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五月一日。
来里斯本之前我就知道里斯本有个很古老的蛋挞店,我就希望有就会去尝尝。没想到,我们吃午餐的中餐馆对面就是有悠久历史的1837葡式蛋挞店(贝伦区(Belém)杰洛尼莫修道院旁边。
一家小小的蛋挞店,清真风格的墙面,马赛克拼花地砖上的店名和“1837”,骄傲地昭示历史以及市井生活的生生不息。
蛋挞,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葡挞可以热吃或冷吃。食用时可洒上肉桂和糖粉。
葡萄牙式奶油挞,又称葡式蛋塔,港澳地区称葡挞(葡萄牙语:Pastel de Nata 或 Pastéis de Belém),是一种小型的奶油酥皮馅饼,其焦黑表面(是糖过度受热后的焦糖)是其特征。相传最晚在18世纪葡萄牙里斯本杰洛尼莫修道院的修女发明的。据说在1837年,一群修女在一次政治斗争中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被赶出修道院,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开了家小店,把修道院中还不太成熟的一种甜点作为主要产品,结果意外地“一炮打响”,且流传至今……当时因为店位于里斯本的贝伦区(Belém)而称为贝伦蛋挞。
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Andrew Stow)将葡挞带到澳门,改用英式奶黄馅并减少糖的用量后,随即慕名而至者众多,并成为澳门著名小吃,其后分店至两岸三地、日本、泰国、菲律宾、韩国,且仿制者不少。他与太太唐志慧1997年离婚后,他继续经营在路环的老店(安德鲁),并在澳门大学开设分店。而太太则以玛嘉烈之名在澳门半岛经营两分店并与肯德基合作。
1990年代末期,葡挞以“葡式蛋挞”的名称风靡台湾及香港,众多葡式蛋挞专卖店大量开设,包括肯德基等均赶上此一热潮,葡式蛋挞顿时成为热门商品,甚至导致蛋价上扬,鸡蛋供应不足的地步。今日盛况虽已不在,但仍有忠实喜爱者。肯德基虽收掉葡式蛋挞专门店,但仍在店面提供葡式蛋挞。
着迷蛋挞的人大概都会憧憬两个蛋挞店。一家是坐落在葡萄牙里斯本贝伦区,创建于1837年的蛋挞店,是蛋挞的“元祖”。另一家则是位于澳门约翰四世大马路小巷中的玛嘉烈蛋挞店或路环岛上的安德鲁蛋挞店,是蛋挞风靡的转折点。(另在,2006年10月26日澳门日报、10月27日香港苹果日报与10月31日东森新闻网刊载,安德鲁在10月24日清晨慢跑后因哮喘发作去世,享年51岁)
贝伦区这家店直到现在,只是在原址内部不断扩大面积,决不开分店或特许经营,但外卖量极大。可以想象,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让单价仅有0.9欧元的蛋挞为这里持久地带来滚滚财源……
既然碰上,就买几个尝尝,一盒六个,两个、两个扣着装。
不尝不知道,正宗的蛋挞:皮是那么的薄、那么的酥脆,“馅”是那么的润滑、那么的温热、那么的甜香适口……
一个小小的甜点,竟有着170年的历史,竟因为政治、宗教、文化原因有着曲折的故事,象世上的许多东西,无心插柳、歪打正着、以小见大、传承文明……
里斯本杰洛尼莫(JERONIMOS)修道院是一座宏伟的歌德式建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始建于1502年,直到16世纪末方兴建完成。它是最能代表葡萄牙海上强国时代的建筑物,为曼奴埃尔式建筑,它融合了哥德式及文艺复兴建筑特色并加入所谓的曼纽尔风格的精华。是最能代表海权时代葡萄牙荣景的建筑物,结合哥德式及文艺复兴建筑特色并加入所谓的曼纽尔风格而成。里面安葬着航海家达・伽马和海洋诗人卡蒙斯。教堂后院的回廊建筑以航海为题材装饰,回廊后是典雅的中庭花园。被列为欧洲十大最美丽的教堂之一
(1837年的葡式蛋挞店外观)
(蛋挞店里的顾客们)
(店员在把蛋挞装盒)
(外卖蛋挞盒的包装(最多六个一盒))
(最古老的蛋挞店的蛋挞)
编号: 206 满意度: 98% 出团日期: 天天发团
景点涵盖全:一次性玩转3大世界级景点和众多特色景点 升级餐标:羌家喜宴、宫廷藏宴、藏式土火锅、萝卜老鸭汤 超值赠送:走进臧家《藏迷》歌舞晚会
¥2680 |
查看详情 |
西班牙葡萄牙游记之三,三,之三,游记,葡萄,葡萄牙,西班,西班牙,
西班牙葡萄牙游记之一,之一,游记,葡萄,葡萄牙,西班,西班牙,
葡萄牙古堡,古堡,葡萄,葡萄牙,
小K的葡萄牙游记-Day1初面里斯本(图)相信很多人去过欧洲但是肯定很少有人去过葡萄牙去了之后我可以给大家推荐那里不但有西欧
匆匆而过的葡萄牙(西葡旅行日记之二),之二,匆匆,旅行,日,日记,而过,葡萄,葡萄牙,行,
2009年五月一日。来里斯本之前我就知道里斯本有个很古老的蛋挞店,我就希望有就会去尝尝。没想到,我们吃午餐的中餐馆对面就是有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