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各式各样的建筑往往是旅行过程中的重头戏。从万里长城到舞榭亭台,从帝王宫殿到寻常巷陌,每处建筑都愿意向流连其间的人们述说一段动人的往事。在这其中,土楼更是一个传奇,一个藏在福建西南部深山中的传奇。
现在已经很难考证究竟是客家人还是闽南人设计建造出了最初的土楼,但现存有明确纪年的土楼记录显示,似乎闽南土楼出现的更早一些。也许可以据此推断,出于集体防御的需要,客家人从闽南土楼中获取了灵感,建造了类似现在样式的土楼。正是因为客家人将土楼这种集体家居建筑形式发扬光大,我们才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建筑文化史上的齐葩。
那是个非常新鲜恬静的早晨,空气清冷而甜蜜,天空中飘着些许淡淡的云,朝日疏懒地躲在云后。坐上当地农家的电瓶车,土楼之旅开始了。我们的主要目的地是土楼名俗文化村和南溪土楼群,它包含了若干座土楼,但最有特色的是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和环极楼。
路不远,拐过两道弯,当振成楼突然闪入我们的视野时,人群中迸发出欣喜的欢呼声。封闭的外观是朴实的,不事张扬;它们坚守着粘土夯实后的本色和厚重,因而也透着醉人的神秘。无论是振成楼,还是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都是如此。在稍后我们登上南溪土楼观景台俯视土楼群时,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几十座形态各异的土楼点缀于青山绿水梯田之间,朴实无华,错落有致。难怪老美在分析卫星照片时,会把它们当作是中国的导弹发射基地而着实紧张了一阵子。
走到振成楼前,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被它那华美壮观的气势所倾倒。它坐北朝南,前后左右拱卫着四座山峰。据楼内人介绍,当时选址时,他们的先辈就是看中这里“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块风水宝地。振成楼的土墙宏大、圆实,托着外延如伞盖般的屋顶,宛如从地里长起的巨型蘑菇。我想,土楼之所以具备如此大的吸引力,首先应该是它特殊的外型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民居建筑形式的传统观念;而且,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是密集、规模化的。据说,在永定县就集中了好几百座土楼。更为难得的是,土楼的设计思想并不单一,这造就了如今我们见到的千姿百态的土楼:官宦府第般呈长方形的福裕楼,如猛虎下山般、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如米仓般袖珍的如升楼。。。。,都体现了客家人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这与现今城市郊区一座座形式单一、造型呆板的农居形成鲜明对比)。
踏进楼内,门楼两侧张贴的对联跃动的鲜红,与屋檐上的苔绿,搭配得协调而美丽。环顾四周,发现整座土楼分内外两圈,外高内低,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圈有四层,每层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含若干房间,且都配有专门的楼梯。单元之间用拱门隔开(后查资料,这些门均有防火功能,因而一户失火,不会殃及周边),拱门合上,各单元独立成户、自成体系;拱门打开,单元间立刻联为一体,互通有无,非常方便。这匠心独具的人性化设计,既照顾到了单户家庭的私密性,也体现了客家人和谐的家族氛围。其它三座楼虽然因整体形态上的差异,内部结构有所区别,但这种大家庭式的设计都被作为重点加以体现。内圈分两层,为单进回廊式设计。整座楼中心是天井,天井的正北面是一座大堂,堂内高悬名人手书(可惜这些都是后来的复制品,真迹都毁于火烛)。我猜想,这大堂既是祠堂,平时还可作为家族聚会时的宣讲场所,更可作为戏班的搭台之处。那时,天井和内圈的两层回廊,就成了听众的座席。设计实在是精妙绝伦!站在这天井正中,头顶这片被土楼圈设的天空,视线禁不住随屋脊线上下盘旋,那檐角、那回廊、那堂柱、那拱门。。。,刹那间,我仿佛置身于古罗马剧场,有一份不由自主的晕眩之感;但很快,这种眩晕被一种强烈的不虚此行的满足感所替代。偶然瞥见天井一侧设有邮政点,我赶紧邮寄了张明封,想让飞鸿带着土楼的特色烙印,先我一步飘回家中,可没想到,直到今天写成此文之即,这封迟到的信才躺在我的书桌上。不过,总算还是到了。
后面的福裕、奎聚、如升、环极四楼也都特色鲜明。尤其是在号称“抗震巨堡”的环极楼,当那位84岁的老人颤颤巍巍把我们迎入楼内,自豪向我们介绍环极楼的几大特点时,我们不禁为之震撼。在1918年的一次七级大地震中,环极楼正门上方第三、四层厚墙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长近3米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很难想像,这么一座仅靠夯土而成的土楼,竟有如此强的抗震性,怎不令众多地震中崩塌的钢筋混凝土产物汗颜?
