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时间:2008年4月29日-5月3日
路线
胡适故居―上庄茶厂―胡开文墨厂―棋盘村―胡氏宗祠―胡宗宪故居―徽杭古道―胡雪岩纪念馆
说明:绩溪城内很小,溜达着到处看即可。
推荐美食:
霉干菜烧饼(10元30个)略微有点辣,鲜、香!还耐储存。
旅游总费用:1730
第一天:
13:41乘坐2239次火车,从南京西出发,途径马鞍山、芜湖、宣城,19:26达到绩溪县。
以前去黄山时,做过这段火车,沿着青弋江走,风景很好,可是这次去发现水变混了,傍晚也不见炊烟了,记忆中的恬静风景都不见了,十分一般,下次还是座晚上的火车去算了。
从火车站走到汽车站,大约需要15分钟,早知道有点累,就打个车,5元起步价达到,主要是肚子饿了。
晚上入住锦江快捷酒店(汽车站的对面),原来预定的价格是80元/大间,老板娘非要涨10元,据理力争,没用!而且天不亮就很吵,早上睡不着,起来一看,原来后面就是中巴车站,赶紧换地方。
刚来就碰到不诚信的商家,很扫兴,还好后来一切都顺利。
想找个饭店吃饭,转了一大圈,硬是没发现专做餐饮的饭店,不想去酒店的餐厅吃,就在大排挡随便吃了点,发现菜并不便宜。
顺便转了几家酒店,最贵的是徽商大酒店,260/晚。
第二天:
早上先去昨晚踩好点的胡仕大酒店,140元/晚,硬件能达到3星标准,挺干净的,就是楼上KTV要闹腾到23:30左右,还好偶们是夜猫子,习惯了。
到中巴站(社会客运南站),做上去上庄的中巴(9元/人),约一小时路程到达上庄镇,沿途风景不错,可惜错过了油菜花的盛开时间,途中经过了棋盘村,决定回程时去玩。
车停在镇政府门口了,往右边地势高的街道走就对了,村口有一水坝,山清水秀的,景色不错,可惜有点脏,象所有的古村一样,有两颗大树镇守村口。
村里有箭头指向―胡开文纪念馆和胡适故居,按照箭头所指方向转一圈,并不大的地方。联票,21元,1元是保险(包括讲解)。
沿着适之路,找到了胡适故居,只有我们两个游客,但是讲解的大姐很热情,讲解得也还算详细。胡适故居并不大,修缮得比较整洁,是因为他的生平、经历让这幢老宅有了内容,倒是看到两个燕子窝有意思,刚孵出小燕子,大燕子在觅食喂养,进进出出的,一点不怕人。
出来在小巷子里穿行,时而看到人家的院子、菜地,很悠闲的生活场景,所有的人都无视我们好奇、探头探脑的窥视,但一旦问路,确都十分的热情,狠不得领你去的样子,看到一个老伯在卖辣椒苗,我们不识,还去扫了下盲,呵呵……
路过一个茶厂,里面堆满了刚收的茶叶,研究了下,发现采得比较粗,不如我们这里精细,在厂里乱窜,参观人家的设备,四处拍照,也没人来制止,可惜没有适逢炒茶的场景。
老板娘拿了几种茶给我们看,样子都不大好,不过味道还算清香,老板娘让我们去下面她家的总部去看,没想到还有两个厂呢,说那里有好茶,做来时的中巴就可以了。
走不远就到了胡开文纪念馆,其实就是他家以前的老宅子,很小,正门还在修缮,已是中午饭时间,讲解员大姐没啥心思了,我们乐得自己到处看看,听说走下去不远,就有一个挂着胡开文牌子的墨厂,我们决定去看看。
到午饭时间了,走到镇政府旁的一条小街,有几家饭店,我们挨家评判,有一家,里面有一桌当地的公安在用餐,店里还挂着绩溪烹饪协会的牌子,我拍板就在他家吃了。
事实证明我是英明的,菜虽然贵,但味道不错,是我们吃得最满意的一餐,蕨菜炒肉丝、红烧小河鱼(鲜),油焖笋做出来是清炒的样子,我们初看还挺纳闷的,但味道极好,一共要价70,偶也同意了,好吃就行,呵呵……
饭饱溜达着去了墨厂,只有一个老师傅在那里用锉刀磨墨,说是出口的,进香的人用的一次性的,1毛钱一条,但9道工序也一样不少,没想到纯手工的东西这么便宜。
我们还是四处乱窜,到处参观,最后去了他们的门市部,左挑右选,买了两条80年代的老墨,两条新墨,才花了30元,实在太便宜,只有家里只有砚台,还得把笔和纸配起来,才能拉开架势写大字呢。
走回镇政府门口的中巴站等车,还有一刻钟,偶决定到旁边的信访办借座会,LG还不敢,结果人家热情得不行,还给我们泡两杯茶,聊得差点忘了赶车。
几分钟就到了上庄茶厂,车资1.5/人,因为我们没有零钱,就只收我们1元/人。茶厂就是老板自己家,门口围座了5、6个中年妇女,在那里从炒好的茶中往外拣杂物,边说笑边干活,挺有生活气息的。
LG和老板相谈甚欢,探讨与我们江苏的采摘、炒制上的区别,茶叶的销售渠道,把老板唬得一楞一楞的,呵呵。
我们买了半斤野茶、半斤高山茶,共花费100元,茶叶闻起来很香,就是卖相不好,他家还有自己做的乌龙,闻下涩味比较重,估计是半发酵的火候掌握得不好。其间不时有农民拿着刚采的茶叶来买,我观察了下,一般一斤1.5元,老板说六斤叶能炒出一斤茶,一般也就卖20-40元/斤。
在路边等到下行的中巴,到棋盘村是8元/人,经过了旺川等村子,听说景色也不错的,没有停留了。
棋盘村的路口竖这一块介绍牌,原来村子是石守信的后裔,村中道路建成棋盘状,因而得名。
估计来得游客不多,村民什么好奇地盯着我们看,个别老人、孩子干脆就跟着我们,让我们觉得民风十分淳朴。村里的石板路古色古香,很有些韵味,并不比江南出名的一些小镇差,只是缺乏保养和包装,显露出破败的样子。
一般古村落里都有祠堂,我们也想找去看看,可惜只有废墟,堂前尚存一口池塘,塘中有一个人工小岛,草木葱茏,远望颇有意境,想必当初也是为了风水而修建起来的。
按照介绍,这里有安徽保存最完整的最早的魁星阁,问了个年轻人,说不知道,问了个老人家,才知道在村的西头,找过去,发现是个很小的建筑,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而且修缮得很新,不象古建筑,上面有很多人的留言,弄得很有生活气息的样子,希望以后大家手下留情,在博客上留言,不要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哈!
