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踪太白
《中国地图册》上介绍太白山:“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青藏高原以东著名高峰,山间原有自然面貌保存完好,有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貌。丰富的植物、珍贵的野生动物和多种药材,已辟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这短短的几行字是我对太白山最初的了解。
在一九九三年四月下旬,我和三位同伴在太白山中游玩了三天。从此之后,太白山那苍茫的身躯与悠远的情韵便深深的印入了我的心中。
.1.
去过华山之后,我心中便平添了十分胆量,于是考虑去玩太白山。“太白积雪”是陕西省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其实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已对太白山留了个心眼,那时,我看了贾平凹的小说《太白山记》。其中荒诞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我想,我能否如贾平凹一般去领略一下它的风情?想是想,却不想一定去做到。
到了陕西,头一年没听人提起过太白山。显然是太白山的魅力不及西安附近的景观,如西岳华山、秦始皇兵马俑等等。人们把它摞在了一边。我也几乎把它忘了。
不料,在九一年,太白山里出了故事。事情是这样的,有八个青年人,其中有大学生和工人,结伴进太白山游玩。他们下山的时候,想玩出个名堂,自辟一条路。怎耐原始森林不好玩,他们 在没粮、没火、又及其寒冷而本身缺乏野外生存经验的条件下,终究没有成功,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各种原因,八个人走散后,只有一人自己走了出来;三人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获救,另外找到了两具尸体;剩下两个失踪了。这件事激动了很多人,人们便纷纷扬扬、谈论起太白山来了。太白山的魅力陡然间变得悠长了。可是我不敢冒然去玩险,深怕做一个无谓的牺牲者。然而太白山这个话题已时时萦绕在人们的嘴边。
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日子是极其乏味的。有一次我和张浩闲聊。我开玩笑地问:“到太白山去玩,如何?”不料张浩胆气冲天,当即表示坚决同意,并且马上认真筹划起来。却使我成骑虎难下之势。玩笑开大了!话真话,这时候我对于太白山是恐惧甚于兴趣。我和浩子是好朋友,我先开了口,又不好意思收回。于是我和他一面筹划,一面却想着:筹划归筹划,去不去又是一回事。
我完全可以不去。到这种地方去无异是以自己的能力作赌博。在我的印象中,原始森森是易进而难出的。我害怕这种完全陌生而又具危险的环境。学友们也对我们的决定表示怀疑。
表面上还得做个样子。好几次与张浩一起,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点烛谋略,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要吸取别人的教训。我至今保留着一份清单。里面列了很多开始想去太白山的同学名单。到最后,很多人以各自的理由推脱了,只剩下我、张浩、陈伟和陈琳四人。可见,组织人去太白山是相当不易的。
而一段时间以后,我已决意上太白山了。最终使我下定决心的是咸阳市彩虹电子厂厂庆时展出的几幅太白山原始森林的风景照。那显得幽远而荒凉的景象着实吸引了我。刹那之间,我想我真的应该去一趟太白山!虽然我心中有些不放心。我真的很不放心,以至于临行时心中还在打鼓。但是,我们终于成行了!
临行前,同学们与我们四人作别,并煞有介事地说:“你们别担心,规定时间内不回来的话,我们马上上报系里。让他们想办法救你们。”这一个说:“您放心!我保证给你们买一个花圈。”那一个说:“我给你们烧香。”好像我们的行动将是一次悲壮的行动似的。
我们从提出去太白山到最终成行足足化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话说回来,不管准备得怎么充分,我们都是心里没底的。我只怀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别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一想到这,心里便坦然了很多。是啊!玩过太白山的人又不止一批两批,我有什么害怕的呢?
很高兴,我们成行前得到了220元的赞助。来由是这样的:陈伟与钟启福把捡的100元钱和阿黄与张浩打赌赢的120元钱作为我们的基金。
.2.
我们每人带了一个包,里面装满了所需之物。吃的有:饼干、牛肉干、火腿肠、午餐肉听、冰糖、巧克力、山楂片;穿的,我带了一件棉袄,其他三位分别带了毛衣;喝得暂时还没买;用得有:火柴、打火机、蜡烛、卫生纸、胶带纸、塑料薄膜、斧头、匕首、小刀、绳索、手电筒、被罩等。能派上用场的尽量都备上,还备了一些常用药品。
.3.