综合起来,土楼这样设计,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它的坚固,可以防御外敌入侵。但让我奇怪的是,历史上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华夏大地几乎没有净土,可为什么单单此地出现了土楼呢?个人认为,这是客家人智慧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体现,继而成为客家文化的精髓。
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避战乱而南徙渡江,来到这里,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已的独特文化,而这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客家人的那种共存共荣的家族文化。我想,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的迁徙很多,比如:秦朝时的大规模西迁、汉武帝时的大规模北移等等,但是,这些迁移的人群都渐渐溶入被迁入地的原著居民中,至今已难以分辨当时迁徙的痕迹。可是,客家人的祖先不远千里举族迁徙到现在的发祥地,却渐渐发展成为一支不同于闽人的独特人群。究其原因,我猜测,是当时迁入的汉人所承载的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包括历史、人文、语言等)有着太大的差异,甚至有点格格不入,因而,客家人的祖先难免有种被排斥的感觉;另外,历史上这块土地时常遭受倭寇的侵扰,出于首先立足下来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客家人的祖先选择了群居的生活方式,土楼这种集体民居建筑模式就被自然而然地接纳下来。
为了能容纳整个族群,土楼的建筑多数都较普通民居宏大的多。在土楼内部,虽然有单元分割的设计(如振成楼、奎聚楼和如升楼),但是户与户之间,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多的秘密可言的。大家和谐共处,互帮互助;即使产生矛盾,由楼主或者族中的长者居中调节,我想总能化矛盾于无形。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客家人敬奉祖先、礼上爱下,他们正是在这和谐的氛围中,绵延千年至今;虽然客家人并不是一个民族,可是,他们之间那种浓厚、紧密的情感纽带,维系着整个族群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从海外的客家人频繁回乡祭祖中可以看出)。这种和谐共荣的客家文化精髓,是很值得汲取和发扬的,特别是在如今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
(振成楼)
(雕梁画栋)
(奎聚楼内)
(南溪土楼群)
(环极楼)
编号: 6161 满意度: 97% 出团日期: 每周三 每周六
1:往返大交通更多选择,自主搭配,快乐出行 2:全程三段飞机方便快捷 3:经典行程,适合各类群体或散客出游。时间充足,玩美福建游,体验客家土楼别样风情 4:享受天然氧吧武夷山,让您亲近自然;感受
¥3150 |
查看详情 |
编号: 12588 满意度: 96% 出团日期: 每周日 每周一 每周五 每周六
1精华推荐:感受双世遗武夷山、文艺之岛厦门鼓浪屿。 2美食推荐:武夷山农家宴。 3人群推荐:初次来福建的贵客、适合单身男女、情侣或老人家等结伴而行。
¥2750 |
查看详情 |
编号: 5797 满意度: 96% 出团日期: 每周三 每周六
1:北京--武夷山-厦门---北京三段飞机,方便快捷: 2:经典行程,适合各类群体或散客出游。时间充足,玩美福建游,体验别样风情 3:享受天然氧吧武夷山,让您亲近自然;感受海天美景厦门,鼓浪屿海上
¥3150 |
查看详情 |
编号: 5799 满意度: 100% 出团日期: 每周日 每周一 每周二 每周三 每周五 每周六
福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和台湾隔海相望。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福建山明水秀,人文荟萃。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丝路名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湄
¥3780 |
查看详情 |
编号: 3686 满意度: 96% 出团日期: 每周四
福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和台湾隔海相望。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福建山明水秀,人文荟萃。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丝路名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湄
¥3320 |
查看详情 |
到苏区去,到乡村去--春节自创之旅,之旅,乡村,春节,自创,苏区,
福建自驾游记(一)土楼,游记,福建,自驾,自驾游,
旺旺闽赣边 1 : 古田会议放光芒,会议,光芒,放光,旺旺,
3月18日晚,我们19:22时在广州东乘K232次于次日凌晨3点抵永定县城。硬座73元/位。本来有硬卧可乘,想给两位70岁以上的老人买,但他们不
烟雨蒙蒙--闽西行<2>,烟雨,蒙蒙,行,西行,
环游八闽(3)--土楼:历史的神迹,八,八闽,历史,环游,神,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