有点扫兴地折回村里,看到一个村民在剥树皮,上去一问,原来就大名鼎鼎的杜仲啊,把树梢砍下来,剥了皮后的树干滑溜溜的,象泥鳅一样,好玩!树干掂掂分量颇重,应该质地比较密,是做家具的好材料呢。村民说树皮前几年能卖10几元一斤,现在只能卖2-3元一斤了,这是好事,说明杜仲种植得多了。
我们问他村里还有什么可看的,他给我们指了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宅子。我们谢过村民,摸过去,一走进巷子,发现果然与别处有些不同,比较干净、整洁,看出是修葺过的,巷子的东头还有一个圆形花门,上书“紫气东来”。
挨着东头就是那座老宅,象所有的徽派老宅一样,外观并不显眼。LG在门口犹豫,我说:怕什么,进去看看,遇到主人就打个招呼,正好聊聊,拽这LG就进去了。
房子里面真是别有洞天,很完整格式的徽派老宅,到处都是精美的木雕。一位老先生应声从房间出来,一聊之下,老人一家已居上海,老一辈已过世了,今年春节回来,看房子的亲戚节后没来,他们走不了,只好自己照看宅子,一来没人住老房子朽得快,二来不安全,很多收旧物的人在农村里流窜,会丢东西。
老先生看来是个文化人,正堂的八仙桌上还放着一本《辞海》呢。我们就势座下来聊了两个小时。知道这宅子是清光绪年间建的,比胡适家还早呢,一直家境比较殷实,所以保存较好,且老先生现在经常还会修葺,但是毕竟花费太大,木雕已出现腐朽的迹象,据说政府正还这个月派人来帮村子里防白蚁了。
老先生说,当地民风淳朴,贫富差距历来不大,百姓安居乐业,又崇尚文风,因此原来古建筑、古宅子、古家具、古书画很多,只是文化大革命时毁了很多,如他家所有的木雕的头都被砍掉了,大门口用石灰、水泥糊起来,砖雕也辉了不少。不肖子孙把祠堂给拆卖了,近年来文物贩子在农村里到处低价收罗古物,因此村子里的古物几乎很少了。
他的一个亲戚的房子,是明朝年代的,家具早被贱卖光了,剩下一个房子也无里维修,他花3万元买来,陆续修葺,但也比较吃力。
若不是要赶末班车回去,真想在老先生家里多聊一会儿,那种感觉真得不错,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悟。
想想老房子,参观是好的,真要住在里面,还是不舒服的,我喜欢光线充足、温暖的房间,老房子都是阴暗、潮湿的。
老先生送我们出来,到宅子对面的小花园里参观下,一大捧粉红的芍药开得好茂盛,好多蜜蜂在上面忙碌,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好羡慕老先生夫妇两的生活噢。
PS:阿姨一直在安静地忙自己的事,忙完了就座在旁边听我们聊天。
依依不舍地离开棋盘村,8元的中巴又把我们送回了绩溪。
本来以为上庄的景点一般呢,没想到我们玩得很开心呢!也让我们很仰慕这个地方,去书店买了本《魅力绩溪》和一张模样象手绘的地图。在小城里窜来窜去,发现有很多卖黄山屯溪烧饼的店,看到有网友说好吃的,就买了尝尝,原来是霉干菜烧饼,又脆又香,还有点辣,确实不错噢!
晚餐是在汽车站前的几排街上的排挡里,选了家人多,按照别人桌上的菜点,好几样都卖断了,味道还不错,就是太油了。
虽然没吃几顿,但总结出来绩溪菜的特点:重油、重色、重味,我们有点吃腻着了,不过总比不好吃的地方要强啊。
晚上没啥可去的地方,就在酒店里老实呆着,为后面的旅程养精蓄瑞了。
(胡适家的两个燕子窝)
(上庄茶厂)
(正在分拣茶叶的大妈)
(胡开文墨厂的流程)
(老师傅在手工制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