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听说过不丹天珠没有呢,如果没有,那么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下不丹天珠,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DZI),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称呼天珠。
天珠,九眼石页岩,属于沉积岩之一种,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红色的磁波最强,是一种稀有宝石。相传天珠原属于“天神”的宝物,因为出现了缺陷,被贬降到人间,后被藏族发现,所以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之石”。
天珠属于沉积岩之一种,组成颗粒为1 / 256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结而成的薄页片状岩石。天珠的色泽大约可分为黑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页岩颜色因所含化学物质而不同,如含氧化铁者呈红色,含氢氧化铁者呈微黄色,含炭质则呈灰黑色。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阿利安人的印度古国。当时的人们为求神佛庇佑,天珠因此被创造出来。当时人们以古老文献<吠陀经>中记载的咒术、图腾等符号图案造型(也就是现在天珠上的各种图案),画于石材上,进于达到提升精神(灵魂)意识的效益。依《吠陀经》记载:远古时因受地理环境及天然灾害的影响,求神助佑之心自然产生,“天珠”因而被创造出来。同时,渗进了各种药物治病,并用巫术咒语的图腾意念,符画于石材上,借以获得诸佛众神 的加持与护佑。
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DZI),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称呼天珠。而天珠用于敬奉佛菩萨之事迹具代表性的记载为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带了一尊从印度请来的佛像作为陪嫁,最后这尊佛像坐落西藏拉萨大昭 寺的释迦殿内,而这尊佛像即被西藏人民镶上了百余颗各式各样的天珠,包括三颗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宝瓶天珠(或称永生瓶天珠)、虎纹天珠和其它带眼天珠。目前这尊佛像安奉于拉萨(Lhasa) 大 昭寺的释迦殿内,关于不丹天珠就介绍到这里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不丹佛教,不丹是位于喜马拉雅山东麓的小国,面积四万七千平方公里,北界西藏,南邻印度,西接锡金,大部分