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舟国旅
神舟国旅 > 陕西旅游 > 陕西旅游游记 > 求得慧心五台归

求得慧心五台归

发表于 2010-02-24 00:41

1、情历大悲思大智

自去过普陀山,见过了观世音菩萨,情历大悲,写过《普陀山悲观音泪》的游记散文,成为很多观音文化中的沧海一粟;我就想把四大佛教名山兜游一圈,把四位菩萨拜访一遍,而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与文殊菩萨自然的就成了所余三家之首,我渴望再能心经大智。首先,因为我是感性的,我嗜好文字――虔诚并痴迷,我希望我能在文字方面有所殊行,因而“文殊“这两个字莫名中对我有无尽的引力。同时,我也是理性的,毕业于工科院校,从事的是理性工作,我一直用的一个笔名就是“耘智”,希望自己耕耘智力能在世间留得一些经验感悟和体会的只言片语给他人以启迪与提示,慰己且励人,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志趣所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菩萨是大智。许多人都曾笑话过我“耘智”象个和尚的法号,但我也不以为然,因为朦胧中那说明我与佛的缘。此外,按照西方星座的说法,8月份出生的我是狮子座,而文殊菩萨的坐骑亦为一狮子,象征着智慧的威猛。我想这也都多少增加了我对大智文殊菩萨的向往与想见的渴望。

2、置身台怀看五台

2004年7月,五台山之旅终于在一次《宁波日报》社组织的内蒙――山西考察研讨活动中,我如愿成行了。告别内蒙古灰腾锡勒大草原,一路奔波,经大同,入太行,过雁门,穿谷绕山,我带着寻找智慧的心,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五台台怀镇,下榻于五峰大酒店。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隅,连绵太行,横跨晋冀,由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环抱而成,顶无林木,如垒似台,故名五台。五座主峰以五方命名,分别为东台望海峰、北台叶斗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其中,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独立为峰,五座台顶各具景观。而五台山的中心地区因地处由五台形成的怀抱之中,因此称为“台怀”,是一个山水环绕的秀丽山镇。形胜于体,大势有大意,置身台怀,环览五台,我觉得与一般佛门胜地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穴”格局不同,五台山从地势上更象一五指翘起并拢的左手掌:东台望海峰为小指,北台为无名指,中台为中指,西台为食指,四山相连成一脉,南台则相对独立,为大拇指,而台怀镇寺庙林立所在是手掌心所在,顺山而下的清水河则是主要的手纹线。当然就高度而言也许与手指并不完全匹配,如北台最高而中指最长,但作为中指因成佛印向中间靠拢而弯曲使高度减降,也完全在情理之中,重要的是形若左手掌亦无形中代表了文殊是释迦佛左肋士的佛位。佛心观自在,无声胜有声,我不禁为自己的发现而如伽叶般的捻指微笑。五台山山势雄伟,峰高谷深,可谓心怀高远又虚怀若谷。台怀在于一种“怀”,作为一种博大与包容,五台山在地理上已经为精神的积聚奠定了先天的基础与气质,我想也许这才是五台山最大的风水所在。

“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五台山是清凉世界,也是金色世界。五台山的庙很多,既有汉地佛教寺庙,又有藏传佛教寺庙,不仅保留与汇集了各个时代的寺庙建筑,也更融汇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不同的佛教派别。兼容也是一种智慧,我想:也许这才成就了其“青黄两教共一山,和尚喇嘛同诵经”的佛教中心地位。据说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第二年就上了五台山――显通寺的前身与洛阳白马寺仅相差一年。五台山的寺庙在唐代最多时曾达到360多所,现在也是我国保存寺庙最多的佛教名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台怀镇的“五大禅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目侯寺,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大方广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据说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曾名清凉山的五台山是唯一具有记载与佛经出处的。对于此,我觉得只能说是冥冥注定,天造地设,机缘巧合了。大千世界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融,也是无所不有的,任何想象在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拓展中,总可以找到其注脚点的。

