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沙漠,与姬师傅嘎师傅道别,很快找到一辆面包车,把我们从沙漠出口载到右旗额镇上。
月月念叨着此地的黄焖羊肉,面包车老板推荐了一个饭店,并且提前帮我们打了电话预订。
今天青青、琳琳将和我们分道扬镳,我们西去
张掖,她们转回
银川。
这一餐,变成了我们此行八人最后的午餐。酣吃畅饮,笑谈再聚,挥手道别离。
张掖的张女士夫妇俩早早便从
张掖赶到右旗,等着接我们,吃完上车,便一刻不停赶赴张掖。
这一路,从金色的胡杨林到黄沙漫天的巴丹
吉林,对黄色的记忆鲜明而深刻,去往张掖的路上,绿色终于重新回到了视野中。因着祁连山融雪的灌溉,张掖是西北地区少有的不缺水的城市,广阔的原野,绿树成排,苍茫的远山,溪流清澈。整个城市,青翠而丰饶。
下午5点,我们赶到了丹霞景区。张掖的丹霞地貌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它形成于600万年前,是
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之前这里并不出名,因为疏于宣传,游客寥寥。然而,虽然《三枪拍案惊奇》拍得不咋地,可摄影师出身的老谋子挑外景的眼光却不容小觑。随着电影的热映,让这片深处
甘肃河西走廊的丹霞地貌也着实火了起来。甚至还引得相邻的两个县为经济利益而硬生生将景区一分为二,各自招徕客源卖票创收。
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景区的建设也风风火火地大干快上起来。从景区门口购票进入,到观景台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车子行驶而过,尘土飞扬,景区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感觉。
我们先到了1号观景台,这里是目前来说修建比较完善的,步道护栏都已建成。我们到达之时,已经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守候落日景色了。站在观景台上望过去,几乎寸草不生的广袤丘陵,各种形态的丹霞地貌纵横林立,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色彩,把无数沟壑、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有的连座成峰,形成绵延几里,从高处眺望,好似一段艳丽的七彩丝绸飘在大地上,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让人不由自主地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听张师傅说拍日落最美的是4号观景台,于是我们又上车开去那里,前面车子驶过扬起的沙尘几乎遮挡了我们的视线。
4号观景台还没修建好,我们爬上光秃的山头,欣赏对面的丹霞彩丘。确实里面的颜色越发地艳丽,夕阳照射下,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我们沿着山脊说笑着前行,果果则是一个人走在前面,上到了更远的山头,在那里又找到帅哥给她拍照留影。老实说在看过了额济纳和巴丹
吉林太多的美景之后,彩丘丹霞并没有让我们震撼。虽然挺神奇漂亮,但也容易审美疲劳,诺大的景区景色都差不多。我们就在一个山头上边闲聊边等待日落。
看完了丹霞日落,张师傅送我们去宾馆,宾馆也是委托张师傅帮我们订的,在市中心鼓楼的北侧,交通非常方便。办完入住手续,放下行李,张师傅送我们去到吃饭的地方,约好第二天的时间,才离开。
晚上我们吃的是卷子鸡,张掖的一大美食,做法类似于
新疆大盘鸡,宽大而筋道的面条与鸡块一起红烧,味道鲜美,这个饭店也很绝,除了卷子鸡,再无其他菜式,客人却是不少。我们六个人要了一份大盘的鸡,加几瓶啤酒,卷子鸡的份量很实在,到最后居然还没吃完。初初、想想她们还一直嚷嚷着要去吃小吃,我们就权当散步,晃到了不远的特色小吃街,找了一家客人满座的小吃店,六个人,只点了一碗搓鱼儿,引得服务员侧目。我们个个眼馋肚饱,哪里还吃得下去啊,只是象征性地尝了尝味道,便逃也似的跑了,生怕老板鄙视我们六个人,嫌弃他的出品。
更多精彩图文请至:
本篇文章来源于
神舟国旅张掖旅游频道(
http://www.shenzhouguolv.com/zhangye/)
本文地址:
http://www.shenzhouguolv.com/zhangye/youji/2925.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