图3 下,革命广场站的人物雕塑,马雅科夫斯基站站台,扶梯

附图3 上,白俄罗斯站的彩绘,共青团站站台,

沿绿线又向前坐一站抵达白俄罗斯站,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换乘著名的5号棕色环线,许多优秀的站台设计都在这条线上。而此处绿线与棕色环线站名都统一称作白俄罗斯。在这次换乘过程里,发生了一点小波折。两站之间一条向下很深的隧道,三条自动扶梯,两条上行一条下行,当我们正接近下行扶梯口,行走的人流突然停止了,已是下班高峰时间,人群立刻摩肩接踵地紧挤在一起,没人骚动喧哗,都静静等待。好在没几十秒,那中间原本上行的自动扶梯改成了下行,人们有条不紊地缓缓疏散到那条扶梯,来到近前才知原先那条下行线停住了。反正也能当楼梯使,顺着走下去到底部,看见一位妇女的拖箱卡在扶梯台阶的缝隙之间,导致停运,工作人员正忙着排除故障。这件小事也体会到地铁既灵活又效率的先进管理。

棕色环线站上人来人往特别多,抬头找了找,没在通常位置看见指示下站的方向牌,一时没弄清是哪边站台,有点迷惑,忍不住指着地铁图向旁边座凳上一位小伙子询问。他一脸茫然,肯定不懂英语,但并未不理睬,而是继续看图和我手的指点,随即站起身来,嚯!立时让自己仰望,一米九以上的帅GG呀!他示意我们跟着他走了几步,找到了我要去方向的指示牌,咳,原来在更上面一点,怪自己不够细心!看到我释然的表情,小伙子轻松地又坐回凳上,自己用点头微笑送去真诚的感谢!

心里塌实,这才定眼打量棕色环线的白俄罗斯站台,果然没令人失望。这个拱门式站台大厅,从侧面墙壁、两旁立柱到头顶天棚,统一的乳白色表面布满了以花、草、树木等植物为题材的各种同色花纹浅浮雕,柱基、墙裙与梁下,装饰了多重精细的线脚,地面彩色地砖所拼成的纹路与图案,比马雅科夫斯基站花样繁杂色彩鲜明许多;这里的灯光,不从天花照下,那一个个植物造型的精美灯饰,是镶嵌在柱子与侧墙上,向上下映射出柔和白光,营造了一种温煦、祥和的氛围……

所有这一切,都突出与烘托着天棚正中、排列整齐的一幅幅艳丽彩绘图画!这些绘画呈八角形构图,周围一圈是花边图案,中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民族人物、仪式风俗、活动场面等,内容反映的都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两个民族间的友谊,道出了这个站名的真正意义!

坐上环线列车,下一个目的地是这条线上最著名的――共青团站。环线首尾相连地串起莫斯科地铁其它九条线,每个站都是换乘站,甚至不少是三条线的交汇点。三站地走过四分之一的环,到达了共青团站。

一出车厢,眼前一亮,一股高贵华丽的复古之风扑面而来!粗壮敦实的柱子被光洁锃亮的米色大理石包裹着,石材表面的纹理都富有韵律,每个柱子柱头也是同色大理石雕琢的花纹装饰,细腻而精致,似乎仿自古希腊风格。抬头仰望,白色石膏弯曲雕刻而成的花饰,线条纤细蜿蜒,式样繁复婀娜,或单独成花型,或包围着巨幅马赛克镶嵌画,紧紧贴在明黄色穹顶天棚上,凸显着异常古香古色又华美明丽的情调!一组组四根流畅的石膏线条自柱顶向上延伸,交汇到顶棚中间最高处编织成花朵。吊灯就从花心处款款垂下,那些古铜色的吊杆、拉绳和基座本身也都刻满了细小精美的花纹,吊灯与穹顶两侧的反射灯,灼灼闪烁,光芒四射,让整个站台大厅璀璨斑斓,褶褶生辉!