3、菩萨顶上拜真容

第二天一大早从五峰宾馆用过餐,我们乘车到了菩萨顶。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富丽堂皇,也是最大的喇嘛寺,是众多黄庙之首。它坐落在五台山中心区灵鹫峰顶。灵鹫峰顶,传说就是文殊菩萨居住、说法、演教的地方,故此而称菩萨顶。五台山之所以成佛教名山,与菩萨顶下的灵山――灵鹫峰具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里被最早的西来者认为与西方的灵鹫极其相似的,而奉为佛家宝地的。菩萨顶的寺名叫“大文殊寺”,俗称“菩萨顶寺”。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真容院”,这个称谓还有一段神话故事。相传寺庙建成时,有一名叫安生的塑工不招而来,请求建寺的高僧讲述文殊菩萨的真容,高僧说:“佛法无边,大圣德像我又怎么说得清呢?”于是他们共同祈求菩萨显身,七天后,忽于云际显现金像,逐图模塑成佛像,因此而称真容院。心诚则灵,这个传说不仅让我了解了菩萨顶的特殊之处,更让我一路上寻寻觅觅,并不是心里真的想有什么奇迹出现,或者见到佛光,或者见到修行深厚的老僧,甚至见到文殊菩萨的显灵,但是我想能够一睹“真容”,怀着求真的心在礼佛的过程中可以多少得到一点真知灼见。

菩萨顶是按皇家的宫廷造型营建的,十分壮丽,殿宇上覆盖着黄绿蓝三彩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台山。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据说这是清朝政府特别的恩准。但是,我想这应当不是出自其对佛教的真心推崇,主要还是用来作为自己行宫的原因。从后门走进寺院,里面有很多的红衣喇嘛,我们沿着楼与围墙形成的夹道到达了大锅院。院内有铜锅三口,铁锅一口。几口锅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直径均在两米左右,而深有一成人的高度,怪不得传说中的小和尚在里面刷锅就上不来呢。这大锅,据说只有重大佛事才用。带着对“大锅饭可真是够大的了”的赞叹我走进了有康熙“五台圣境”御坊的文殊殿院。文殊殿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建筑,豪华尊贵,壮丽而神奇。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正脊中间置铜宝瓶,殿内正面供奉着“三大士”,左观音,右普贤,中间就是这里的主人文殊菩萨。塑像藏风浓郁,全都是按照喇嘛教的造像艺术造的。佛台上琉璃佛龛,华丽背光,三尊菩萨均戴五佛冠,黄金脸色,高鼻棱角,含睇若笑,臂膀插花,裸胸露腹,饰以璎珞,双手拢胸,或半跏趺于狮子背上,或结跏趺于双层莲花,持重而安详。其中,文殊好象在思索如何施慧于人;普贤好象在静虑如何开导众生觉悟;观音好象在凝观世间,应化各种知行,度脱众生苦难。凝视着塑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的真容了,一时间我不禁无言以对,脑海一片寂静,不知道该祈祷什么,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接受,只是感觉心地被菩萨的眼神全然洞穿,空净了很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许智慧就是莫名其妙的,而智慧的传授更是讲究心相印灵犀通,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而直指人心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 “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许文殊菩萨在启示我:智慧的前提就在于空,心空则智慧可充满。恍惚中,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也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迷茫中,我走出殿外寻找文殊殿的另一个神奇――滴水檐。据说文殊殿不仅阴雨天滴,而且晴天也滴,以致殿下石阶、石板形成了蜂窝状的小石坑,因此文殊殿也俗称滴水殿。但久觅不见有水滴,我不禁心中怅然。事后我才知道,这已经不在了,多少年前在修复的时候已经因无知而破坏了其檐下结构。唉,许多智慧的不存不是因为对智慧的有意扼杀,而是因为对智慧的无知。“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彻,香烟缭绕,胜幡翩跹;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望着殿前的对仗工整而意义明显的楹联,我在歆享文字中五台佛空间盛况与璇旎风光的同时,不禁感慨风雨沧桑,对滴水穿石心有所得:做什么事都要勤奋与努力,都要含蓄而坚持,只有含蓄才能得以水滴不断,也只有坚持才能得以水滴石穿。