此次旅行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没有确定路线。因为我们没有当地详细的地图,也没有什么资料可参考。为此,我们吃了足够的苦头。本来,眉县有通往太白山原始森林公园正门的班车。我们买了到眉县的火车票,却偏听人言,乘到了蔡家坡。回头绕过眉县,又乘往太白县城。路上经过一个地方叫鹦鸽,从此地也能上太白山。不过只能算“野路”而已。野路不野路没关系,只要能上太白山就行。可惜我们又一次轻信“过来人”言,一直到了太白县城。
车过眉县不久,便绕上了石头河水库。水库建立在两山峦之间。它的库面面积不大,但水质很好,碧绿清澈,明显是山中之水没受到现代工业的污染。库边钓鱼的人有几个。山峰给人于雄伟的感觉,而水库则给山峰平添了几分秀色,给人于一种舒适,一种信心。
车在山腰间颠簸曲折地前进。我探出头一望,有些害怕。这窄窄的公路下面是空空的,几十米以下是水面。车子一直沿着水库边缘走。水库越来越窄,水越来越少,终于只成为一条河了。这河就叫石头河。山里人都知道这条河。此时,车子与河并排着。水在外面哗哗地响。
.4.
约过四个小时,汽车到达太白县城的时候,天快黑了。
我们一下汽车,便不顾旅途的劳累与饥饿。四处打听县城里哪儿有发往太白山的汽车。本地人说,这儿没有发往太白山底的车啊!他的话无疑使人们大失所望。我总以为,这儿会有一条直通太白山的公路,然后我们可以当晚乘车到目的地,顺顺利利地准备第二天爬山的。
热心的本地人介绍说,其实这城周围的山都是太白山的一部分。山上有很多寺庙,值得我们玩一下的。比如这一座,他指了指城北边的山峰给我们看。此时暮色沉沉,山的巨大的黑忽忽的轮廓就印在不远处。其中有几点光在闪耀,不知是灯光或是火光,显得煞是神秘,也有点阴森。可是我们都没有兴致,只有叹息。
接下来只有找旅馆的份了。恰巧这几天宝鸡市的中学生运动会在此举行。城里唯一的一座好旅馆被他们包下。我们只得找了一家小旅店。住宿费很便宜,一个一晚只有1.5元。只是条件差了点,电视机没有,连方便一下都得下楼穿过一个院落,而且只此一处,不分男女。
在外面吃了碗面后,回到旅店,闲得没劲,于是四人又上街,看镇的夜景,顺便打听太白山的消息。
小镇模样儿很朴素,没有很宽的街道,没有雄壮的高楼。走在小街上听不到机器的轰鸣、见不到飞驰的小汽车。小城的宁静对我来说是非常新鲜非常怡人的。小城躺在大山的怀里,享受着轻柔的风送过来的摇篮曲,它静静地睡着了。我闻到了大山老人赋予它的特有的气息。好清甜的小镇!我在朦胧的小街上心驰神往。我终于领悟了,山里山外,不是一个世界!
我们在街上入放松了一圈。路边有几家小店铺还未关门。我看到了其中一家店铺里正放着电视,走近一看,是《神雕侠侣》。不远处是一个录像厅,能听到录像里的声音。我又不禁责怪起自己的感觉来了。原来,太白镇也并不“遥远”啊!
张浩他们打听好了去太白山的路,买了几瓶雪碧,准备第二天跑回头路。为庆祝我们的行动,浩子又拎了两面三刀瓶葡萄酒回了旅店。可酒味不大好,浩子没喝几口,就把两瓶一块儿扔了。
睡觉还早,我们便在一块儿讨论。话题转到后面那座山。我说既然到了这里,就抽一天时间先玩了它吧,再回头去太白山也不迟。看看他们三个都没表态,我也只得随他们了。浩子只是说既然出发了,就一定要玩了太白山。说实话,这时候,我心里动摇了一次。
之后,我们躺在床上,讲笑话,一起轻声地唱歌。我感到我们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天早上七点,我们搭车原路返回。在鹦鸽站下车。
.5.