再看那些大型的镶嵌画,从画面上人物动作、穿着打扮到建筑形象、背景场面等等,基本判断出应是俄罗斯历史上从沙皇到苏维埃时代重大事件的展现。这组画多用暗红和陈金为底色,其它各样颜色也多参杂了灰调,使得画面有种沧桑而凝重的格调,潜藏着俄罗斯深厚文化与悠久历史的积淀,让人隐隐地感到这个民族曾经的辉煌、荣耀、哀伤或者苦难。真算得上小型历史博物馆了!

难怪共青团站闻名遐迩呢,这里用料考究、精雕细琢、极尽豪奢、美仑美幻。无论形式到内容,堪称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风格代表作!又一次不顾酸疼地仰撑着脖子举着相机一幅幅地看画拍片,而这时,仍是下班高峰时节,两旁列车不到1分钟就停靠一次,身边都是川流不息的莫斯科市民。他们每天匆忙走过这里,对近在咫尺、古老优雅又光彩夺目的装饰熟视无睹,只有自己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过客,心怀无限赞叹、崇敬与感慨,对这些辉煌灿烂的人类艺术杰作在顶礼膜拜!

要再去感受一下莫斯科历史最早、1931年开始修建、1935年通车的――1号红线。又走过满是浮雕的长廊,上一个深深的自动扶梯,来到红线上同名的共青团站站台。相比较前面数个美丽站台,这里的装饰简练平凡多了,唯一与已看过所有站台不同的是,大厅空间相当高,两侧行车轨道上面还有一层通廊,常常车在下面跑人在上面走,动感十足,热闹异常。置身在这样气势高耸恢宏的站台,联想到它修建年代的政治背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斯大林时代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傲视天下的气魄与那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设想与追求是何等不凡!

1号红线列车与其它也没什么区别,车厢陈旧噪音巨大但依然超快。四站地我们又回到了前面提过的红场站,准备打道回府了。红场站台也很一般,中间换乘楼梯上方的指示牌表明是去绿线的,又用英语问一个漂亮MM,好幸运,她听得懂也会说,告知我们想去的3号深蓝线也是从这个通道下去。挥手谢别她,下楼梯又走过长长的通廊,三转两弯,从绿线站台的一头进入,在此地中部找到去深兰线的标牌指示,上台阶依然是长长通道……。联想到前面经过的几个换乘站,这时已基本搞清楚,换乘站台之间有通道、扶梯连接,但每个站台都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这样十分方便换乘与出入。站台上标识醒目齐全,可以看清本条线上列车路经的每个车站以及从该站换乘的列车又可到达哪些车站。每个地铁出口处都有标牌指明由此可以到城市的哪条街道、哪个广场或商店。

再次来到满是人物雕塑的“革命广场”,坐上回程列车。来时曾在车上看见中间某个不知名站台上也有许多雕塑,车到这里忍不住又下来多看两眼拍点照片。这个站台空间很小,但尺度宜人又清净温和,雕塑依然是惟妙惟肖各类劳动者形象,不过他们的姿势都是昂首挺胸、全身站立的啦!哎,这么个不怎知名、规模甚小的站台,也有着清朗恬淡的风格与情调!在这里,又一次被莫斯科地铁里无处不在的文化艺术气氛所包围、所感染……。

近三个小时地铁漫游,所到之处,还不足现今莫斯科地铁150多个站的十分之一,实在只能是沧海一粟。这些站台的造型、布局、风格等各不相同,有的庄严厚重,有的精致典雅,有的高贵华丽,有的质朴简约……,但每一座都不同寻常,是集建筑、绘画、雕刻、装饰、照明、材料、施工工艺与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完美结晶,让地铁成为一座内容浩瀚、气象万千的博物馆,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然而,莫斯科地铁的蕴涵又绝不仅仅限于工程与美学范畴,它承载着900万市民,70多年来奔走于深邃黑暗的地下,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连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并仍在不断地扩张。从这意义上说,地铁绝对是莫斯科的心脏和灵魂!那些飞驰的列车犹如流动的血液,让这座城市脚步不停生命不息。置身于其中,能够真切地聆听到莫斯科的呼吸与心跳,感受到它的沧桑与辉煌、现状与希望。