文殊殿院的前面是大雄宝殿,主供释迦牟尼佛,是寺内喇嘛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佛坛之上横置三座须弥座,正中是释迦牟尼,左右分立迦叶、阿难;右尊阿弥陀佛;左尊为药师佛。另外殿内还供奉着藏传格鲁派创始人宗巴大师和他的两个弟子。也许是凡庙都有大雄宝殿的关系,也许是我心中此时过于专注于文殊菩萨的原因,我在大殿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殿门口有一副对联给我印象颇深:“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我喜欢这样的文字游戏与格式,但说实在的,我觉得这副对联似乎放在文殊殿门前更为合适。院内有东西配殿各三间,东为金刚殿,我没有去,我到了西面的带箭文殊殿。传说是康熙皇帝在五台偶见有僧与妇女共浴于池,认为有伤风化,于是张弓射之,但不知去向。待到菩萨顶礼佛,康熙见文殊菩萨身上带箭,不禁叹曰“佛也如此”。对于此故事,我是颇为不相信的。同行的报社领导费主编是个和蔼而认真、纯朴而睿智的长者,也许是我书卷不离手的书生气给他留下了不错的感觉,一路上对我照顾有加也颇有许多共同语言。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时,在别人世俗的重复“佛亦如此”的暧昧爽笑中,他也不禁感到惊诧,眼睛中充满了不解。我想事情的真相也许是真的有不良僧而为,只是害怕受到官家的追查而转嫁于文殊菩萨以逃过劫难,佛大面子大嘛;也许是文殊未卜先知,为了保护佛家的声誉、平静与安稳,避免一只老鼠坏了一锅粥而惹得康熙以此来大闹五台,而显灵自己代僧受过。但是,我也觉得这也可能就是康熙皇帝的一个杜撰,“骑骏马,过皇庄,遇一女子,碾黄粱。轻起笤、慢簸扬,回首辄 步整客妆。汗流粉面花含露,坐拂蛾眉柳带霜。可惜这般风流女,嫁于谁家田舍郎?,他是为自己在台怀镇暗中招幸容貌出众的梅枝姑娘而文过饰非。是呀,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文殊菩萨“佛也如此”,作为其信徒的康熙如此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了。甚至通过故事,甚至还多少给自己披上了一点文殊的影子。如果真的如此,我想康熙真的是聪明,也许用“狡诈”二字更合适;同时,我也觉得康熙也真的是胆大包天,居然敢让文殊菩萨为自己的出格行为而垫背。此外,我想这也多少与藏传佛教有关,因为智慧是欢喜的,自然也就给文殊菩萨增加了一点的欢喜佛色彩。其实只要有童子之心,心中无浊,无论是和谁一起沐浴,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心无碍”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才是智慧的心态。我面对着带箭的文殊菩萨,我不禁想起了在杭州孤山、墓与西泠桥畔的江南名妓苏小小相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20世纪初著名情僧苏曼殊。苏曼殊集才、情、胆识于一身,融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于一体。在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半僧半俗地孤独一世。“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经过三十五年红尘孤旅,英年早逝的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因爱情不幸,也曾流连于青楼之中,但他却能洁身自好,与青楼女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从文殊菩萨联想到苏曼殊,虽是因“殊”字而联想,但事实上文殊菩萨的梵文Manjusri,既称文殊师利,也叫曼殊室利的。我不知道苏曼殊是否因此而名,也是否到过五台山拜谒过文殊,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苏曼殊也是佛。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认为他们与我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虽然是我从世俗的角度比他们安逸,没有他们的波澜与苦楚,但是纯粹的心是我们所共有的。