在鹦鸽站下车后,我们填饱了肚子,又买了些吃的东西带上。上午十点多,我们进山了。
要上太白山,需先过柴胡山。
我们在山腰里行了二个多小时,路边出现了一座小庙。小庙没有人管理。案上供的大概是山神吧。佛案上有几支残香;地上有供人跪拜的蒲团,已积了一层灰。上山前听山里人说,要给山神烧上一柱香,以求平安;否则有些怪事真会发生的。如好不端端头晕眼花失足啦、鬼魂附身啦等等。我们没带香。张浩便燃了一根烟插进香灰里,道:“当我们安全回来时,再给您敬吧!”好像这样心里才安稳些。
人离开现代社会愈远,人的现代观念、思想也愈显得薄弱,而人固有的原始信念又会一一出现了。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象。
经过山神庙不久,我们到了一处坡。绿油油的坡上,人为地整出一块平地;平地上盖了几间瓦房。前面有一小块空地,50m2左右。空地边有寥寥的几颗树,形单势孤。这时山坡上出现了三岔路口。我们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于是派人顺山坡下去,到那里问路。那屋里隐隐传出纯甜的小孩读书声。探路的回来,一问,原来是一所小学。
我绕过小学的时候,不禁特意看了一眼这座旧房子。心中叹着:这学校真的孤单!虽然有三、四家农户在边上与它作伴,但我总觉得它很孤单!不知这里面的老师作何感想?
这柴胡山的大部分山坡都成了绿绿的麦地。有一处地方,绿绿的麦地里,高高的几颗杨树刺向天空。一屋房,二个小孩纤弱地点缀在远处。看这,我心中有股从没有过的苍凉感!虽然说,绿绒绒的小麦地和金黄色的油菜带交相辉映,使我满目一新。
山坡开成了田,于是树便少了。好不容易路过一块有树木遮阳的地方,就不再犹豫,歇了下来,喝口水,看看远方。远方群山之中有一片白,想心是太白积雪吧!一问农家,果然是。可是农家又说,这儿距那儿有160里路。
太白山在远方向我们微笑,而我们正体验着说不尽的辛劳。
.6.
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绕过了柴胡山,开始爬一个大坡。自此,我们上了太白山。
坡上有一条小路,斜斜的往上,延伸在山林深处不见了尽头。路的一侧是杂树林;另一侧是个小山谷,底下盈满杂草杂树,时时能听到鸟鸣声。
这条小黄泥路是人工开出来的,很斜,而且表面光光,路当中竟没有草。有些地方我们得手脚并用以保持身体平衡。有时抓住路边的草茎或树根,一步一步小心地往上爬。太阳毒毒地烤着我们。我们的体力损耗很大,只得爬上一会,歇上一会,补充点水分。要歇上一会,也并不容易。因为坡上很多地方实在太陡,人都坐不稳;背包往地上一放,就会自动地往下滑。再看看下面,看看旁边,很心虚的。
就这样熬了约一个小时,好不容易上了小山顶。人已脸面通红,声嘶力竭,只剩下喘气的份儿。于是有气无力地叫一声:“终于爬上了!”便二话不说,把包一卸,在树影下坐了下来。坐着不放松,又脱下外衣,垫在地上,躺了下去。
放眼四周,一边是通往高山密林,其余方面皆在我们的视野之下。在这道山梁里侧的山窝中,我看到了几家农户。
在这里,天地浑然一体,视野开阔。又有山风一吹,我就一下子感到了爬山的乐趣。
小时之后,我们又穿行在山林中了。
丛林之中只有一条小道,道上铺满了落叶。已显出原始森林的味道来了。不过我心下有些疑惑:这就算原始森林吗?树密了点,可也不粗、不高,粗枝败叶的。咋不见野生动物呢?
也许是因为相对而言,此处离山下农村较近吧。因为在路边我发现这荒山野岭中山民开辟了几片小地,种上了麦、油菜。这金黄或草绿的小片片能成为他们明天的希望吗?能满足他们播种的目标吗?他们真的这么耐心吗?我不禁感慨于现实之中的山民们。他们是勤劳的,又是无奈的。
.7.