附图4,莫斯科主要知名景点(从左向右,从上到下)――

1、红场、列宁墓及克里姆林宫 2、红场南面的瓦西里大教堂 3、红场东侧的古姆百货商场

4、红场北侧的国家历史博物馆 5、无名烈士墓及士兵换岗仪式 6、红场西北外的亚历山大花园

7、红场东北角的教堂 8、国民经济展览中心的小金人喷泉 9、胜利广场的卫国战争纪念馆

10、国民经济展览中心主馆 11、阿尔巴特大街 12、莫斯科大学主楼(斯大林式建筑代表)

附图5,圣彼得堡主要知名景点(从左向右,从上到下)――

1、伊萨基耶夫教堂 2、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 3、彼得要塞中的圣彼得堡大教堂 4、斯莫尔尼修道院复活教堂

5、普希金纪念像及背景的俄罗斯博物馆 6、滴血大教堂 7、夏宫下花园众多喷泉 8、冬宫广场的亚历山大纪念柱

9、阿芙洛号巡洋舰 10、冬宫内景(著名的约旦楼梯上部)11、冬宫外景

12、叶卡捷琳娜宫 13、夏宫上花园大宫殿 14、喀山大教堂

寥寥数日,走马观花般看过诸多教堂、广场、宫殿、花园、博物馆等人类历史上的杰出建设成就与河流、原野、山脉等自然风情,在粗浅领略俄罗斯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同时,也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一些他们的社会面貌与人情世故。证实了资料和导游所说,俄罗斯人不讲究微笑待客。暗自揣测,这与他们一年有7个多月不常见太阳的严寒冬季气候有关。

回想这一路碰见的俄罗斯普通人,他们安详、礼貌、傲气,有良好的传统,文明的习惯,高雅的修养;虽然不苟言笑、神情严肃,但在他们冷漠的外表下,依然跳动的是一颗热情开朗的心。那些在地铁里给予我帮助的帅哥美女们,不正是俄罗斯朝气蓬勃年轻一族的代表?!这个国家虽近二十年经济受到重创,但资源丰富,疆界广阔,国民平均素质高,必定将来能够重塑辉煌。

大巴行驶在去机场的路上,已是黄昏,但莫斯科的天空依然明亮。街上的车辆与行人来去匆忙,继续着他们的生活,一如既往。掠过很多我还没有走过大概永远也不再有机会踏上的街道,望着车窗外一个个俄罗斯人的身影,想到每一次的旅途中,我们总是试图寻觅不一样的生活,可真是“生活在别处”么?实际上,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生活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多数时候看到的,往往是自己通常的影子,映照在不同的时空里。。。。

一旦旅行结束,又将自己还原到庸常平淡之中!


本篇文章来源于神舟国旅俄罗斯旅游频道(http://www.shenzhouguolv.com/eluosi/)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guolv.com/eluosi/youji/19934.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关键字: 俄罗斯 游记

上一篇:俄罗斯之行(二)   下一篇:暂无
邮轮旅游

俄罗斯线路推荐

俄罗斯游记


常见问题
独立成团的定义
合同单房差是指
纯玩.购物的意思
双飞.双卧是什么
付款与发票
可以刷卡吗
对公转账可以吗
发票如何开
支票公户转账
签署旅游合同
签约流程
可以不签合同吗
传真签合同
旅游合同范本
旅游其他事项
旅游保险事项
签证问题解答
退团.退款解答
参团其他事项

010-64410618(长途免费)

来电将统一显示为 010-6441061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22:00 周六、日10:00-18:0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打款账号  |   诚聘英才  |   发展历程    |   免责声明  |   预定须知  |   申请链接

Copyright©2011-2021 京ICP备19008844号-1 shenzhouguolv.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产品提供商为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110000001137204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BJ-CJ00080

  • 神舟国旅 500强企业
  • 北京工商网上亮照
  • 中国互联网协会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网络110报警服务

关注我们的微信

微信账号Vjiangliheng

扫一扫,添加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