大雄宝殿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过去的历代扎萨克大喇嘛住处与皇帝的行宫院,但由于前面我的思考耽误了时间,同行的其他人已经远远地走到了前面,我只得忽略放弃了。穿过天王殿和山门,就到了“人天相接处”的牌楼下。牌楼雄伟多姿,绚丽多彩,四柱三门,七个楼檐,中间高大凸起,四柱石条周匝,前后安设斜撑柱,立架稳固。檐下斗拱密致,檐上覆以黄绿两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交相辉映。牌楼中门的大匾上前后镶嵌着康熙的御书“灵峰圣境”,字体为颜欧合体,端庄凝重,神韵脱俗;两侧门上匾额龙飞凤舞,各种花卉、吉祥物等图案装饰得古香古色,为五台山诸寺木牌楼之最。牌楼前蹲卧着一对狮子,古朴大方。留心细看,就会发现左侧的那只石狮没有舌头。相传这对石狮常到寺院偷吃粥饭,被发现后,僧人便设计将尖刀藏在锅中将一只狮子的舌头割掉了,而后面的一只则幸免于难。从此,两只石狮再也没有偷食,一直守候到如今。看着憨厚的石狮,我对于这个传说表示怀疑,我想:不论是谁偷吃了早餐,作为和尚在锅中放刀杀生总是不太可能的,不符合慈悲为怀的佛理。我觉得这其中也许是为了掩饰一个疏忽或无奈:在整个石狮将要雕刻成功的时候,舌头位置的石头却坏了或者不符合要求,只得将错就错,顺其自然。同时,我也从文字谐音的角度揣摩:“狮”同“施”,“舌”同“舍”,我感觉“狮舌没有”的惊讶其实无形中倒是构成了“施舍没有?”的问候。因为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游人与香客一定有人会给寺庙施舍,也有人没有施舍的,这也许作为佛家寺庙看门者的观察与表白。也许传说浅显易懂了,这反而是无人体会了。当然,这里面也许更有智慧启迪的深意:沉默是金,告戒来人不饶舌吧。但是不论如何,你不得不佩服对于石狮无舌的事实发生后,在文殊菩萨智慧的佛光笼罩下,时人因此而编撰的故事的巧妙。

牌楼附近是一个绝佳的览胜观景点,置身牌楼下,手抚门柱,回身四望,远处的山,山上的云,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都收入眼中,深感“灵峰胜境”四个字点得妙。在牌楼之下就是自下而上的108阶台阶,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并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而菩萨顶一百零八级台阶,就代表着一百零八个法门。每踏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解脱一种烦恼。当你踏完一百零八级台阶时,就等于已把人世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没有烦恼的人了。不过在行走的一定用心计数,而且只有正好数得108才是“无忧无虑”,数少了则是“烦恼不断”,而我数到108的时候居然还有一个台阶未走完,按照导游的说法,我这是叫“自寻烦恼”。但面对天梯尽处长长影壁上红色的大“佛”字,我没有感到一丝“自寻烦恼”的不快,我觉得这正是文殊菩萨对我忧郁性格的正确认识与点化,人生百年是不可能没有烦恼的,没有烦恼也就没有了去化烦恼的欢欣与愉悦了,关键是不能“自寻”,但是我却是经常徒生烦恼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对智慧与事业的追求以及生活的快乐指数,今日的验证让我对自己认识更清楚了,解得烦恼无心忧,这应当也是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

4、智深禅杖觉轻重

从菩萨顶出来,在半山腰我们到了鲁智深的演武场。按水浒故事的传说,鲁智深出家五台、大闹五台所在也就是这当时的文殊庙。“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我觉得当时的寺庙智真长老,能够认为鲁达“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而在戒律与管理上对其格外网开八方;虽然是师傅,但赐予了他与自己首字平行的法名――智深,而且临行前赠与鲁智深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的偈语也让他受用终生。从这个角度上思考,我觉得智真真的是一位大师,也真的心胸开阔。凡事后观,我认为也许智真长老应享有更高的尊重与怀念。

鲁智深的铜像高大威猛,前面摆着一条很重的禅杖,大概有100斤重,据说举8下就可以得到一件纪念品。也许由于抓点的把握不准,也许是此前在草原耗费体力太多的原因,我在试举1次之后只再举起了7次,虽然这已经让同行者惊讶,但我的感觉还是功亏一篑,遗憾不已。事后,我想这也许就是文殊菩萨在提醒我一切要点到为止适可而止吧。8下你已举到,得不得所谓的东西又有何关系呢?人生中其实更多的不是“举不起”,而是“放不下”,放不下则有牵挂,有牵挂则人生不会无碍而行。有此体会,这不是比得到什么物的纪念更值得珍惜吗?