在山下听人说,山上进山道上每隔五里便有道观或寺庙出现。因而道观或寺庙成了我们心中行路的方向与目标。我一边走,一边盼着道观的早些出现;心里却在想着,这些深山之中的观庙是否与城市之中的一样漂亮?那些修行者人多吗?他们是不是很凶恶?会不会杀人越货?现实真让我惊讶:我哪来这么多不着边际的想法呢?
行在深山老林中,几个小时了没遇上过一个行人。在这很少能遇到人的原始森林里,我心里多少有一份压抑的感觉。
走了又歇,歇了又走。在一次休息时,我上坡查看了一下地形,忽然发现前方有一所精致漂亮的小楼。在这种地方竟会出现这么一个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太不谐调了。我知道我们要与修行者打交道了。说实在的,我希望我们经过的看到的寺庙很威武很雄壮。但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我没有兴奋的感觉,反而有些担心,甚至有一种“害人的陷阱外表总是美丽的”这种感觉。
绕过小山坡,我们到了第一个目的地。这里的地名叫“下白云”。三间破平房围成一个凹字形。这便是我一直期待出现的道观。道观中央有一块石头平台。我们到的时候,一个老道士正坐在平台边发呆。见到我们,他一愣!
我们上去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师傅”,然后问有没有开水。道士说:“有,我刚烧好二壶呢。”他立身进了侧房。一会儿出来,拎了两热水瓶,拿了两个杯子,倒上水,放在平台上凉会儿。然后他跟我们聊天。
观场地上挺干净,老道的灰色道袍却只能说是朴素的脏。正房是供神仙的。一侧房大概算是厨房吧,另一侧房――不经意的一眼,看到房门口摆了只桌子。有一老道拿着毛笔,似在抄写经书,而两眼却直盯盯地看着我们――一会儿他抄完了经书出来,一脸的慵懒,给我一种较可恶的感觉。
第二次倒开水了,可这次倒出来的开水很混浊,带着一些泥土,甚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质量太差,令人恶心!这还一元钱一瓶呢!可待杂物沉淀后,还得喝!因为山里能喝的水实在太少了,我们一滴水也不能浪费!问及水的来源,才知是我们来时所经过的道观下的小水池。1m2不到的水面上,飘着些落叶、果壳、腐烂物等,水质已变了。若在平时,这水能喝吗?
他们休息的时候,我一个人绕到了观后。观后还有一间房,也很破。里面光线很暗,阴测测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案上隐约供着几尊佛,不知是哪路神仙。我见同伴没来,便怯怯地从旁边溜了过去。寂静无人的地方总是不由自主的令人恐慌。
再往后去,便到了先前我所见的建筑。这漂亮的建筑原来是座了望亭。却让我吓了一跳!一会儿,小伟过来,在了望亭留了个影。回来经过破庙,依然快步走过,丝毫没有进去探究一下的心情,实在是心怯!
休息够了,又打听了行进的路线。我们准备动身,这时张浩突出奇想,问那老道所抄经书卖不卖。道士说不卖,一脸的坚决,可又加了一句,可以送。浩子一乐,真得拿了一本蹩脚的书法、差劲纸张的手抄本。这本书后来我在菩萨大殿里翻了一下。难懂,也没兴趣看。张浩说,我都不看,你还看啥!
下白云不到的地方,我们第一次遇见人。是两老头游山下来。在下白云又听说,有两人先于我们一步上山去了。
.8.
