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在写到南昌时曾说,南昌是一座没有意思的城市,幸好城边有个青云谱。于是我慕名而去,却没有领略到那种朝圣般的喜悦。也许书画早已成为中学时代似曾相识的梦了。
不过,从一个非书画爱好者的角度去看青云谱(现称八大山人纪念馆),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闲谧,却也另有一番成仙悟道的意境。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南昌倒底是“火炉”,仅仅6月,就已经燥热得惊人,直到从市中心坐上半个多小时的车,走过15分钟的路,看到一片密密匝匝的青砖小瓦形成与“城市”迥异的清秀风景,才知道在繁华的都市中寻一方心灵的绿洲,竟是不难的。
走进青云谱的大门,浓浓的凉意便拂面而来: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有着传统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的殿宇,显得格外静谧。见证了数百年岁月的古樟树、苦槠树,长长的枝干和叶子盘根错节,有的就在我们头顶织成密不透风的窗帘,有的则宛如绿绒绒的地毯。
古树脚下不远处的泉水依然像数百年前一样哗哗流淌,水边长满青苔的石头清晰可见,掬一捧山泉入口,感觉甜甜的。长廊曲径通幽,顺着小径步入竹林深处,苍翠的竹子高直挺拔,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我顿觉宁静,身心也感到愉悦了许多,
在八大山人石像旁的石桌前坐下,抬头可见绿草茵茵、微风席席,静息可闻草木香馥,手揽书卷则获得难得的时光。如果几个好友结伴而来,谈心闲聊,品酒饮茶,倾听树林里发出的昆虫叫声,或者更有一番精妙。
馆里游人不多,讲解员便格外悠闲地捧着一本书画集坐在那里看,也许是“凡书画当观韵”吧,一本画集还未合上,阳光已悄悄地从清晨的刺眼变成了下午的明媚,又变成了傍晚的昏黄。
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
在小院中坐了许久,感觉到心灵逐渐由浮躁渐归宁静,我才走进八大山人随情随性的独特心灵世界。
曾经听说,晚年号为八大山人的朱耷,其人品和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齐白石、李苦禅、张大千等近现代著名画家都受到他的影响。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十大文化名人中就有朱耷,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太空星座。
但走进已辟为展室的简陋木屋,我才知道,隐藏在他愤世嫉俗和特立不羁背后的,竟是天翻地覆的长叹与悲凉。
导游告诉我们,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后裔弋阳王的七世孙,他8岁时能作诗,11岁能画青山绿水,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宗室贵胄、少年得志,朱耷的前程,并该是一帆风顺的。
但一场国破家亡的沧桑巨变彻底打破了19岁朱耷的金色梦幻,和很多明王朝后裔一样,出家,几乎是他们逃避追杀的惟一出路。
朱耷不得已削发为僧,十几年后,又当了道士,然后,他拾起了画笔。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而其清脱纯净、淋漓酣畅的画风,也从此成为近代大笔写意画法的始祖。
坦率地说,书画我是外行,但面对以少胜多、满目苍凉的萧瑟意境,仿佛已看到了画家那倔强傲岸、落寞清高的性格,这也许就是画的最高境界:“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
难怪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现在,八大山人纪念馆陈列着八大山人和其弟牛石慧的书画作品100多幅,还有八大山人墓及遗像、墨迹、雕刻、明遗铜钟、铜瓶、三足狮鼎香炉等。
我在近百年来中外学者关于八大山人的众多专著面前徜佯再三,最终决定买一本传记,好把这别样人生小心地装进灵魂的深处,细细的品味。
成真仙之第一境 寻得桃源好避秦
不过,在众多寺庙道观中,愤世嫉俗的八大山人为什么挑选青云谱作为终生隐居之地呢?
原来,青云谱竟是一座已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老道院,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曾名“太极观”、“太乙观”、“天宁观”等,是惟一保存完好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
直到顺治18年,八大山人偕其弟隐居于此,根据“吕洞宾乘青云来告祥于圃内”的故事,开圃种菜,自食其力,才取名为“青云圃”,后人改“圃”为谱,以示青云传谱,得以流传至今。
现在的青云谱建筑群,规模和风格与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道院大抵相同。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殿宇中部为方丈堂,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道院内至今仍有着万历古井、仙人桥、净明真境、鹤巢黍居、羲之墨池等许多文化遗迹。
青云谱的仙风道骨,就汇集在真实的历史和想象的传奇之中。
据传说,早在周朝,灵王太子姬子乔就曾受仙人指引,在这里修道,他以土砖、茅草盖了一间房子,题“黍居”二字,表示不炼出黍米般的金丹,决不罢休。经过30个寒暑,终于炼出了闪光的金丹,服之羽化登仙,修成正果。
而后此处就成为历代道人修炼的宝地,被誉为“成真仙之第一境”。八大山人在此修道时,也曾在自己的住房题了“黍居”二字。
青云谱道院的水池边的石墩,也是青云谱最著名的“钓鱼得道”一景。相传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在这里隐居的几十年间,每天就在这里无饵垂钓,粒米滴水不进,冬夏寒暑风雨无阻,终于得道成仙。
没人知道梅福在无饵垂钓时都在想些什么,但我想,会不会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的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于是我开始困惑于玄妙的时间和空间的转换,闭目暇思,一任天上人间。
附: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1626~1705),清代画家,清初四僧之一,江西南昌人。1648落发为僧,字刃庵,号雪个、驴、人屋、八大山人。有许多奇特的画押,如 “添鸥鹚”、“拾得”。署款“八大”,也常连缀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其愤懑之情。朱耷兼善诗、书、画。诗的格调古怪而幽涩,充满神秘性和讽刺性。书法源于王羲之、颜真卿、王宠等人,而能以秃笔传达出傲岸不驯的情态和流畅秀健的风神,自创一格。绘画最负盛名,擅长花鸟、山水,其阔笔写意花鸟画,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南昌市也可以赏樱花-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茶花展内顺路看樱花,也可,以,南昌,可以,昌,林业,樱花,江西,研究,研究院,科学,科学研究,花,花展,茶花,
周游华中D9 - 恋恋归途,中,华中,周游,归途,恋恋,
一个人的旅行――个人自助游之江西篇(南昌半日+庐山两日半),一个,两日,个人,半日,南昌,山,庐山,旅行,日,昌,江西,自助,自助游,行,
生活,还是在继续,就如同时光的流逝一样,上一秒终将成为下一秒的历史。毕竟,回忆终究是回忆。她不可能成为我下班后的那顿晚饭。也不可
阿木南巡(一),南巡,
江西之东北――上山下山(六),上,上山,下山,东,东北,山,山下,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