5、遥望黛螺小朝台

“不登黛螺顶,不算游五台”,在下山途中一平台处,我放眼远眺,看到了远处的黛螺顶。巍巍高山的半山腰耸起了玲珑的一座小山峰,小山形如大螺,草木凄凄,一片黛青。山上云雾缭绕,山下寺宇在山林木间若隐若现,如半空中的刹土佛国。黛螺顶在五台山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其文殊殿内的佛坛上五台的五方文殊(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东台顶的孺童文殊)一应俱全。相传乾隆屡次来五台山登台顶上香,拜文殊菩萨,都被风雨所阻。可乾隆又十分想拜五方文殊。他就下了道圣旨,命令黛螺顶的青云和尚五年之内想出一个朝拜五方文殊的办法。转眼间三年过去,青云和尚还是无计可施。一天,有个小沙弥栓柱小偷吃了贡品,犯了寺规,青云和尚便惩罚命令他三天之内想出一个朝拜五方文殊的办法。三天后,小沙弥栓柱想出了个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正殿,登黛螺顶就等于登五台顶,进正殿朝拜五方文殊等于朝拜五个台的五方文殊,问题迎刃而解。从此以后,游山僧侣到此寺五方文殊殿参拜,可代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省去许多路径。当然这也有区别:五个台顶都到,拜过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为大朝台;不登五个台顶,只上黛螺顶,则称为小朝台。“不到黛螺顶,不算朝台人”,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乾坤大挪移而已,不过投机与偷懒了,但不可否认这也确实是善事:往今来冻死、饿死、摔死在大朝台路上的信徒不乏其人,去黛螺顶小朝台真的是简便了很多。

莫以人小而可轻,问题的解决不是出自博学成熟的高僧,而是童心未泯的小和尚,这让我颇为感慨,我觉得其中有更深的启示:那就是无论作什么事情都要要保持一颗童心,我想文殊菩萨拥有五簪童子像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同时,我觉得那个小和尚弥栓应当也算得上文殊菩萨的化身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几百年来,人们关注的只是他所解决的问题的结果,而没有给予他一个认可,对此我觉得着实是个遗憾。“朝廷畏死又昧心,青云投机且贪天。聪明智慧小栓柱,巧改朝台传于近。”我远眺黛螺顶,不禁望而兴叹。

6、悠古深思显通寺

显通寺的牌楼就在通往菩萨顶的路上,牌楼三门四柱,中间高,两边低,正面嵌着“大显通寺”蓝底金字的横匾,字体端庄,遒劲有力。牌楼过后向左一拐,即是显通寺的大钟楼。钟楼高大巍峨,上下两层,下层石卷门洞,正面上悬楷体金字 “震悟大千”的石匾,正如其意,字入眼帘,我心中就不由一震,似乎漫漫而来一种大寺庙才具有的扑面而出的不寻常感觉。钟楼上的幽冥钟据说是五台山所有寺庙中最大最重的一口铜钟,外铸楷书一部,字有万余,清晰可辩,重达有9999.5斤。钟声深沉悠长,我想自然而然佛音也就深入人心了。在钟楼背面的石卷门洞额上刻着“慈云普度”四个楷体金字,又让我心在钟的震鸣中感到一种如云般的轻柔。两副横匾,一前一后,相映成趣,似乎是佛在以既有力又有情的不同的方式在感化启迪在门洞穿行的络绎不绝的众生。