我们一边踩着松软的落叶,一边四处张望。但见得原始森森里的树并不全是粗大的。有些片儿全是小杂树。树枝光秃秃的,树叶潇潇洒洒地铺满地面。天长地久,它遮住了我们上山的路,路只剩下一个轮廓。
我们刚到上白云的时候,道观里没有人。观外的小桌上却泡着两杯清香的茶。想必是观里是有两个道人了。浩子一见茶,便无所谓地一口喝了一杯,重又泡上。剩下三个“比较腼腆”,没好意思喝人家的。
过一会儿,一个道人捡了些树枝、丫叉回来了;另一个始终没见到。这是一位中年道人,两道剑眉,长得很英俊。只看一眼,我便奇怪,他何以会穿上这么一套与世无争的灰灰的道袍呢?道士没注意我们的神色,落落大方地用陕西方言与我们聊了起来。谈话内容大都是有关太白山的,山里的人,山里的庙,山里的风光,以及山里的季节等等。谈到山底下树木已经发芽了,而这儿却还没有。他轻轻松松地说话,给了我们一个真正道士的形象。
走之前,我们给水壶加满了开水,小伟要给开水钱。道士说:“其实给不给无所谓。”话干干脆脆说了出来。这与下白云老道开口要钱的口气完全不一样。而我也理解了开水收费的现象。他这么一说,我不禁又是一怪!小伟坚持要给,道士看也没看,说那些就放到捐款箱里吧。世俗利禄不放于心的神态。
从上白云的一片平地上可见到下面下白云的了望亭。看是不远,但不见一段来时路的痕迹。
上白云的水质比下白云强多了。水池面积不足半平方米,水也不清澈,但必竟没了下白云水池上的那些污物。让人看起来舒服些,不至于有恶心的感觉。
.9.
我们的下一站是骆驼树。这地名想是因树而来吧。其实这树外形并不像骆驼,只是树杆粗大垂朽,老态龙钟,与耐苦耐劳的骆驼有神似而已。
我们也垂垂累了,如这深山里的老树,便在树前的平地上铺开塑料薄膜休息一会儿。这一块平地是人工平整出来的。前面有一座房,分几间屋,想是供旅游者或是其他行路人休息的。可是里面空空如也,房门也锁着,行者甭想进去舒服。不过在外面平地上看看风景也颇有兴致的。淡淡的远山与满山随风而动的松树把这眼前点染得如悠然的水墨画似的。悠悠然的心情盈满了我的全身。
绕过平房,紧接着又是几间屋。屋里晾了些衣物。据说这屋叫做“骆驼寺”。但我经过的时候却看到一个拎着水桶的小道士。一时便脑子转不过弯来,不知是骆驼寺还是骆驼观。不管它了,继续上山吧!
.10.
连绵起伏的太白群山横亘在天地间,如一位历史老人面带苍容向我们诉说着每一条隐隐皱纹的故事。我们渴望走近他,了解他,渴望与他对话,在尘俗之外与太白老人做心与心的交流。太白山,我们来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太白山盛产人参。可是不知怎的,太白金星一怒,把整些儿人参一株不漏全移到了长白山。太白山于是黯然无光,消声隐伏了起来。可是太白金星毕竟是从这儿得道升仙的。于是人们还是把这一片山称为“太白山”。于是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道家弟子沿着他们始祖的足迹进山盖屋修行。也有众多的佛门弟子羡其深山老林与世无染而入山。
这菩萨大殿显然是和尚当家了。
大殿这个地方本没有什么特殊。它建在一道山梁上。旁边有一方池水,竟也常年不干。尽眼望四周,是山,是树,是白云;但在整条进山路上,它是特殊的。它是近山与深山的主观分界处。在它以下,每隔五里便有寺或观,而在它以上,则要每隔二十里才会出现修行的处所,而且处所里并不是时常有人、能供住宿的。
每年的清明时分,大量的信徒,男女老少沿着这条路上山烧香拜佛。一路走,一路拜,到达这里恰好需要一天时间。要再往上的话,便难了!要在这住上一晚,第二天才能继续上山。否则夜不着店,只能风餐露宿,面临严寒、迷路、动物袭击等多种危险。而往往是很多人至此筋疲力尽,住了一晚后便打道回府了。即使这样,他们对菩萨的信仰也可算至诚了。大殿的家业因而得以不断增大。
大殿现有三座平房,布置成品字形。其中一座是红墙瓦房,刚刚竣工。菩萨的金身大法相早已供奉中堂了。另一座是做禅事用的,桌上也供着几尊泥菩萨。留宿的行者呢,只能借宿在最老最破的泥房中。而“眉县佛教协会”的木匾堂堂正正、稳稳当当地竖在门侧。这是对住持予以工作上的肯定。老和尚自是骄傲不已。