走过钟楼数十步,向右一拐就到了显通寺的第一道山门。山门坐北朝南,三开间,朴素大方,苍劲笃实,但是我觉得与显通寺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的一座寺庙,是五台山佛教享有盛誉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首的佛教地位相比,本门似乎还是小了点,不够气派,虽然我能感觉出一种大家的内敛。事实上确切的讲,本山门原本应当只是东院的正门。里面由南而北分别是五台山佛教协会和政府宗教处、显通寺的厨房和可容纳数百僧人同时斋餐的五台山最大的斋堂――五观堂。与东院相对称的西院原来是五台山的第一招待所,现在则是接待游方僧与居士的客房,据说很多国家领导人曾经下榻于此。我想:如果让我选择,也是喜欢住在这个地方的。

吃住分东西,中间是正院。从第一道山门在东院前向西行走几十米,就到了面东而开的正院山门。这第二道山门相对就魁威豪华多了,色彩也鲜明浓烈多了。尤其吸引人的是:在挂着“大显通寺”匾额的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碑,碑身上,一边是大草“龙”字,一边是大草“虎”字,自由挥洒,一笔写就,字形具有龙虎的形象,为雷雨居士所书。据说,佛寺建址需讲求风水,除了靠山之外,总以左青龙、右白虎为佳,显通寺山门两侧,无此二山,故立此二碑为补。但寺庙中用龙虎把守大门,总让人觉得奇特。但是我觉得这只不过是后来的变化与补充而已。因为显通寺作为最早的五台山的寺庙,应当说是以中台为靠山,以东西两台为青龙白虎护山的。只是后来在台怀随着寺庙的增多与分化,尤其是后来黄教之首的菩萨顶在灵峰建立、发展与兴盛,将这种风水置于身下而专享了,黄庙也超越了青庙。风水是天然的,也是人为的,我认为这“龙、虎”二字其中应隐含着风水的自我调整,高人点化的背后也许是青、黄两派的角力。我觉得:康熙在显通寺挥剑试铜殿,让金殿的铜柱平添一道裂纹,并且让菩萨顶的庙顶使用黄顶琉璃瓦,都隐藏着清朝政府对黄庙的暗暗支持。但是,我想康熙也许忘了这里是青庙,不作好青庙,又怎么能护佑清王朝的千秋万代呢?青黄不接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危机。

显通寺正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前后有七层殿堂,左右禅房客房分列。庙宇深深,院内青石铺地,细草杂花,古树浓荫,香烟缭绕,梵音琅琅。置身其中,开阔高深之情我顿时油然而生。院最南端是五开间的清代观音殿,主殿内供奉是三大菩萨:观音居中,文殊、普贤分列两侧,因此该殿也称“三大士殿”。此外该殿所在也是过去水陆道场所在,所以也叫“水陆殿”。看着这里的观音,我不禁想起普陀山来,我想日本僧人慧锷也许就是从这里礼五台山而得观音菩萨像的吧,也才开始了以不肯去观音庙为起点的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发展吧。另外,在殿东侧还有“地藏王殿”三间,这真的让我感觉此寺庙的不凡与大度,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四大菩萨中似乎地藏菩萨总是被冷落,但是我觉得作为大行,地藏菩萨相对来说其似乎更象佛家的精神,“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誓言是多么的坚强与让人感动。

观音殿对面是文殊殿五间,单檐歇山顶,后置重檐抱厦,装饰华丽,宏伟壮观。门上方“大文殊殿”四个魏碑大字的匾额,气派非凡。前檐柱挂一木刻对联“德相非空非有应随机以恒周,法身无去无来住寂光而不动”,颇有禅意,而且贴切文殊菩萨的特点。殿内佛坛上供奉着7尊文殊菩萨塑像,正中是骑着雄狮的大智文殊,背后是甘露文殊,左右按照五台方向分布着五方文殊:东台顶聪明文殊、南台顶智慧文殊、西台顶狮子吼文殊、北台顶无垢文殊、中台顶儒童文殊。这顿时让带着虔诚的心踱入其中的我心中充满了愉悦,令我喜出望外。因为自菩萨顶下来自远观黛螺顶后,我正为自己不能拜谒五方文殊而遗憾,却不经想原来这里一应俱全,文殊俱在,而且更多。面对着文殊诸像,我不禁陷入冥想:文殊的不同法身一定有着不同的含义,也一定有智慧的真谛深藏其中。也许是文殊慈祥文雅的面容,也许还是我一贯说文解字的思维使然,我在与几位文殊若有所示亦无所示的目光、若有所言亦无所言的唇语的对视中,忽然觉得几位文殊的名字似乎就是智的诠释与对我求智的启示:东台聪明,而耳聪目明谓之聪明,也许是在说明智力的来源首先是来自于对外界的接受上的正确与敏锐;南台智慧,而实践出真知,真理应用来,这也许是在告诉人们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才干;西台狮子吼,狮子平时是沉默的,但却永远保持着一种“不鸣则以,一鸣惊人”的气势与实力,这也许是在重申在生活中“厚积而薄发”的道理,这或许还是佛家禅宗对悟的“顿喝”;北台无垢,人性只需不染而空净自现,这也许是在嘱咐我们只有保持一种心灵上的纯净,不受贪、


本篇文章来源于神舟国旅陕西旅游频道(http://www.shenzhouguolv.com/shanxi/)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guolv.com/shanxi/youji/33745.html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关键字: 山西 游记

上一篇:漫步长安城   下一篇:暂无
邮轮旅游

陕西线路推荐

陕西游记

  • 西行漫记(西安——兰州) 2010-03-23 11:48:04

    西行漫记(西安——兰州) 06.08.28 (一) 经过出行前的调查了解,宝鸡到天水仍在修路,路不好走。我们决定走 312 国道从西安到兰州。 06 : 19 从西安起步

  • 西安后花园----秦岭 2010-03-20 16:29:42

    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岭最为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

  • 西安游记第二日(陕博,大雁塔,碑林,大唐芙蓉园) 2010-03-20 16:32:11

    6月18日,中雨转阴。 独行第二日--陕博,大雁塔,碑林,大唐芙蓉园 雨下了一整夜,早上还没有停。跑到酒店大堂上网查华山明天的天气,有的网站说下雨,有的说晴,在今天去与不

  • 西北行(2)——西安 2010-03-20 16:33:00

    从重庆到西安买的是重庆站的火车票,打个的过去司机指着前:s梯,要买一块钱的票才能下去,又见识了一下,隐约听见广播介绍说这个电梯还是全亚洲还是全世界最长的电梯来着,滚下去可

  • 8月27日-9月1日四日游西安(三) 2010-03-20 16:36:25

    8 月 29 日 今天是俺的生日,早晨不到 5 点就在睡梦中听到悠扬类似歌曲的男声,因为小时候住在北京牛街附近,知道这是穆斯林的唱经,但是不知道为啥这样早,难道穆斯林都是

  • 西安兵马俑-有一种力量叫“命运” 2010-03-20 16:36:44

    穿过千年的风沙与等待,越过几世的轮回,我们相遇; 仿佛长途跋涉、背井离乡不过是为了与你的不期而遇; 分别时,我们许下誓言:等我,等待再见的那一天; 当时我们不知道,人生还


常见问题
独立成团的定义
合同单房差是指
纯玩.购物的意思
双飞.双卧是什么
付款与发票
可以刷卡吗
对公转账可以吗
发票如何开
支票公户转账
签署旅游合同
签约流程
可以不签合同吗
传真签合同
旅游合同范本
旅游其他事项
旅游保险事项
签证问题解答
退团.退款解答
参团其他事项

010-64410618(长途免费)

来电将统一显示为 010-6441061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22:00 周六、日10:00-18:0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打款账号  |   诚聘英才  |   发展历程    |   免责声明  |   预定须知  |   申请链接

Copyright©2011-2025 京ICP备2024098069号-1 shenzhouguolv.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产品提供商为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110000001137204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BJ-CJ00080

  • 神舟国旅 500强企业
  • 北京工商网上亮照
  • 中国互联网协会
  • 支付宝特约商家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网络110报警服务

关注我们的微信

微信账号Vjiangliheng

扫一扫,添加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