老和尚已经五十多岁了,一身布衣,标准的出家人打扮,神态安然清闲。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着,甚至半年见不到一个行者。板门上贴着一张纸,那是和尚的作息表。从早上四点半起床,念一个半小时的经,到睡觉前再念一个半小时经,一天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和尚自称:“我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其实他在这能有什么可干呢?我想无非是念经抄经、烧水做饭、拾柴、锻炼一下身体,然后把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除此之外,估计他只能对天发呆了。他的生活是清苦又枯燥的,对世外的了解只能通过一只小收音机。
“我家在山下一个村里。我的家里人儿子儿媳妇等对我不孝顺。我一怒之下当了和尚,被派到这里。只有家庭不幸的老头才会跑出来做和尚……”
“教中和尚分九等,我已是最高等了,相当你们的‘大学毕业’,我随便到全国各地的什么寺庙,同行们均会热情接待我。比如我上次去洛阳白马寺……”为此他给我们看了那份盖了几个红印章的证件,“我等级高,所以在这修行,条件好些,那个老和尚只修到五等,所以他要到条件更差的深山去修行。”
我们对他的故事并不感兴趣,搭讪之后,我们便观赏四周景色。我还给张浩照了两张:“金鸡独立”和“黑虎掏心”,一展他山中浴晚霞而“练武”的英姿。我们还和小伙聊天。我们到达大殿的时候,一个老和尚、一个老帮工和这个小伙早到有一个多小时了。住持说的老和尚就是指他。
晚上吃的是面条。和尚卖一元五角一碗。这碗面里边面条和水各占五成,上面只浮了几片野菜叶儿;盐是放的,但没有味精,油是更加没有了。用老和尚的话来说,是“这种面条放到咸阳市里是没有一个人会吃的!”我当然还是吃了下去,很难受的,但这样可节约一点干粮。
其实我们一到大殿,就预备在这过夜了。我们虽然带了睡具,但是真让我在这野山中过夜,我却是不敢的。到了晚上,看一眼四周,黑乎乎一片,没一点儿光;听一下,山上传来飕飕的怪响声,真让人毛骨耸然呢!而且,刚听说这山上有几种吃人的东西,有什么中野彘(可能就是野猪)的,在山中经常出没;还有黑熊。我还哪敢呀!我们是来旅游的,不是来玩命也不是打猎,我们何苦要自找烦恼呢!况且一路看来也没有睡的好场所,露天的话,山中这么冷,点一堆小火是不顶用的,倒还得担心森林火灾。因为这落叶太厚了,又干燥。所以姑且在庙里住一晚吧!虽然要交五元钱每人,但毕竟有了个安身的所在。这小泥屋又黑又潮又闷,只在一面泥墙上留出一个洞口。我们四个就弯着腰进去了。里面所需的物品,住持已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打开手电,亮了油灯,一看,哈!今晚可是难得了!一条竹席铺满了这屋,四边有墙上落下来的一层泥土来。四个破薄团,外面包了一层塑料薄膜,这是我们的枕头。每人有一条被子,但又黑又潮,谁也不想先盖上。
和尚要歇息了,先过来关照了几句:“这儿晚上照明只用煤油灯,蜡烛用不起,太贵了。煤油也涨价快用不起了!你们早点睡,把灯熄了。”
于是我们灭了油灯,亮了蜡烛。但并不是准备睡觉,而是聚拢了说说话。寒冷的夜里,外面是不绝的呼呼风声;里面偶尔有老鼠在墙侧窜来窜去。就这样,我们一直聊到零点多。实在
丝路青海8日游,第二天宝鸡炎帝陵,丝路,二天,天宝,宝鸡,日,炎帝,炎帝陵,第二,第二天,
2010年西北行之八陕西宝鸡,八,北行,宝鸡,行,行之,西北,
我第一次参加浴佛节,一次,参加,第一,
太白山四日,四日,太白山,山,日,白,
游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国家,国家森林,太白山,山,森林,森林公园,白,
法门朝圣,朝圣,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